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将军,坐在达颂赞面前,却一言不发。
没办法!
原本他们对大梁军队的印象,不是一支强大的队伍。
甚至,只是仗着兵器之锋,以及多变的战法,能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与吐蕃的大军旗鼓相当。
可是,达颂赞亲征,折损了三十万大军的事实又摆在那里。
众人又不得不信此事!
两者一结合,就叫这些将军们摸不到头脑了!
最终,还是达颂赞先开口说道:“想必,你对本王亲征那一战,有所疑惑吧?”
众将军点头,无不对此疑惑,想知道这一战怎么打的!
在他们眼里,自家君王不是无用之辈,指挥的将军,也是才能不错,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这一仗,却是一败涂地!
晋升的一些人回到王城后,达颂赞下达了封口令,谁也不能把那一战的情况说出来。
达颂赞有自己的考虑,原本是怕下面的人,知道大梁军队的强大武器后,让军心动摇。
而且,那时候看,大梁军队还未主动攻入过吐蕃。
现在,已经不得不讲了!
如果没有一点准备,直接面对大梁强大的武器,可怕会伤亡惨重!
达颂赞对仆人招招手,说道:“去把亲军统领叫来。”
“好的”,仆人应下,立刻去传唤亲军统领。
亲军统领很快就赶来,对达颂赞施礼道:“参加吾王。”
达颂赞说道:“把那一夜战斗中,大梁人用的武器,说一下吧!”
“好!”
亲军统领应下,然后面相一众将军,说道:“那晚,大梁军队用了两种,我们没见过的兵器。”
“一种,只有手臂长的木棍,上面铁皮,能发射威力极大伤害,直接击穿我们的甲胄。”
“另一种,我们没有见到相貌,只知道它能制造大量火焰!”
“一瞬间,就灼烧几十人,而且火焰久久不灭!”
“还需要特别注意,大梁军队的甲胄极其坚硬,我们的刀刃很难破开!”
“他们的刀刃非常锋利,可以轻松破开我们的甲胄!”
“嘶~”
众将军听后,倒吸一口凉气。
有将军不相信,说道:“我也长年和大梁军队发生战斗,如此的武器,为何我从未见过!”
大多数人,还是保持怀疑态度!
达颂赞开口道:“不要怀疑!”
“这些武器,皆是孤亲眼所见!”
“依照这样的装备配置,你们来制定应对之策吧!”
一个将军,率先发言道:“如果,把敌人的战力,定在很高的位置。”
“哪怕我们人数占据优势,也应该采取更稳妥的战斗方式!”
“我建议,打伏击!”
“依目前的情报看,这支五万人的队伍,沿途没有攻占一城一池,定是冲着王城而来!”
“所以,我们只需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就好了!”
达颂赞问道:“以大梁军队的行军速度,最多两日,就能抵达王城,设伏来得及吗?”
那将军回答道:“佳王山可以作为伏击地点,后面有拓哥河阻隔,大梁军队一旦登陆,再被我们围困的话,立马就进退两难了!”
在场的,都是吐蕃的将军,对吐蕃的地形非常了解。
听到佳王山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伏击的地点!
达颂赞见众人都同意,然后开始相信的部署,说道:“大梁军队火攻厉害,我们就不能建营帐,队伍也不能靠的太近。”
“你们就不要像平常那样排兵布阵,让士兵化为一把把尖刀,排成细又长的阵型!”
“这样一来,尽量减少火攻带来的损伤!”
这是他回来后,思考许久之后的应对之策。
他确信,此法可以降低伤亡。
将领们点头应道:“好的,吾王!”
达颂赞起身道:“出发吧!”
“这一战,本王依旧亲征!”
“与众将士,共存亡!”
现在,王城集结了吐蕃所有兵力,足有五十多万!
如果,这一战都败了,吐蕃就是名存实亡了!
他这个君王,也没有意义了!
将士听到达颂赞要亲征,立刻气势大振!
将领纷纷离开,去指挥部下开拔。
亲军统领没有离开,待无人之后,对达颂赞劝阻道:“吾王,此战没有必要亲自督战!”
“而且,大梁军队的武器射程未知,万一有个闪失!”
“属下不敢想象!”
他觉得,这事有一定概率发生。
毕竟,他们没有人知道,大梁军队的武器,到底能打多远!
达颂赞叹道:“只要此战能赢,吐蕃还是吐蕃!”
“如果输了,吐蕃就不复存在了!”
“孤这个君王,也没有意义了!”
他一意孤行,外人根本劝不住。
吐蕃五十余万大军,当晚就来到了佳王山,开始进行部署。
吐蕃的昼夜温差极大!
因为达颂赞下令不能搭营帐,所以晚上休息的时候,大家只能多穿一些,靠在一起取暖。
饶是如此,第二天早醒来,依旧不少人被冻死了。
吐蕃的将领没有半分心疼,直接把冻死的士兵就地埋了。
在吐蕃,没有什么军民情,甚至绝大多数士兵是奴隶身份,不能被称之为人!
也就是今天,宇字营比预计的时间,早了半天,来到了拓哥河附近。
斥候先行大军一步,发现拓哥河后,立刻返回汇报。
一个斥候,把消息汇报给了张俊炎道:“将军,前方一里地就是河流,应该就是拓哥河了!”
张俊炎道:“你们先在河边休息,等大部队抵达之后,你们再过河探查!”
“喏”,斥候应下,立刻回去传令。
哪怕知道一路没有阻拦,可是张俊炎依旧采用正常的行军,让斥候在前探查。
斥候与大部队的距离,保持在一公里以上。
这样的话,就算遇上埋伏,也有反应的时间,不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没过一会,大部队抵达了拓哥河,斥候们开始越过河流,前去探查。
吐蕃大军,在拓哥河后面的佳王山,埋伏了五十余万大军!
吐蕃的树木本来就少,只能依靠山体隐藏。
宇字营的斥候,一旦翻过了山,就看到了数之不尽的吐蕃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