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朕!才是天子

第87章 文足以安邦

字体:16+-

“公公,您的意思是……一会儿陛下会亲自过来?”

见到雨化田一从宫中回来就开始忙前忙后的样子,韦小宝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精光。

“那是当然,咱家还能假传圣旨不成?”

“要知道,陛下对这次灾民中毒一事,极其重视。”

“自己的子民出了这种事情,陛下又怎会坐视不理?”

听到韦小宝的问话,雨化田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开口说道。

这小太监话未免也太多了。

若不是这段时间差使着他还蛮顺手的话,自己早就把他给调走了。

不过看在他工作效率还不错的份上,让他多留在身边见见世面也可以。

“那是那是,能得到陛下的仁慈,简直是三生有幸!”

韦小宝闻言顿时讪笑着恭维道。

他这话一出,雨化田才算是勉强满意。若是待会儿这小子不识好歹,冲撞了圣驾……

那自己岂不是得连坐?

雨化田眉头微皱,他还没想好要不要把这小子先给赶出去,便听到了陛下到达的消息。

“雨化田,去把那你布下的几个施粥棚熬出来的粥,全都端到菜市街来。”

“记住,就当着街上所有百姓的面,端来。”

杨鑫面色复杂的走进施粥棚,心中尽是无奈与愤慨。

自己从宫中到这里的一路上,也是遇到了不少百姓。

而他们见到自己,则是一个个俯身叩首,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在他们的眼中,杨鑫看不到信服与尊重。

有的,仅仅是无穷无尽的恐惧与颤抖。

这……就是朕的百姓对朕的看法吗?

意识到这一点,杨鑫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

百姓们的心情,他也是能体谅的。

这大岚这么多年以来,自己从未实行过仁政。而这满朝的文武,也全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这些年来在自己的无视之下,这朝廷中人做了多少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事情,自己连想都不敢想。

百姓们会去怨恨那些施暴者,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会把账通通记到自己这个统治者头上来。

收服民心一事,任重而道远啊……

虽然雨化田不明白杨鑫想要做什么,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杨鑫的吩咐做了下去。

“这些是什么人?怎么端着施粥的锅去菜市街了?”

“不知道啊,跟上去看看?”

“不要命了?!也不看看人家穿的是什么地方的制服!”

“快看!是西厂那群走狗!”

“嘘!小点声!你不想活命了?!”

“活命?他们给我们活路了吗!都已经开始在粥里下毒了!我就知道那狗皇帝没安好心……”

雨化田跟随着队伍走在最前面,当他听到路边百姓之中传来的议论声,不无担忧的皱起了眉头。

这……陛下担心的事情,果真是发生了啊。

接下来,就看陛下准备如何应对挽回民心了。

这边的情况如何,张让并不知道。此时的他正担忧的看着面无表情的杨鑫,手心已经渗出了一层汗。

“陛下,真的要做到如此吗……”

张让咬了咬牙,艰难的开口问道。

“朕的决定,无人可以更改。”

“闻太师可喊到了?”

杨鑫将目光移到一旁的长盒上,抿了抿嘴缓缓将其打开。

只见里面安安静静的躺着一条泛着金光,带有龙甲纹的金鞭。

杨鑫也是根据原主的记忆,才从国库中翻出来的这条打王鞭。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打王鞭是由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

在杨鑫的眼中,尚方宝剑的效用比打王鞭逊色一点。

通常打王鞭都由上代君王赐给忠实可靠的托孤老臣,为了防止自己选出的皇位继承人昏庸无道或者由于年轻气盛作出错事的时候,可以有能够制止他的方法而发明的一种措施。

尚方宝剑多是皇帝赐予亲信的物件,代表皇帝;打王鞭则是先皇赐予的物件,代表先皇,先皇所授特权,用于忠臣监督新君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而先帝在去世之前,曾给太师闻仲专门定制了这条打王鞭,为的就是督促鞭笞杨鑫。

但是所有人的没有想到,原主居然能够纨绔豪横到那种程度,不仅仅不服闻太师,甚至还恣意妄为的要砍了闻太师的脑袋。

若不是满朝文武一同下跪死谏,再加上吕雉的怒斥,原主肯定不会仅仅是让闻太师告老还乡,顺便将打王鞭丢到了国库到角落中。

而此次杨鑫派人前去请退隐的闻太师前来,心中也是一阵忐忑。

若是闻太师真的记仇,觉得自己是个冥顽不化的榆木脑袋……

“已经请来了!”

“闻太师已经到了!”

张让急忙开口应和道,当他听到了杨鑫的打算之后,心中也是猛的一惊。

要知道,当年杨鑫和闻太师闹得有多僵,不说这全天下了,至少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杨鑫闻言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可算是落下来了。

别的不敢说,就单凭着闻太师在百姓中的威望,他还是很相信的。

闻太师,殷商太师闻仲辅两朝君主,镇朝歌江山、稳殷商气数,为人刚正不阿,甚有威望,对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赐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纣王亦敬重和害怕。

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仲。

闻仲长期远征北海,致使纣王无人管束,回朝后曾力陈十策,怒打奸臣费仲、尤浑,要求纣王改过自新,重塑朝纲,不料东海战事又起,闻太师再次领兵征讨,朝政愈加败坏。

由于纣王残暴,激起武王伐纣,闻仲为保殷商,兵伐西岐,对阵姜尚,众截教道友纷纷相助。战于绝龙岭,死于云中子奉敕所炼通天神火、柱。

纵然是杨鑫,在听到过闻太师的这些事迹之后,也不禁练练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