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叔洪武,重整河山

第98章 教育家!张士诚

字体:16+-

张士诚归降后,朱文正先是在原地让大军修整了几日,随后,他将大军留下,只带领两千兵马,返回应天向朱元璋报捷

在回应天的路上,张士诚的心情,那可谓是波澜起伏,飘忽不定,现在的他,手中无兵无权,简直就是任人宰割

“朱文正,说说,你那个和尚叔叔,到底要将老子如何?”

尽管已经投降,但张士诚对于朱元璋的称呼,却仍旧如往常一样,朱文正这些日子,已经被称呼搞的麻木了,因此,听到这话,他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道

“你们长辈的事情,我不便插嘴,但张叔父,您的姓名,那就是小侄的名誉,所以,您放心,回到应天后,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都会话付前言,让您和您的家眷,百姓,尽皆平安无恙!”

在这件事上,朱文正的信心,那还是很充足的,而且,单就在百姓间的名声而言,张士诚的地位,那怕是还要在老朱之上,因此,他可是一点都不担心张士诚的安全问题

“死算什么!老子怕的不是这个,大丈夫生于天地间,生死只是寻常事而已,我若是怕死,那就乖乖的给元鞑子当顺民好了,起什么义,我问的是,朱和尚他到底想要如何折辱我?”

古语说的好,胜者王侯,败者寇,在张士诚的眼中,失败者,那是没有讲条件的份儿,可他仍然想知道,自己将要受到何种的侮辱

“张叔父,你与我叔父交战数年,但你却还是不懂他呀!”

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便和朱元璋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长期作战,在这八年之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以朱元璋一方胜的居多,可饶是如此,张士诚却也并不畏惧朱元璋,甚至,在他的心中,这个当过和尚的家伙,那就是个上不了席面的狗肉,所以,若是说张士诚会理解朱元璋,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我叔父这人,虽起于微末,但他胸藏万物,眼观天下大势,乃是个万世不出的人杰,元廷残暴,他起兵反元,时常以驱逐胡虏,恢复汉家河山这八个字教育我们这些晚辈,这样的英雄豪杰,张叔父,你觉得,他会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法,去折辱你?”

朱元璋这个人,你可以说他冷酷,可以说他暴虐,甚至,你也可以说他专权,霸道,好像个权力机器,但在元末之时,朱元璋提出的主张和做出的种种事情来看,此人乃是少有的人中龙凤,因此,尽管朱文正对于朱元璋有很多的意见,但在心里,他却依然尊重这位恢复了汉家河山的帝王

“英雄豪杰!抛开出身不谈,你叔父这些年的作为,配得上这四个字,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信了!”

的确,出了出身这一点,朱元璋在哪一点上,都配得上这英雄豪杰的称号,这点,就连张士诚也不得不承认,两人同为一方统帅,可朱元璋雄才大略,在数月之间,便先灭了陈友谅,又吞并了自己的地盘,一想到这里,张士诚瞬间觉得,这么多年,他的时光,简直就是活到狗身上了……

“张叔父,您当初打下的地盘,虽然已经不归您所有了,但您在民间的声望却依旧在,而且,我会上书我叔父,力主让他继续实行您在浙西之地的政策”

张士诚在治理地方上,很有建树,他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无有饿殍,这在元末这个人吃人的时代,那是非常少有的,甚至,就连朱元璋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朱元璋治下的百姓,虽然不会受到盘剥,可生活却也才仅仅维持温饱而已

“我记得,唐太宗有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统御天下的基石,如果你连这些基石都不用心去维护,那江山的倒塌,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这句话,你要记住!”

在百姓的问题上,张士诚那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他的这句话,也是出自肺腑,因为他不希望在自己投降后,那些百姓,就要再忍受一次盘剥之苦

“这个道理,您不该说给我听,我不过就是个统领三军的大都督而已,这些话,我觉得,您说给我堂弟听,会更加有用”

朱文正口中的堂弟,自然是那位千古第一受宠太子,李善长拼尽全力也要辅佐的大明第一位太子,朱标

仔细算来,今年的朱标已经八岁了,在几年之后,朱元璋就会请江南大儒宋濂来做他的老师,朱标在历史上的名声之所以会那么好,跟这位大儒的教导脱不了关系,可宋濂终归是个文人,他教给了朱标仁慈,博爱,但却也让这位太子殿下,少了那么一丝杀伐果断的气魄

可如果在宋濂任教前,让自己身边这位张叔父去给这未来的太子殿下,提前打个底子的话,那未来的朱标,可就不简单了……

一想到这些,朱文正瞬间就来了精神,他催马来到张士诚身边,轻声说道

“张叔父,如果让您去教导一个未来的皇帝,您会怎么教他?”

现代老师应聘都还有考试,这给未来的太子殿下选老师,朱文正又怎么会含糊,可张士诚听到他这话,却有些愣住了,他愣了片刻后,看看左右无人注意,这才小声说道

“怎么?你背着你叔父,和元廷有联系?”

额!

朱文正是真没想到,张士诚这联想的脑回路,居然会大到这个程度,他摇了摇头道

“不是元廷的皇帝,我就是打个比方,您先说说想法就可以!”

张士诚听到这话,思索了一会儿后,脸色郑重的开口道

“如果教导未来的帝王,那就要先让他明白,什么是百姓疾苦,什么是人间烟火!”

精辟!

百姓疾苦,人间烟火

这八个字,太接地气了,如果一个太子,每天都只知道读书,写字的话,那他未来,确实很难成为一个好皇帝,明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就是如此,他们缺少眼界,缺少魄力,更加缺少接触底层百姓的机会,这样的皇帝,平时应付下朝政还可以,可一旦遇到大灾之时,便会乱了方寸

“其次,也要让他懂得,何时需要仁慈,何时需要行杀伐之事,为人君者,过于仁慈,则是懦弱,多行杀伐,则为暴虐,所以,教导他在这两件事情上的度,很重要!”

朱文正今天才发现,这位干啥啥不行的王爷,居然有当教育家的潜质呀!可朱元璋,会让这个夙敌,去教导朱标吗?

这又是个新问题,不过,眼下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朱文正已经看到了张士诚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上的东西,也正是朱标这个未来皇帝所需要的,所以,他决定,到了应天后,要力荐张士诚为老朱工作

“朱文正,你觉得做个皇帝,很简单吗?其实很累的,我坐守浙西十余年,虽未有寸进,但我敢说,我治下的百姓,那绝对普天之下,生活的最富足的百姓,而我唯一失败的地方就是,偏安一隅,无有进取之心……”

张士诚对于自己的成绩和弱点,那认识的是相当到位,在城楼上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可想通一切后,他却不后悔,因为在他的眼中,百姓的日子,远比他这个王爷的名号,来的实在

没错!

这就是张士诚,看似懦弱,贪图享乐,却又心怀百姓的张士诚,他的败亡,注定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