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加钱谋士,曹操无语了

第42章 琅琊琅琊

字体:16+-

寿张前往泰山郡的路上,一行三百多人的队伍在行进着。

为首的几人正是曹昂、张毅、于禁还有周仓、裴元绍这些人。

后面则是初步编练好的寿张府兵-一个团的兵力。

至于这个团的校尉,就是我们的老熟人——张三。

张三和其他士卒一样,徒步跟着曹昂他们的后面。

“大公子,这个时候为什么非要去琅琊国?”

自从曹昂跟于禁说起要去琅琊国一趟,于禁一直有点不放心。

只是曹昂的意思十分坚决,于禁无奈只好和曹昂一起出发。

一路上不停的劝说着曹昂,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张毅却是暗自发笑,这次出来可不仅仅是曹昂要去,他也要去。

曹昂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曹嵩趁早返回兖州,别到时候陶谦和曹操干起来了,他想起来回兖州了。

更何况现在的琅琊是陶谦的势力范围,一不小心,曹昂都得搭进去。

但是张毅却对此一点也不担心,虽说琅琊是陶谦的势力不假,现在却是臧霸在管着。

而臧霸虽说人在琅琊,却并非跟陶谦一条心。

“于将军,此次前往琅琊,大公子确实有要事,而且事关主公与陶谦的争斗,才不得不去。”

听到张毅的话,于禁疑惑的看向曹昂又看看张毅。

这俩人的关系,怎么这么奇怪呢?于禁有些犯嘀咕。

“主公的大事固然要紧,大公子的安全更是大事。要知道琅琊可是在徐州治下,跟我们兖州可是对立。”于禁依旧苦口婆心的劝道。

“于将军放宽心,此次前往琅琊,说不定能为曹公拉拢来一位得力盟友。”张毅神秘的笑了笑,说道。

“盟友?是谁?”于禁忍不住的询问道。

张毅只是笑笑,却不再多说一句话。

于禁再看了眼曹昂,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了。

大公子只是说有事,你一个护卫就说是大事。

大公子后面什么也没说,你就说能够主公拉拢来盟友。

你一个护卫,怎么这么大的本领。

这些话,于禁也就在心里嘀咕几句,却不会明说。

但是他的担忧却是有道理的。

“大公子,前面有点情况!”一直跟个小透明一样的周仓和裴元绍走了过来,小声说道。

“前面的小山上一直有人在那儿来回张望,似乎是在刺探我们。”

“哦!”曹昂来了兴趣,人有些兴奋。

“在哪里?在哪里?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练练手!”

“大公子,淡定淡定,只是一股小山贼,不值得大公子这么兴师动众!”张毅咳嗽了一下,提醒这曹昂。

曹昂噘着嘴,“练兵这么久,总不能光让张三他们一直练,不去打一仗吧!”

张毅有些汗颜,你说的可真是有道理,让我无言以对。

周仓远远的望了一眼,接着说道。

“大公子,他们似乎退去了。”

“嗨,真是让我白激动一场。”曹昂将自己的环首刀抽出来又放回去,愤愤的说道。

而山头上却是另一番对话。

“大哥,怎么走了,不干一场,兄弟们等这一票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了。”一个山贼不服的说道。

“干干干,干腻麻的头,你是不是瞎,看不见那些人头上戴的什么?”

“他们也没戴什么啊!就一个破破烂烂的黄巾啊!”另一个山贼狐疑的说道。

“你也知道那是黄巾,知不知道这泰山地界,谁不能惹,就这些头戴黄巾的人。”

“玛德,差点害死劳资。”

“撤了,撤了,这一票不干了。”

而他们大哥说的黄巾这个词,却勾起了他们记忆深处的恐惧。

他们想起来,那遮天蔽日的大军以及后面紧随的老弱妇孺。

还有在攻城时悍不畏死的人,以及撤走时的果决。

只因为一个词——黄巾。

“大公子,前面就要到泰山郡郡治——奉高了。是不是要在奉高修整一下。”

于禁想着连续的行军,士卒肯定会有些疲惫,提醒了曹昂一句。

曹昂摆摆手,“不用,这次事情紧急,就不去奉高修整了。周仓,你带着我的信物,去寻找应劭应太守,让他准备些粮草。”

“是。”

于禁见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奉高县的城门口,应劭早早的等在了那里。

他身穿一身儒袍,满腹的书生气。

虽说看起来是书生,但他在泰山郡的政绩却是实打实的。

初平二年(191),黄巾等三十万人进入郡界。应劭率文武连续与贼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都退却,郡内得以安宁。

要不然怎么说东汉时期的文臣这么能打,可以说是允文允武的存在。

“什么!大公子不进城修整。”应劭见到周仓手持曹昂的信物的时候,有些吃惊。

“那大公子没有说什么吗?”应劭有些不死心的问道。

他可不想曹昂在泰山郡的地界上出点事,万一出点事,到时候自己可就小命难保了。

“大公子说了,希望太守能派兵在泰山琅琊的交界处,到时候能够有个接应。”

应劭心里一紧,这曹昂不会是要挑起兖州徐州的战事吧!

“大公子,还让我跟应太守说清楚,在边界派兵是为了接应曹老太公,并非是为了挑起事端。”周仓再次解释道。

应劭这才放下心来,只要不是挑起事端就行。

不过他随即也明白了,如今曹嵩身在琅琊国,并且和琅琊王刘容交好。

只是他听说刘荣的身体最近不是很好。

应劭也不拖泥带水,“既然这样,我会在大公子到达琅琊国之后,派兵驻扎在边界处。”

与此同时,琅琊国的国都——-开阳。

一处高大却显得很朴素的宅院内。

“大哥,有兖州的信。”孙观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宅院的主人,正是臧霸,他正坐在榻上假寐,听到孙欢的话,缓缓的睁开双眼。

“兖州?那不是曹孟德的地盘吗?难道是他给我写信了?”

“大哥,还真不是曹操写的信,而是曹昂!”孙观回道。

“曹昂,他写信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