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的坑道戰終於結束了。
1952年10月30日中午12時。
誌願軍集結的133門大口徑火炮、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開始了怒吼!
那是誌願軍有史以來最猛、曆時最長的炮擊。可以這樣說,秦明揚他們45師陣亡的將士,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死在敵人的炮火中。而美軍一直以來,賴以瘋狂和自豪的也是他們的飛機和炮火。
可這次呢?
一個小時的炮擊過去了,在坑道裏東倒西歪、睡也睡不得坐也坐不住的戰士們,聲音都叫嘶啞了,卻還在吼:“來吧,我的大炮,來吧,我的炮彈,來吧,來得更猛烈些吧……”
不用戰士們著急,炮擊僅僅是開始!
15軍將所有火炮按射程遠近分為五個炮群,采取二線分散配置,由軍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製定了統一的陣地分區代號,以便迅速、精確進行射擊;坑道與炮兵指揮所直接建立聯絡,使坑道部隊可以隨時召喚炮火支援,並為炮火校正目標偏差;各型火炮根據性能不同,被賦予不同的使命:榴彈炮、加農炮負責壓製敵軍炮火,摧毀敵工事,打擊敵二梯隊;火箭炮采取大麵積射擊主要殺傷敵縱深炮火和有生力量;迫擊炮機動使用,主要攔截敵集團衝鋒,射擊其他火炮不能達到的死角。
也就是說,誌願軍的炮火一下子把敵人的來路和去路全部封鎖了。
炮手的拉繩斷了一根又一根,備用的用完了,又接上鐵絲繼續幹!
上百根的炮管不斷地伸縮著,顫抖著,十多萬堆積如山的炮彈不斷地在天空劃出炫目的軌跡,像暴雨一樣落在敵人的陣地上。
那些運輸兵們看呆了,扯開嗓子罵道:“老子驢一樣地扛,脊梁骨都壓斷了,你們像灑豆子一樣地扔啦!?”
打得近乎瘋狂的炮手,高興得在舞蹈,扭過臉,露出熏得烏黑的臉上那唯一雪白的牙齒:“這不送給鬼子們,你還要拿回去生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