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匈奴就是一头愚蠢的草原狼,臣认为该让大军以雷霆之势出击,踏平阴山南北!”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觉得区区匈奴不在话下,主要应该在意元蒙帝国的态度。”
“元蒙帝国又如何?元蒙帝国与我大秦之间相隔着整个匈奴部落,还有阴山这道天然屏障,一旦拿下匈奴以阴山作为防御屏障那些元蒙鞑子能耐我何?”
“陛下,匈奴不过是一只草原狼,咱们只需要.....。”
“陛下......。”
“陛下.....。”
“......。”
“......。”
李长青话音一落,满朝文武有不少人均出列发言,这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
甚至到了最后,让李长青都有点汗颜。
匈奴是愚蠢的草原狼?
你们这群大臣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屎吗?
你们忘了之前你们是有多么惧怕匈奴的吗?
可笑,真是一堆酸儒!
这只会读经史子集的,果然都说不到点子上。
看来,自己以后有必要改革一下教育了。
天文,地理,政治,物理这些后世的学科必须要编辑在册,加入大秦学府之中。
忽然。
李长青眼前一亮。
等等。
如果自己将最基础的初中生物理知识改编成一本物理启蒙大全书,会不会开启工业革命?
此刻,李长青倒是心思飘到了九霄云外。
但很快,他就被眼前部分大臣的胡言乱语给拉回了现实。
这些文官,搞政治有一手,但跟他们论这些军事知识,太拉胯了。
“肃静!”
李长青伸手虚空一压,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你们说的,都不是朕想听的。”李长青揉了揉眉心,看向了内阁一方的杨傲之,“杨爱卿,你有何高见?”
“陛下。”
杨傲之出列道,“敢问陛下,这欧罗巴是何地?那欧罗巴竟然有万人规模的火枪部队,臣认为这才是咱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此话一出,方才说到了点子上。
刚刚那些嘲讽匈奴不足为虑的大臣也纷纷面露惭愧之色。
他们只听到了匈奴搞小动作,用来对抗大秦,却没有注意到匈奴借助了怎么样的外力。
闻言,李长青略微思索后,出声道,“若朕所料不错,这欧罗巴,应该是距离大秦极遥远的北部,能与那沙俄帝国对抗的一个联合国。”
李长青通过穿越来的各种见闻,也确定了这个平行世界与自己认知中的古华夏世界有共通之处。
但,也有不同之处。
比如自己所在的大秦,就没有所谓的喜马拉雅山脉。
当然,自己所在的大秦,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国土面积也比古华夏更加庞大。
其余的诸国,如高句丽,匈奴部落等异族所处的位置,也与古华夏的地理相当。
那这欧罗巴,应该就是所谓的欧洲联盟了。
这消息,当初那来自弗朗基国的查尔斯与奥利给也说过。
既然有鹰吉利海峡,那欧罗巴的存在也就很好理解了。
令李长青意外的是,这欧罗巴的火器,竟然有如此之多。
查尔斯与奥利给只说过他们在弗朗基国有火枪火炮,但没有大秦的这般先进,自己设计的火炮火枪乃是后世古华夏世界原始火器发展最巅峰时期的杰作,远非如今的这些蛮夷火器能比。
看来,遥远的欧罗巴,对于火药的运用也如后世的古华夏一般比东土早了许多年。
但有自己横空出世,将这差距无限拉近,甚至一度超越了他们。
李长青的话,让满朝文武毫无理由地相信了。
他们都知道一个传言,陛下乃是帝星转世,有神仙托梦。
陛下能造出这么多强大的火器,还能将大秦一年内改天换地,难道就不能知道一个小小的欧罗巴吗?
“陛下。”
杨傲之略微思索后,凝重道,“臣认为,匈奴如今既然召集左贤王部与右贤王部大力新建防御工事,定然早已做好了与我大秦撕破脸皮的打算,但他们却打错了如意算盘。”
“哦?”
“爱卿此言是何用?”
李长青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这位肱股之臣,出声道。
“陛下。”
“臣认为,匈奴与元蒙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杨傲之笑着说道,“那元蒙帝国也是草原帝国,比之匈奴更加具有侵略性,臣担心他们会在匈奴与我大秦酣战之际背后捅一刀,让我大秦为他们做嫁衣!”
“至于那欧罗巴的万人火器兵团,如今按照情报看来,到达匈奴还有一些时日,这就需要咱们运筹帷幄,去后发制人.....。”
说到最后,杨傲之振振有词的说出了几个大字。
远交近攻!
元蒙帝国兵峰强势,而且单兵战斗力极为强大,但其北面有着茫茫沙漠,沙漠的另一边是沙俄这个庞然大.物。
欧罗巴众人不清楚,但元蒙帝国众人却是知道的。
如果是谁是大敌,那么沙俄必定是大秦的头号大敌。
光是国土面积,沙俄就是大秦的三倍之多!
在辽东的边界,大秦还有部分疆域与沙俄接壤,虽然那里都是原始森林,但也确确实实接壤了。
野毛子,是大秦乃至古人对沙俄的称呼。
“好!”
“好一个远交近攻!”
李长青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洪声道,“朕意已决,派一位得力干将出使元蒙,让他们放弃一切异心,否则我大秦不介意将他元蒙的草原也变为我大秦的皇家马场!”
“哪位爱卿,愿意代表我大秦出使元蒙啊?”
闻言,朝堂之上皆是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霸道,无情,这才是大帝该有的模样!
自从太祖皇帝以后,大秦已经几百年没有出现过这样强势的皇帝了。
“陛下,臣愿往!”
“陛下,臣愿往。”
“陛下,臣愿往。”
“........。”
“.......。”
李长青话音刚落,不少大臣都面色激动出列主动请缨。
如今的大秦,不一样了。
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加上大秦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让这些大臣的腰杆都挺得格外直。
“咦?”
“秦玉竟然第一个请缨?”
李长青看到诸多大臣出列,心中暗暗细数着大臣们的名字,将目光定格到了京城四绝,秦玉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