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叔洪武,重整河山

第287章 自请镇海

字体:16+-

“陛下,我觉得,我还是自己在外面闯**下比较好,云南虽好,但毕竟是二哥治下,在那里,我就算再有能力,也会被人诟病有裙带之嫌……”

好家伙!

王克恭这家伙,居然还把自己的客气话当真了,不过,他不想去云南倒是让朱文正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的昆明,自己已经安排了一个大舅子,如果再安排一个妹夫的话,那自己怕是真要成了人们口中的任人唯亲了

这种名声,可不是现在的朱文正想要的,可朱元璋听到这话,却是冷哼一声道

“你有什么能力?去年,海寇犯边,你他娘的就在金门,结果你干了什么,尽撤兵马五十里,退避海寇之锋芒,任其掠夺百姓四百余户,攻破沿海哨所十余处,这就是你的能力?王克恭,今天在这里的,都是咱们老朱家的人,所以,我今天就把事情说开了,你看怎么样!”

靠!

朱文正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心中的震惊,那是别提有多大了,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大明在建国之初,那可是有着万国来朝的盛况的,在这种兵锋堪称最盛的时期,王克恭竟然干出了这么一件‘争气’的事儿,这简直是让所以人都很难相信,于是,朱文正轻声朝朱元璋问道

“四叔,您说这事儿,能是真的吗?另外,当时克恭手里,有多少兵马呀!”

朱元璋看着朱文正那有些不相信的小表情,瞬间这火气就上来了,他看着朱文正言之凿凿的说道

“具体兵马的数量,我不清楚,但当时,陪着他巡视金门城池建设的,那是福建兵马都指挥使,一个都指挥使出行,你觉得他的身边,兵马会少于五百人吗?”

一省的兵马都指挥使,这可是相当于后世军区司令的级别,这样的人物出行,少于一千护卫,那都有些对不起身份,所以,人家老朱这话,那明显是说的相当的保守了,海寇,也就是海盗,这帮家伙,说白了,那就是一群飘**在海上的难民

王克恭手中有兵有将,又据有城池之利,可就是这样他还命令手下不顾百姓死活的疯狂撤退,这简直就是历届怂包排行之中的NO1呀!

“这事儿,是真的?”

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节后,朱文正目光灼灼的看着王克恭问道,这个妹夫,那是自己妹妹一生托付的人,朱云燕生性懦弱,如果她的丈夫再是个废物的话,那自己这唯一的妹妹岂不是要掉进火坑了,因此,朱文正此刻的目光之中,尽是怒火

朱元璋看到他这个样子,只是轻轻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虽然朱文正是他的侄子,王克恭这个不争气的也是他的侄女婿,但论亲疏关系,还是他们两人最近,况且,大舅子教训妹夫,这是应该的事情,朱元璋也乐得看朱文正教训人

“二哥,你听我解释……”

王克恭的话,还没说完,朱文正便朝门外大喝一声

“刘五三!给老子滚进来!”

军中武将,那是以气为先,朱文正这底气十足的一声喊,让本就心中忐忑的朱云燕,将手中喝水的杯子,都吓得掉在了地上

“陛下!王爷!”

按照常理,藩王的侍卫是不能进宫的,但由于朱元璋的特殊关照,所以刘五三还是被朱文正给带了进来,但也只是他一人进来而已,其余的侍卫都在宫门外等着,他一进来,就给朱元璋和朱文正见了礼

“把这小子,给我拽出去,打五十军棍!未战先怯!丧城失地!枉为大明臣子!更是不配做我朱文正的妹夫!”

两个枉为,将朱云燕的小脸给吓得煞白,从小到大,她还从未见过自己这个二哥在自己的面前发这么大火呢,可这会儿,朱元璋这尊煞神也在,她是根本不敢说话,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丈夫被人家给拖了出去……

“皇上,我这妹夫,丧城失地,致使百姓被劫掠,臣有罪!”

刘五三将王克恭拖出门口后,朱文正直接跪在了老朱的面前,他知道,老朱这段时间,之所以没有处理王克恭,那就是给了自己的面子,不然的话,就王克恭这种拉跨的表现,那被剁成葱花,都没什么奇怪的

“唉!文正,你起来吧!这事儿,说来也是咱失察,我要是知道他是这么个怂人,也不会把燕儿嫁给他呀!唉!”

朱元璋的两声叹息,尽显他的无奈之色,确实,在最初给侄女选定驸马的时候,他只看到了王克恭这人能诗善画,卓然一副佳公子之态,可现在看来,当初所谓的佳公子,其实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呀!

“陛下,我听说,福建那里,海寇闹得很凶?”

朱文正一边起身,一边问道,他记得,大明建国之初,就是因为海疆不宁,所以朱元璋才采用了海禁的政策,这个政策可是让大明损失了不少的海上贸易额呀!

“确实很凶,几乎三五天就会有海寇上岸劫掠,沿海卫所,已经是疲于应对了!”

国事这东西,一说起来,朱元璋的疲惫之色,便瞬间显现了出来,看着自己这个叔叔如此疲倦的样子,朱文正心中不禁有些心疼,于是,他开口说道

“四叔,如果福建那边,没有得力的大将镇守,我愿领一支兵马过去,一边扫除海寇威胁,一边为我大明打造出一支可以横行于海面之上的雄师!用来守卫大明海疆!”

明朝的水师,多数都是由原来的廖永忠等人的巢湖水师投诚来的将领把持,这些人,打打内陆的江河之战还可以,但一到了海上,遇到哪些大风大浪,就有些难以应对了,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还是比较缺少人才的

“海疆不宁,确实是我的心腹大患,但造船,那可不是几日功夫就能做出来的呀!”

造船这事儿,朱元璋虽然不是什么内行,但他也知道,这造船的木头,那是需要晾晒好多年的,所以,他的心中,对这件事情,并不是太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