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回了千代郡的长城,收复了庆德城、海岛城青莱城、烟海关长城,还刺杀了青州刺史,很多老百姓有些都误解你,以为你是匈奴赵国朝廷的鹰犬走狗,没想到你居然是蛰伏在匈奴后赵朝廷,韬光养晦,以待时机造反,反抗匈奴朝廷的统治,我真的很佩服你。”
林大将军随说道:“刘泽渡大将军,我也佩服你,你知民间疾苦,知民生凋敝,揭竿而起,领导农民老百姓拿起大斧反抗匈奴后赵朝廷的统治,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我也敬重你,我们当肝胆相照,同心同德,一起杀匈奴后赵朝廷一个片甲不留,还老百姓美好的生活。”
刘泽渡将军随说道:“林大将军,你雄姿英发,你的长城军骁勇善战,你的铁面重甲兵令代国和燕国胆寒,能和你同谋大事,我一生荣耀。”
林大将军随说道:“我们长城军专门为抵御匈奴而生,这是几千年不变的,所以现在是我们长城军起兵推翻匈奴朝廷,把他们赶到长城外的时候了,是我们该浴血奋战的时候了。”
刘泽渡将军随说道:“英雄所见略同,为我们的同盟干杯。”
随后林大将军和刘泽渡将军在军帐中相谈甚欢,觥筹交错,筹划着明天攻取安平王府的大事。
天朗气清,新的一天来临,太阳渐渐在长安城升起来,石校尉来林大将军军帐中汇报军情。
石校尉说道:“林大将军,通往安平王府的地道已经挖好,可以进攻了。”
林将军随说道:“很好,石校尉你们辛苦了,你们连夜挖地道,终于打通了通往安平王府的地道。现在我们就开始发起进攻。”
随后林将军和刘泽渡率的大军,正面万箭齐发射向安平王府,一个个后赵匈奴兵从王府城墙上坠落下来。
石校尉率领三千精兵从挖的地道,潜入安平王府,和后赵匈奴兵厮杀着,杀得天昏地暗,一个个匈奴兵倒下,石校尉随派人从里面冲入安平王府城门处,一个个士兵被城墙上的匈奴兵射杀,最终打开了安平王府的大门,林将军和刘将军率大军冲入安平王府,砍杀着一个个后赵匈奴士兵。
进入了安平王府,一个个匈奴士兵扔下兵器投降,林将军率军队厮杀砍着,匈奴守城的大将纷纷投降,最终被围住活捉,林将军居然没看到安平王,审问活捉的几个匈奴兵,他们招到安平王府地下有通往长安城外的地道,安平王早已潜入地道,逃到了长安城外。林将军随派兵去那地道,按下府中一个假山的山石机关,顿时一条暗道通到地下。
林将军带着石校尉,顺着地道到达地下,发现地下的密室藏着三十多箱金银财宝,只是安平王逃跑的急,财宝都没搬走。林将军命军队把财宝都搬出安平王府,搬到长安城中的将军府,至此刘泽渡和林尘的大军攻下了长安城。
为了防止安平王再派人通过安平王府的地道从长安城外潜入城内,林将军派人下入地道,把地道用巨石堵塞住。
刚攻下整个长安城,长安城的东城墙外就赶来三万后赵匈奴兵,由幽州刺史周显武统领。他们扎起行军大营,驻扎在长安城东门外。
林大将军见是幽州刺史周显武派兵前来,相必是后赵赵王派幽州刺史大人来清剿起义军,只是不见安平王的踪影,想必是后赵赵王把他儿子安平王召回都城邺城去了。
幽州刺史周刺史带着信使和几个精良护卫进入长安城将军府前来谈判。
在将军府中,周刺史说道:“林大将军,刘将军,你们起兵造反,攻下了赵王的儿子安平王的封地长安城,赵王很震怒,特派我前来剿灭你们。”
林将军随说道:“周刺史,想不到被后赵赵王派来剿灭我们的会是你,只因你我曾在幽州共事这么多年,周刺史,想必你应该懂得我们为什么起兵造反,现在老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雍州又遭逢大旱,我们起兵造反也是迫不得已。”
周刺史随说道:“你们起义大军势如破竹,攻下一个个城池,赵王已经举全国之力调兵前来剿灭你们,你们现在投降,还有可谈判的余地。”
刘泽渡将军随说道:“投降是不可能的,雍州发生大旱,老百姓过得食不果腹,我们能起义,也是不怕死,周刺史,我们战场见吧。”
周刺史随说道:“长安城离后赵都城邺城还有一千多里,中间隔着潼关、洛阳、还有并州城,将有四五十万的大军沿路堵截,邺城还有五十万的匈奴大军驻守天险把守,你们一路攻打过去,注定是会失败的,还是投降吧。”
林将军随说道:“周刺史,你还是请回吧,我们战场见,我蛰伏军中十几年,就等着起义这一天,现在时机来了,我是不会放弃的,就算战死沙场,我也死而无憾。”
周刺史随说道:“林将军,我敬你是条汉子,你是个人才,我还是奉劝你投降吧,以前在幽州城,我派你刺杀青州刺史,实际是在考验你,我早都知道范水郡我的结拜兄弟段林侯死于你的安排,我只是觉得你是个人才,所以不说破,我也知道你悄悄的打造长城宝库,打造摸金校尉队伍,我也知道你密谋这些,也是有一天起兵造反,只是匈奴朝廷太强大,我劝你,你这四十多万的大军不是一百多万后大军的对手,还是现在投降吧。”
林将军随说道:“周刺史,我知道你在我府中安排有眼线,我清楚你知道我是一个威胁,你还是请回吧,我们战场上见。”
随后幽州刺史就带着护卫出了长安城,回到了城外的军帐中。
林将军登上长安城,带领着大军驻守在长安古城墙上,城墙上战鼓雷鸣,抛石器抛出巨石飞向长安城外的匈奴军队,一个个巨石砸向匈奴兵。
幽州刺史下令大军万箭齐发射向长安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