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堵在这里干嘛!”
从人群外挤进来一名女人,她来到售票员身旁,没好气地问道:“小六子,怎么回事儿?”
“他……他没带现金,可我已经撕票了……”
女人直接将两张皱巴巴的纸币,塞到了售票员的手里。
锦理一怔,还没搞清楚哪里来的好心人,便听到女人没好气地对他说道:“楞着干什么啊!拿票走人!一大早就堵在这里,还让不让人做生意了。”
说完,她转身对看热闹的人说道:“行了,没啥事,都散了啊,该干嘛干嘛!真是的!”
“散了,散了,石榴姐发飙了。”
人群一哄而散,锦理拿着票,尾随着刚才这位好心女子,来到一个摊位前。
被称为石榴姐的女人没有理会锦理,而是热情地招待前来买鱼的顾客。
和其他摊位相比,她这里的顾客会多一些。
“小伙子,你买鱼么?”
锦理扭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身后站着一个老伯,手里拿着一张纸币。
“奥,不好意思!”
锦理自知挡了老伯挑鱼的位置,便立刻让开。
老伯冲锦理微微笑了笑,然后便聚精会神地看着箱子里面的鱼,想要以相同的价格,从中挑选出一条最优的海鱼。
“老伯,”锦理好奇地问道:“我看这里的顾客,比其他摊位的多啊。”
老伯一边挑鱼,一边说道:“都是奔着石榴姐来的,她这儿的鱼新鲜。”
众人纷纷挑选着心仪的海货,锦理则在一旁观察。
女人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即使面对那些不买鱼的人,她也一视同仁。
对于海鱼和其他海货的处理,她的手法非常熟练,而且还会和顾客讲解所购海货的烹饪注意事项,极其专业。
称重的设备没有经过特殊处理,遇到零头时还会主动抹掉,每个顾客离开的时候都很满意。
这个女人是做生意的好手,懂得人情世故,将心比心。
做生意,做品牌,想要暴富要有亮点,但若要传世,必须要懂得人情,也必须要脚踏实地。
可惜这女人只是个鱼贩子,如果生在皇族,凭借此等悟性和韧力,必将会是一名商业精英。
过了大约十分钟,小摊前迎来了片刻的空闲。
锦理来到女人身前,想要当面表示感谢。
女人名为李石榴,看样子四十出头,但实际上只有三十一。
她戴着围裙,头发虽然用皮套扎起来,但依旧有些凌乱。
身旁是一名五岁大小的男童,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小人书。
尽管这小人书破旧的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残卷”了,但他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额……”
锦理刚要开口,女人便抬头说道:“叫我石榴姐就行,你不去赶船?”
锦理摇着头,“奥,我没那么急,石榴姐,刚才谢谢你了。”
“客气,你也别太在意,不帮你,我这生意就得被你搅黄了,好家伙,你在前面一堵,我这儿直接凉了!”
李石榴说起话来很是干脆,嗓音透着股冲劲儿,听起来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
锦理被石榴姐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声道歉。
“那实在是不好意思了,是我没考虑到,这样,我去取钱,然后还您。”
“算了吧!”
李石榴大手一挥,“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我这小摊虽然赚的不多,也不差你这十五块钱。”
锦理见李石榴的话,根本没留回旋的余地,便恭敬不如从命地笑道:“好吧,多谢了。”
“客气。”
说着,她扭头看向了刚出现的顾客。
“哎,您来啦,看看要点什么?今天的碧水青不错,鲜活生猛,来一条?”
顾客扫视了两眼便离开了摊位,女子也不失望,放下捞鱼的网,扭头看向锦理。
“行啦,你快去赶船吧,看你不像是本地人,指不上你给拉拉客儿,不过能落着你一声谢谢,也算我没白帮你。”
锦理心想,拉客估计是够呛,但自己以后的餐饮肯定会需要海货。
既然这样,不如就和她建立一条供货线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石榴姐,请问一下,您这里的鱼多少钱一斤?”
石榴姐一怔,继而笑道:“你这小伙子真有意思,哪有这么问价的?我这里的鱼种类多了去了,每种价格都不一样,我怎么回你呀!”
锦理想了一下和章萱吃饭的菜名,他记得有一道红烧海龙鱼特别好吃,也特别的贵。
那道菜,好像是五百多块,而且就一条鱼,还不算很大……
“海龙鱼有吗?”
“有啊,”石榴姐伸手一指旁边的筐,“新捕的,十块钱一斤。”
“十块?”
“是啊,这价不算贵了。”
锦理眉头一皱,这海龙鱼经采购商一倒手,放在餐厅就身价上百。
这还是在安礼这种沿海城市,如果是内陆的高级餐厅,估计价格还会翻几番。
而最初的渔民,却只能以十块一斤的价格来获取利益。
锦理不禁想起来一句话,如果百姓勤劳却不能致富,那么社会一定有了吸血鬼。
周老先生不愧是大文豪,这话说的,一针见血。
“石榴姐,我在春华域有一家餐厅,如果你愿意的话,等我从南阳回来,我们可以谈谈合作。”
“合,合作?”
这样的词让石榴姐感到陌生,从来都是顾客挑鱼,然后放钱拿鱼走人,还没有谁和自己说过合作呢。
“感兴趣吗?”
石榴姐听到锦理的话,有些诧异地问道:“合作的话,我能赚多少钱?”
“恩……”锦理略微思考了一下,“您现在一个月能赚多少?”
石榴姐脸上露出一丝自豪,“一天不休,最多可以卖出一万多。”
锦理点了点头,语出惊人。
“石榴姐,那您以后只需负责给我供货,一个月保底十万,最多能赚多少嘛,这我也不知道了……”
“十——”
石榴姐眼睛一瞪,可只数息,她双眸里的精光便又黯淡了下来。
也许是锦理的话并没有让她信服。
也许是来之不易的安居乐业麻痹了她的思想。
总而言之,锦理的提议在李石榴看来,有些虚无缥缈。
她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孩子,还是决定不去冒这个风险了。
“石榴!十斤海钉子,十斤晴眼螺,鱼你就看着装吧。”
一名男人突然闯了进来,粗鲁地在摊位前放下一个箱子,扔下这样一句话之后,便向其他摊位走去。
锦理发现,其他摊位也有人在放箱子,而那些摊主和石榴姐一样,什么也没说,好像对这个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