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静夜,安静的能够听到几里地以外村庄里的狗叫。宁静的鲁西南乡下,马青青静静地躺在**,问身边的鲁常军:“那燃烧的蜡烛,怎么不吹灭呀?”
鲁常军说:“不能吹的,要燃一夜。”
马青青说:“拉亮电灯不行吗?干吗非要点蜡烛?”
鲁常军说:“这也是当地的风俗,洞房内的蜡烛,要一宿长明的。这也预示着一对新人,一辈子恩爱,就像黑夜里的烛光一样,永远亮堂。”
马青青就嬉笑着说:“我活这么大了,第一次在一天内,体验到如此多的规矩。”
鲁常军说:“媳妇,我困了,我想睡,咱们不聊了。”
马青青因为下午睡了一觉,无一点困意的她,就挠着鲁常军的痒痒说:“我不让你睡吗,我想听你说说话。”
鲁常军被马青青挠得嬉笑着,只好打消困意,问马青青:“你让我说什么?”
马青青说:“说说你的童年呀,我想听你童年的经历。”
鲁常军说:“唉,有什么好说的呀。”
马青青说:“说说你童年的青梅竹马?”
鲁常军笑道:“我能有什么青梅竹马呀。”
马青青说:“我看你这次回家来,带了一条连衣裙。一开始,我以为是送给咱妈的,可我发现你回来后,并没有给咱妈。难道是送给我的吗?可你知道的,那种式样的连衣裙并不适合我穿呀。”
鲁常军赶紧说:“噢,对不起马青青,我忘了给你说了,那条裙子是送给我李师母她女儿的。”
马青青就笑着说:“你李师母的女儿多大了?”
鲁常军说:“比我小几岁,也就和你差不离吧。”
马青青问:“你爱过她,她是你童年的青梅竹马?”
鲁常军说:“我爱过她,我真的爱过她,可我却永远无法得到她的爱。”
马青青说:“看你李师母待你如亲儿子样,你师妹也一定和你很好吧。”
鲁常军没有说话,马青青抬头去看他时,却发现红红地烛光下,鲁常军已是满眼的泪花。
马青青问:“你怎么了?你没有娶你的师妹,你是伤心吗?”
鲁常军擦一把眼泪说:“我伤心,是因为我永远无法娶到我的师妹。我伤心,是因为我今生今世都无法报答我李老师对我的恩情。”
马青青问:“你和你师妹有过什么样轰轰烈烈地爱情?”
鲁常军说:“我和我师妹没有产生过任何爱情,但我内心里确实有过,想要娶她为我妻子的想法。”
马青青问:“这是为什么?”
鲁常军说:“本来我准备明天去看我李老师时,再给你谈我师妹的事情。看来今晚,我还是先给你说说我师妹吧。”
马青青说:“好,你说吧,我真想听一听。”
鲁常军叹一口气说:“唉——怎么说呢,想起来那都是我永远的痛啊。不好意思马青青,我就简明扼要地给你谈一谈吧。那一年夏天,我从我们村里的小学校,考上了乡里的重点中学。当时的学费也就是三百六十元钱,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个数字。可是,我们家里凑不齐三百六十元钱呀。当时,眼看着学校就要开学了,还一直没有交钱到校注册的我,也只能在父母无奈的目光下,放弃了继续去上学的想法。后来,我李老师接到乡联中的电话,来通知我,不要错过到校注册报到的期限。可等李老师了解到我的父母,无法凑齐三百六十元钱,而不能够让我到校去注册时,他便回家拿了为女儿准备去瞧病的钱,为我凑齐了学费。由此也让我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师妹,因无钱去医院诊治,在连续高烧多天后,转为了大脑炎,从此就呆傻了。”
洞房内的新**,鲁常军泪流满面。马青青想不到事情竟然如此凄凉,她忍不住问:“小师妹的病,后来瞧好了吗?”
鲁常军说:“没,没有,许多年过去了,我在乡里上完了三年初中,又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又去北京上了大学,我有过无数次要退学不上的想法。可我一想到因为我高烧后呆傻的小师妹,我就心疼呀。我一定要有所成就,好去照顾我呆傻的小师妹,好去回报我的李老师和我的李师母。大学毕业后,我有了工作,我想娶我的小师妹为妻,我想一辈子照顾她。可是婚姻法,却又不允许小师妹嫁给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就想着要为我的故乡,去做些什么,以回报故乡给予我的养育之恩,就是因为有李老师和众多的乡人们,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支持。然而,我的无能,却又限制着我,无法去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去做什么奉献和回报。”
马青青默默地为鲁常军擦去眼泪,拥搂住鲁常军说:“亲爱的,今天我才真正发现了你的可爱,谢谢你,我终于明白了我临终前的父亲,为什么会把我许配给你了。对不起鲁常军,也许以前我的无礼,让你无法承受,也请你原谅我从前的无知。请相信我鲁常军,今后,我一定会更加爱你。”
鲁常军说:“不、不、不,你从前挺好的,包括你的蛮横,你的无理取闹,都同样是我喜欢你的理由。”
马青青抱紧鲁常军说:“你是一个有良心的好人,等明天,咱们一块儿去看你的小师妹吧。也让我为你的小师妹,穿上你给她买得连衣裙。”
此时,马青青也是泪流满面,她真的没有想到,在这田园诗画般美丽的鲁西南乡下,就因为三百六十元钱,竟然会让一位小姑娘,因没能够吃到退烧药,而从此呆傻了。
假如说,要是没有李老师的三百六十元钱,鲁常军还会继续求学吗?还会在北京工作吗?还会认识我马青青吗?谢谢你小师妹,我在内心里代表我的丈夫,向未曾见过面的你,说一声感谢。
洞房花烛之夜,鲁常军和马青青一对新人,感觉还没有睡多大会儿工夫,就被村庄里人喊、马叫、鸡鸣、狗吠的吵闹声,给吵醒了。
马青青看看表,时间刚刚凌晨四点来钟,就问鲁常军:“他们怎么都起这么早呀?”
鲁常军回答:“这是麦收季节,乡亲们早起,为的是去收麦子。”
马青青说:“这天还没有亮,不会等天亮后,再去劳动吗?”
鲁常军说:“早起空气潮湿,熟透的麦子收获时不易掉粒,从而不会减少收成。另外,早晨凉爽,也易于劳动。”
马青青说:“乡人们真辛苦呀。”
鲁常军说:“这麦忙季节的辛苦,对于一年四季的乡人来说,还算不了啥。”
马青青说:“我也想到田地里去参加一下劳动。”
鲁常军笑说:“洞房花烛之夜,良宵一刻值千金,你真的不想睡了?”
马青青说:“我睡不着了,我想去参加劳动,也看一看乡人们是如何劳动的。”
鲁常军便说:“那好吧,咱们赶紧起床,我带你去田地里看看。”
于是,二人穿衣起床,来到室外。鲁常军的父母,早就到田地里劳动去了。
鲁常军和马青青走出村庄,东方的天空,已出现一抹微白,洁净的晨空里,启明星高悬在东天,闪耀着迷人的光亮。
走进田野里,凉爽的微风下,使人感觉到空气异常的清新。收割机在响,农人的镰刀在忙,收获中的田野,沸腾的鲁西南乡下,劳动中的乡人,全都沉浸在喜悦里。
等鲁常军和马青青,来到自己家收割的麦田时,一片片麦浪下鲁常军的父母,低头哈腰,伴随镰刀的刷刷声,整整两亩多地的一块麦田,已快收割完毕了。
马青青走到鲁常军妈妈身旁,向婆婆要镰刀。婆婆就说:“儿媳妇,您干得了吗?”
马青青说:“妈妈,我试试吧。”
于是,婆婆就把锋利的镰刀递给马青青。可马青青还没有割下几把麦子,那把锋利的镰刀,就在麦杆上滑起来,差一点儿就割破了马青青的手。
婆婆赶紧说:“媳妇,快停下来吧。”
然而,马青青非要坚持劳动,可**毕竟代替不了实际操作中的技能。这从没有参加过田地里劳动的马青青,收割了不到三步远的一段麦垄,就放下镰刀说:“算了,算了,我看还是让收割机来收吧。”
鲁常军就笑着说:“媳妇你有所不知,咱家这块麦田小,收割机转不开弯儿,从而无法用收割机收割。”
马青青看鲁常军在打麦捆,就将镰刀递给婆婆说:“还是您来割吧,我帮着去打麦捆。”
婆婆说:“好的儿媳妇,你可要慢点儿。”
马青青就跑到鲁常军身边,按着鲁常军的样子,将收割后放到地下的整堆麦棵,用几根麦杆给捆起来。可她无论怎样努力,捆好后的麦捆,仍然是一提就散。
马青青就对鲁常军说:“气死我了,我怎么什么也干不了。”
鲁常军“哈哈”大笑,说:“因为你不是农人吗。”
马青青只好说:“算了,算了,我还是看着你干吧。”
鲁常军说:“好,那你就休息会儿。”
鲁常军一边打麦捆;一边就找出几棵青穗的麦子,以双手揉搓,去其皮,将还没熟透的麦粒递给马青青说:“你尝尝。”
马青青问:“这生的麦粒能吃吗?”
鲁常军说:“你尝尝就知道了。”
于是,马青青接过去,先扔了几粒麦子到口内,轻嚼,一股甜甜地麦香汁水,就一下子充盈了马青青的口腔。
太阳已升起来了,灿烂的霞光里,有野鹌鹑快速地从麦田上飞过。田地头树梢上的知了声,声声不绝于耳的传过来。站在麦田里的马青青,感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呀。
鲁常军家田地里的麦子,终于全用镰刀给放倒了。收割后的麦子,全要打成捆,再用地排车给拖到场院里去脱粒。鲁常军和马青青插不上手,就随鲁常军的母亲先回家做饭去了。
鲁西南的乡下,人们大都以阴历来计算日期。这些生活在阴历中的乡人们,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也和生活在城里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早晨,乡人们天微亮起床后,是不吃早饭的。一天之计在于晨,乡人们先要到田地里去劳动,等日上树梢后,方回家去吃早饭。然后,一天的生活才算是真正开始。
吃过早饭,马青青随鲁常军去了村庄南边的小学校。小学校的外观,有点类似于古代的城堡,只不过这个城堡,全是用泥土垒起来的。
走进城堡内,干净整洁的学校内,有朗朗地童声传过来,马青青和鲁常军听到孩子们在读书:
祖国土地多广大,
到处都是小朋友的家。
蒙族朋友小满达,
蒙古包里安下家。
毛毡墙壁圆屋顶,
全家围坐喝奶茶……
马青青问鲁常军:“这里就是你的母校吗?”
鲁常军说:“是呀,都十多年了,只不过我以前上学时的旧房子早就没有了。”
马青青随鲁常军走进了学校的操场,操场上因为前几天下过雨,泥水很多。鲁常军说:“这要是能够建成塑胶跑道,那就好了。”
马青青点头称是,两个人正在走着,突然间,一位疯疯癫癫地大女孩,跑进来“嘻嘻”笑着问:“大哥哥,大姐姐你们找谁呀?”
鲁常军说:“小珍,是我,我是你鲁常军大哥。”
小珍认出了鲁常军,就“嘻嘻”地笑着叫道:“哥哥,哥哥。”
鲁常军说:“小珍好呀。”
小珍却不再理鲁常军,而是扭过脸,歪着头,天真地看着马青青问:“大姐姐你是谁?”
鲁常军先对马青青说:“这是我的师妹小珍。”
接着转过身,又对小珍说:“这是你的嫂嫂。”
小珍听后,就欢快地拉住马青青的衣服角,一脸天真的样子说:“嫂嫂好,小珍知道1+1等于2,还知道2+2等于4,还知道3+3等于6。”
马青青只好哄着小珍说:“小珍好聪明,嫂嫂给你一条花裙子。”
于是,马青青拿过鲁常军给小珍买的连衣裙,小珍一把抢过去,高兴地披在身上,口里喊着:“好漂亮的花裙子,好漂亮的花裙子。”
然后,小珍就像小孩一样,一边举着花裙子;一边跑到操场上,和下课的孩子们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