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上眼药

字体:16+-

崇祯元年那届恩科,魏藻德本就是老大哥一般的人物。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却是一甲状元。按着现在的规矩,谁中了这个状元,谁就能在这一科所有的进士里,呼风唤雨。

当时来宗道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去培养魏藻德。

只是后来魏藻德青出于蓝,直接攀上了皇帝的高枝,被朱由检派到了南直隶。

大明朝的中心一直在顺天,所以这魏藻德在江南,虽然做出不少功劳,搞得风生水起,但毕竟影响不到京城。

来宗道也直接换了个人去培养,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但若是皇帝让魏藻德当了这个巡抚,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他那一科的进士,必然蜂拥而至,依附在他的羽翼之下。

来宗道的影响力,自然就会大大折扣。

来宗道越想越不舒服,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司马懿见状,轻笑道:“来阁老,你的高徒被陛下看重,你应当高兴才是啊。”

来宗道摇头:“司马公,你就别取笑我了。我和那魏藻德的关系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

司马懿说道:“我大明的制度与前朝不同,这魏藻德若是当了南直隶的巡抚,便几乎没有可能回到顺天,也不会入阁。”

“所以这对你来说,可还真是件好事。”

来宗道听了这话,抬眼看了下司马懿。

若是放在前面几个皇帝,司马懿这话倒还真是没错。但凡能入阁的高级文官,他们年轻时,还是六七品的时候,或许还会外放,做个地方官。

不过官职稍微高一些,就必须回到京城,在朝廷里做官。如此一来,才有那么一点入阁的希望。

魏藻德这种履历,自然是不可能入阁的。

只是朱由检一向不按套路出牌,这司马懿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仅不是科举出身,而且还在倭国当了一年多的总督。

既然他都能入阁,这魏藻德自然就更可以了!

来宗道苦笑着说道:“陛下乾纲独断,他若是看好这魏藻德,一意让他入阁,朝廷上谁又能反对?”

司马懿听到这话之后,故意愣了一下,然后才说道:“这倒也是啊,只是皇帝现在令他当这个巡抚,谁还能阻拦?”

来宗道皱起眉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道:“司马公,你给我交个底,陛下是不是打算在豫省做些什么?”

来宗道毕竟是个阁老,大明朝的大事小情,他都能亲自经手。

朱由检自从去年年末,就开始令豫省各地的仓库囤积粮食,同时又从崇祯元年的科举进士中,选了不少精明能干的人,到当地做县官。

等到清查两册结束之后,当地查出的隐户颇多,皇帝又单独下令,让当地的官员统计这些人口,等到今年开春之后,就要组织他们去修堤坝。

虽然整修黄河大坝,是历朝历代的大事,这也不算稀奇。

但是加上前边这些事情,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也就那么散发出来。

但凡有心之人,都能看出皇帝似乎在准备什么。

听到来宗道的问话,司马懿似乎犹豫了一下,然后才说道:“这我也不清楚,只是我偶然间听皇帝说……今年黄河可能要发大水。”

听到这话,来宗道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但几乎是下一刻,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场面。

当时皇帝刚登基不久,顺天附近一直干旱少雨,皇帝亲自去天坛祭祀,希望天降甘霖。

当时晴空万里,朝臣都等着看笑话。

哪知道皇帝刚念完祷文,就立刻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从那之后,朝廷上下,不少人都怀疑皇帝是真有天命在身。

来宗道想到了这一幕,心中暗自计较起来。

“皇帝若是真能预见到黄河大水,因此提前准备,倒也不算离谱。”

来宗道想了一阵,突然抬头道:“既然黄河或许会有水患,当地自当有精明强干之人,去负责全局。”

“我有心推荐魏藻德去豫省,司马公以为如何?”

大明两京地位特殊,相比之下,豫省虽然也是中原腹地,但重要性却要低了一等。

皇帝若要提拔魏藻德,来宗道没办法硬顶,但用一些小手段,给他上眼药,倒是不难。

司马懿听到这话之后,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来阁老真是老成谋国,若是让魏藻德做豫省总督,就算今年雨水再大,想来也能应付过去。”

来宗道一点头:“既然司马公也这么想,那就好办了。等明日早朝时,我就向皇帝进言。”

司马懿见自己目的达到,心中暗笑。

他也不像看到魏藻德,当上这个南直隶总督。

对司马懿来说,这魏藻德可是“外人”。让一个外人爬的这么快,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何况他心中还另有计较,本也不打算去豫州。

所以他略施小计,就说动了来宗道出面做恶人。

司马懿偷笑一下,起身告辞。

而来宗道送走他后,在屋子里起身转圈,走了好一会儿,才理清思路,坐回书桌前。

提起笔来,开始写奏折。

第二天的早朝,来宗道果然拿出奏折:

“起奏陛下,臣来宗道有本,请陛下准许杭州知府魏藻德,升任豫省巡抚。”

这话一出口,不知情的文武官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吏部尚书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这魏藻德过去几年里,倒确实有不少功劳。只是他的任期未满,似乎不该升职。”

大明朝的定制,是官员三年一任,任满之后才能调动职位。

不过等到万历后期,这位大神常年宅在宫中,不仅是不上朝,连官员任免也懒得管理。

于是这个规矩也就流于形式。

虽然等到天启继位,略微恢复一些,但终究不再不可动摇的制度了。

听到吏部尚书的话,其他大臣也纷纷发言。

“是啊,这魏藻德年岁尚青,能做到知府,已经是陛下开恩,他在任上做出功劳,主要还是陛下慧眼识人。”

“就算要提拔他,也不该一步到位,直接就升到巡抚。”

朱由检坐在龙椅之上,突然一笑,对着来宗道问到:“爱卿,你为何突然推举魏藻德?”

来宗道早有准备,开口说道:“魏藻德在江南这几年,不仅是推动了废漕改海,而且还组织了十数万移民出海。”

“如此能干之人,若是一直留在江南,实在是过于浪费了。”

“所以臣举贤不避亲,才推举他做这个巡抚。”

来宗道当然不可能把司马懿跟他说的话,在朝堂上重复一遍。

而朱由检听到这话,只觉得好笑。

朝堂上谁不知道,自从他这个皇帝重用魏藻德之后,来宗道这位名义上的老师,就和魏藻德疏离起来。

虽然二人明面上还没有闹翻,但也绝没有主动推荐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