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間風雨

第32章 記憶的模樣

字體:16+-

初秋時分,翻修後的承啟樓與金色稻田交相輝映,完工儀式在今早舉行,為了精簡環節盡早開放入住,張雲升隻準備了很簡短的一段講稿。

饒是農忙時節,承啟樓外依舊圍起了一大圈村民,除開一些住在附近的婦孺老人,其中也不乏扛著鋤頭路過看熱鬧的。

一個多月來,調研小組臨時變成了施工隊,無論是名牌大學高才生,抑或是某某研究院的精英骨幹,這段時間大家都放下頭銜,腳踏實地為了還原樓裏的一磚一瓦而努力著。

即便誌文多次提出可以征用他們建司的工人師傅,但提議最終還是被張老婉拒了,他親自帶著眾人一起從雙手勞動做起,把土樓修複做得像文物保護一樣細致。而整個過程中大家也通過實踐摸索出不少經驗,並整理成一套完整記錄,留待以後給更大範圍內的樓群修複做樣本。這次修複與衍香樓不同的是,成本確實被壓縮到很低,工時短得大大超出預估,最終的修複效果也算讓張老點了頭,可以用圓滿成功來形容。

除此之外,之前讓民工就近安置的利民項目計劃書也如約修改,住建局方麵聽取了江茂勤的意見,決定以部分補助的方式替代原本過於保姆化的全額墊付,而補助也不會直接打到戶主賬麵上,而是集中管理起來用作日後周期維護再調取。經過這番方案優化,衍香樓的江老爺子表示非常滿意,也終於肯喜笑顏開迎來樓裏幾十年來的首批新住戶。

原本江茂勤還以為修改意見提交上去之後,具體執行時會遇到很大阻力,沒想到當時周波聽到這個建議,就敏銳洞察到江老爺子的真正用意,立刻拍板讓這幾項修改順利通過。畢竟他當了這麽長時間的基層官員,也深知每一道政令背後的運行邏輯,如果一項決策顯得過分全麵,甚至全程包辦,而又忽略了民眾的自發力量,那它執行起來通常都是機械而臃腫。一個本該是溫暖服務大眾的工程,確實不應該如此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