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守边关,你成了全球霸主

第100章初具规模

字体:16+-

一个月后。

第一批钱币在工部加班加点的情况下被大规模的生产而出。

为了制造独特的防伪标志,朱柏联合户部,特意借鉴了后世经验,采用了连续齿轮工艺。

并利用水利压床,让这些货币成为独一无二的产物,只有大明的这一批工匠才能够铸造。

由于掺杂了部分合金,这批货币漂亮的宛如一件工艺品。

朱柏手中把玩着几枚还散发着余温的金币,心中相当满意。

“能在钱币里面加入合金,这使用的耐久度,提升了恐怕不止一个档次。”

想到这里,朱柏嘴角不自觉的勾勒出一抹笑意。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顺手又从面前的竹筐里抄起来一把铜币和银币。

急匆匆的朝着皇宫方向赶去。

这么大的事儿,理应向父皇汇报一番。

这段时间自己一直把心思放在了铸造新的货币上,城中风起云涌的党争也演变的愈发愈烈……

进入皇宫。

老朱和往常一样,正在御书房里批阅着奏折。

当看到朱柏呈递上来的金币时,老朱的眼睛都看得有些值了。

他当了皇帝以后,在造钱方面,也曾对历朝历代的货币有过考究。

但不得不说,朱柏拿出来的这几枚,是他见过最漂亮的货币。

以前的那种铜板,在这些闪着金光的钱币中,简直就是一堆垃圾。

“这,这些都是你铸造出来的?”

“咱大明的工匠,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好的技术?”

老朱抚摸着金币上的花纹,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用上好的真金白银铸造这些货币,一定会增加不少成本。

“爹,怎么样,还满意吗?”

御书房中并没有外人,朱柏索性直接恢复了称呼。

“满意,咱实在是太满意了,就是这……”

朱元璋说着,抬起头看了朱柏一眼,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然而,知父莫若子。

朱柏立刻就知道了朱元璋心里在想什么。

这些钱币虽然看上去精美,然而一旦生产成本过高,市面上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而且,这些钱币精美的实在是有些过分,又有了大明官府对其价值作为保证。

肯定会引发大规模的“哄抢”。

比如会有人无形中抬高价值,收购到家中当作传家宝一样进行珍藏。

这样以来,金币的流通性恐怕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父皇不必担心。”

朱柏笑了笑,没等朱元璋问出口,便已经接过了他的话茬。

“这金属货币并不是全部采用同一种金属,儿臣在铸造的过程中,在里面掺杂了部分合金。”

“这些合金从金币表面上并不能看出来,可也算是减少了货币的生产成本。”

“换句话说,就是他虽然是这个价值,但实际却并不是这个价值。”

“百姓们就算拿回家囤积上一小部分,也不会对整个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且,每一次发行新的货币,户部就会参考大明的经济水平,来决定具体数量。”

朱柏说着,抬起头看着转忧为喜的老爹。

“而且,制造这些钱币的金银,日后可以全部由儿臣进行提供!

此话一出,算是彻底给老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华人自古就喜欢将贵重的物品收藏在家中,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肯拿出。

更有甚者,直接将存起来的钱埋放在土里,这也就造成了各朝虽然发行了不少货币,但世面上却一直稀缺。

譬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为了军费,竟然还整出了一批摸金校尉出来。

这就是百姓埋藏囤积观念,最终所造成的后果。

对于现在的朱柏来说,金银已经不过只是一批数字,根本就不惧怕百姓进行埋藏。

反而还能更好的帮助其抑制通货膨胀。

“老十二,你真是我大明的福星啊,有了你,咱都感觉这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老朱的担忧得到解决,他老人家终于长舒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头。

这些年,连年操劳,已经让他的身体日渐衰老。

尤其是太子朱标病倒以后,很多事务又回到了他的手上。

在这种心里和身体的双重打击下,让老朱的身体又虚弱了不少。

如今不过才半天的时间,就已经让老朱有些感到体力不支。

朱柏看在眼里,心里不禁有些暗暗担忧。

……

沉默片刻,朱柏缓缓开口道:

“父皇,儿臣考虑再三,还有一个主意,能够很快改变百姓们对金币奇货可居的观念。”

眼见说服了老朱,他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哦?快说给咱来听听。”

朱元璋刚要从龙椅上起身离开,听到朱柏的话后,顿时又来了兴趣。

原本疲惫的精神居然在这一瞬间又恢复了几分。

这段时间,朱柏一些奇思妙想的建议总是能给大明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他的建议,老朱可以说是相当期待。

“儿臣认为,应该在大明境内,各个郡县,乃至大型集镇,建立起隶属于朝廷的钱庄。”

“百姓们经过发展修养,慢慢的都会有上一部分积蓄。”

“只要他们把这些积蓄存进朝廷的钱庄,一段时间后,钱庄就按照一定的比例,对百姓进行返利。”

朱柏思考了一下措辞,最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老朱。

所谓的钱庄,就是他结合前世的经验,所借用的银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