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間風雨

第34章 模板的意義

字體:16+-

出發考察前,誌文再次度過了一個不眠夜。

他反複致電張教授,想知道留下的這些圖紙是否真的能立刻投入實際應用中,也迫切希望自己能盡快投入到改造工程裏。不過張老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隻說一切都要根據實際考察結果,畢竟工程方麵的一切預想方案都需要結合實際,沒有什麽所謂的萬能圖紙,之前在承啟樓做的一切數據哪怕再細節,也不能直接套用到另一棟樓裏。

“張老師,我還是有點不明白,您這份模板既然是從承啟樓的具體施工進度裏總結出來的,為什麽它還是顯得有些高度概括化?”

“林師,這個問題其實你比我更清楚答案,我們雖然是專程過來為土樓申遺做努力的,以後也會經常造訪,但終歸不會在龍岩滯留太長時間。目前登陸在冊尚在使用的土樓總計有大大小小四千多座,這些樓都是當地人自發建設的,它們之中也有不少都和承啟樓設計造型迥異,規模大小方麵更是完全沒有任何規範,所以我們當初創立這個模板的想法,就隻是為了給本地人留下一份直觀的目錄而已。”

張教授這話不假,他們留下的所謂模板,其實也僅僅是一份總結性綱領,旨在為以後的土樓翻修提供思考和建議。所以那些當時使用的圖紙數據都是具體放在承啟樓的施工環節上,當然不可能被直接用於其他同類型土樓。他們臨走前之所以要把這些東西交給林誌文,也是想讓誌文通過更多實踐,把這份目錄一樣的東西變得更加具體。

“誌文同誌啊,你是幹了建築行業這麽多年的,應該知道一份模板的意義決不在於讓人照貓畫虎。尤其是對於一些即將失傳的技術來說,它承載的更多還是一種保留方式,畢竟土樓即便維護再完好,它終究有一天會崩塌,它們徹底消失在人們生活中也隻會是時間問題。站在考古角度去看很多問題時,不得不顯得有些殘忍,所以我們創立具體模板,為的就是能給後人留下一份文檔記錄,哪怕他們永遠不會按照上麵的方式重新將其修築起來,我們也要告訴後人,這些東西曾經有過各式各樣的存在形態,並且技術還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