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與秦國接壤,無時無刻都遭受著秦帝國主義的欺淩,對秦國既恨又怕。
自從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失敗後,韓王便患上了“恐秦症”。
對秦國,韓王推行的政策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秦國要什麽,韓國給什麽,隻要不消滅自己就行。這是韓王認為唯一可以實現長治久安的基本國策,為了不亡國,韓王力排眾議,頑固地執行這一國策,並對外宣布一百年不變。
韓國的金銀、糧食、馬匹、美女源源不斷地孝敬給秦國,就像一個乖兒子侍奉老爹一樣,隻要不打屁股,什麽都聽爹爹的。
可是嬴政不稀罕貢品,嬴政想要的是土地,嬴政要將韓國變成自己的一個郡。
公元前234年,秦大軍壓境直逼南陽,南陽太守是綏靖政策的堅定支持者,見秦軍來了,象征性地放了幾槍後便掛了白旗,南陽大小十餘座城池悉數歸降。
這就過分了,你的胃口觸犯了我的底線,韓王憤怒了,我要反抗!
可韓王所謂的反抗不是加強軍備,不是發展核武器,更不是指揮韓國軍隊奪回失去的土地,而是忽悠。
韓王實施了兩項措施:一是派水利專家鄭國去秦國忽悠嬴政大搞水利建設,以便分散秦國的精力,削弱秦國的財力,侵蝕秦國的軍力;二是派嘮嘮叨叨的韓非去秦國忽悠大魔頭攻打趙國,討伐魏國,侵略楚國,反正就是不要進犯韓國。
韓國的如意算盤打的好,如果鄭國、韓非成功了,則秦國一時半會不會對外用兵,即便用兵,也不會對韓國用兵。
韓非是曆史上著名的法家,一心隻想變法,變法,變法,一心想將親愛的祖國變得強大起來,可是韓王是曆史上著名的昏君,一心隻想安穩,安穩,安穩,一心隻想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裏安穩的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