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光影浮動在這棟由山腳延綿到山腰,跨了數千平方米的歐式複古建築上,和貴族之類的詞語無關,這棟陳舊中仍可遙想當年之富麗堂皇的建築樓群隻是一座建在板樟山下的高校——市三中。
和周圍的其他院校不同,這座高校是用歐式紅磚木建的,巨大的時鍾鑲嵌在綜合樓的頂端,與校門口成一條直線,僅從入校的綠蔭小道抬頭便能看見時間流動的軌跡。
在周圍好幾個街區的梧桐和洋樓所組成的陣列中,它並不是最搶眼的,但它背倚山麵朝海,曆史最悠久的高校。經過數百年的演化和不斷的翻新,三棟並連的教學樓環繞著綜合樓,綜合樓的中庭外是一個停車場,而生物園設立在教學樓和操場中間的後山腰上,旁邊是飯堂、小賣部和學生宿舍。
悶熱的夏日將沒有空調的教室變成了烤爐,隻能依賴頭頂那些
風扇,以及窗外吹來的讓人發困的海風降溫,即便是這樣,班主任總是從帶著空調氣息的辦公室走來,對講台下麵熱到發狂的學生們說:心靜自然涼。
所以每節自習課,說完這句話的班主任便灰溜溜地躲回辦公室,讓學生們自己組織學習。
比如現在,位於第一棟教學樓頂樓的高一(3)班裏,班主任早已沒影。
全班的注意力都停留在黑板前的吳弶身上,他雙手拿著不同顏色的粉筆,背向全體同學,在那塊老舊的黑板上奮筆疾書,鴉雀無聲的教室內除了風扇吱吱轉動的聲響,安靜的幾乎能聽見銀針落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個雙手寫字的冷峻少年所吸引,他的存在似乎讓周圍的溫度急劇下降,大家隻能感受到粉筆灰被風扇攪動迎麵撲來的氣息。
在短短的十分鍾裏,寫完所有數理化公式的吳弶轉過身,將手中快要用盡的粉筆頭朝上一拋,順著燥熱的空氣,粉筆頭穩穩地落入講台上的粉筆盒內。一身淺藍的夏裝校服竟無法遮掩他與生俱來的耀眼光芒,不過眉不遮耳的標準學生碎發,雖未經漂染,卻在浮動的光影下泛著一股淡淡的褐色,他雙手撐著講台,冷冷地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