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秘卷之青玉案

第二十六章 失踪的花非花

字体:16+-

宋青玉和宋世昆一起去医馆看望了昏迷之中的史妍,前面说过了,史妍只是暂时昏迷,并没有生命危险。

宋青玉:“世昆,你留在这里守着史妍,我回去再查看一下现场,看看有没有被我遗漏的线索。”

宋世昆:“嗯。”

在宋青玉走到医馆门口时,宋世昆忽然开口:“大哥,我可以失去冷静,但是你不能失去冷静。”

宋青玉并没有停下脚步,头也不回地说道:“知道了。”

“你不知道!”宋世昆高声说道:“大哥,我之前作出个推理,说杀人十字说是陈大宝杀人,躲在门后,且有杀人十字表明他是凶手。关于这个猜想……那是不可能的。我不擅长推理,但是这一点我清楚。”

宋青玉听到这话,回过头,看着宋世昆,一句话不说。

宋世昆:“大哥,你应该记得,我验尸时发现褚一白的指甲里有木屑。我对比过各种各样的木屑,如果不出意外,那个木屑应该是榆木的木屑。可是,天然居天字三号桌子,那是上好的竹子!我清楚,那个杀人十字,根本就不是褚一白留下来的!但是,为了让史妍尽早解脱嫌疑,我忽略了。”

宋青玉厉声说道:“你是执法者,再你身上怎么能发生这种事呢?是你确实忽略了,还是有意把案件引向杀人十字,为史妍洗脱嫌疑?”

宋世昆不敢回头:“我确实当时忽略了,不是有把案子引向歧途。”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宋青玉话出口之后,便愣在了原地,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比宋世昆强到哪里去。平时他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断然指认一个凶手的。史妍和花非花先后成为嫌犯,宋青玉虽然表面看上去依旧是冷酷无情,但是,他也和宋世昆一样,他急切地想要破案,在什么证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跑去指认王文元是凶手。

“对了,大哥,有一件事,可能会对案子有帮助。”宋世昆平静地说道。

宋青玉:“什么事?”

宋世昆:“我昨晚住在王文元的家里,他确实有不在场证明。今天早上,我起床到他家门前的湖边透透气,结果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宋青玉:“什么现象?”

宋世昆:“他家湖边的附近,有一些木屑,和褚一白指甲里的木屑一模一样,都是榆木的木屑!我偷偷询问了兰花寺的和尚们,他们也说过,史妍入狱的那天的清晨,河面上也是有很多的木屑。”

宋青玉:“哦?这可是很重要的线索!”

……

“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这么紧迫,我居然追查错了方向。”

宋青玉回到了天然居,重新查看了案发现场,他平静下来,把案子从头开始捋一遍。

首先,天字三号里褚一白被杀的案子。

如宋世昆自己所说,褚一白被杀的案子之前的推理,并不是正确的。

第一,天然居的桌子都是质地上好的竹子做的,很是坚硬,就算把指甲磨平了也不可能在上面留下划痕。第二,你用刀子在桌上刻一个十字,这个十字露出来的桌子里面的木头应该是崭新的,但天字三号的杀人十字露出的木头,已经快黑了。这表明,这个十字,刻上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第三,就是宋世昆承认的错误,褚一白指甲里的木屑是榆木的木屑!基本可以断定,所谓的杀人十字,其实并不是褚一白被杀时留下的。

宋青玉询问了伙计,终于弄明白了这个杀人十字的来历。客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会接待。几个月前,一个客人带着自己孩子入住在天字三号。熊孩子!他拿刀子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十字。这样,宋青玉总算是把杀人十字的谜团解开了:这就是作者故意致敬《少年包青天》,让人以为他是准备抄袭少包杀人十字的案子,用来误导读者的坏心眼。

既然杀人十字不是褚一白临死前留下来的,那褚一白指甲里的木屑是怎么来的?宋青玉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还有就是,门闩上有两个湿润的痕迹,这代表着什么?

接下来,是天字五号里,冯三刀被杀的案子。

宋青玉来到天字五号,这一次他并没有得到

师爷冯三刀被杀的案子里,花非花所在的天字五号,凶手是用迷烟迷昏了花非花,然后破窗而入。凶手布置好一切之后,又从窗户离开。天字五号并不是一个完全密封的房间。

那么这里有一个最大问题,既然凶手把天字三号制造成一间密封房间。那为什么他不故技重施,把天字五号也制造成一间密封房间呢?这样的话,不是能更好的让花非花来当他的替罪羊吗?

难道说,天字三号和天字五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由于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导致凶手在天字三号的方法不能使用在天字五号吗?两个房间都装潢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一个上锁,一个没上锁。

褚一白被杀的案子,醉酒的史妍留在天字三号,花非花没有办法在外面把门反锁,她只是把门关严,然后就去偷账本了。凶手应该是在花非花走后,把褚一白的尸体运送进去,然后在外面把门里的门闩上好反锁。

冯三刀被杀的案子,花非花住在天字五号,她睡觉前是上好了门闩的。凶手杀了冯三刀,想把尸体送进天字五号,但是门打不开。所以他到天字四号,通过阳台,踢开天字五号的窗户,把尸体送进天字五号。

也就是说,凶手制造密封房间的方法的大前提就是,门事先必须是开着的。

“密封房间的问题先放一下,两个死者被杀时,雨地无足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宋青玉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湖水,再次陷入沉思。

前面已经解释过,凶手除非能像鬼魂一样,凭空飞过去,否则他没办法经过天然居门前的泥地。那么,这样一来,凶手杀人和逃走的路径,就只剩下月牙湖了。这也是之前宋青玉为什么认定王文元是凶手的原因,毕竟凶手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但是,宋世昆去查过了,王文元的家里根本就没有任何船只,他本人也不会游泳,除非他也能飘过湖面。而且,冯三刀的死亡时间是丑时左右,几乎是同一时间,有包括宋世昆在内的七八双眼睛亲眼看着王文元在自己的家里。

这个时候,宋青玉想起了之前从捕头那里听来的一段话。捕头跟他讲过荆州最近的奇怪事——城外的晴天霹雳和月牙湖上的魅影。还记得吗?就是小说开头的那一段。算上会流血,能预报天气的兰花石,荆州城的三大怪事就全了。其中,月牙湖上的魅影,对宋青玉有很大的启发。荆州的传闻里,说一个酷似兰花姑娘的身影没有划船,凭空在湖面上飘过。就算隔得再远,天色再暗,那么大的船总不至于看不到吧,这件事确实值得思考一下。而且,两起凶案的早晨,王文元家所在的湖面上漂浮着不少的木屑,这又意味着什么?

“唉?冯三刀的尸体是湿的!就算是用船把他运送过来,也不至于湿得那么厉害吧……”

宋青玉把两起案子整理了一下,因为再不整理,他怕读者忘了。

“两起案子的犯罪过程,我心中倒是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是,有一点想不通,现在……是夏天啊!重新验一下尸体,也许能发现什么……”

荆州府衙。

宋青玉一到府衙,就看到了王文元怒气冲天地大骂自己两个狱卒穿着的手下。往下看一下,这两个人的脚上都是泥。他赶紧上前:“王大人……”

王文元看到宋青玉,身体明显微微一颤:“哦,宋大人。”

宋青玉直接说道:“王大人,我想重新查看一下两位死者的尸体。”

王文元很为难地说道:“宋大人,两位死者的尸体,我已经把他们送到兰花寺里去了。”

宋青玉很是不解:“兰花寺,你把尸体送到兰花寺里干什么?”

王文元低着头,表情略显尴尬地说道:“两位死者都是横死的,他们的怨气很重,只有放在寺庙里,有佛祖在,才能震住他们的怨气。”

宋青玉笑道:“王大人,您怎么还能信这个呢?”

王文元连忙解释,他也没有办法。最近兰花诅咒的事弄得挺热闹,怎么门窗紧锁,屋子里的人脑袋就掉了?而且每次死人都是兰花石流血之后?这件事经过民间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越发地变本加厉。王文元的手下都没读过什么书,愿意相信个神啊鬼啊的。他为了稳定军心,就把两个尸体送到兰花寺里去了。

宋青玉倒也很理解这种事情,也没多说什么。

传闻是很可怕的,本来就是两个普通的案子,让人民群众一传,那就不得了。因为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之中,为了吊起对方的兴趣,传谣言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兰花诅咒进行文学加工和修改。经过上百人的加工之后,兰花诅咒的事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真实,越传越细致。好家伙,到最后,兰花姑娘身上有几颗痣,杀人之前墙上怎么出现血写的冤字,有几个目击者,这几个目击者叫什么名字,他们家里有几口人,都编得一清二楚。

宋青玉:“王大人,如你所说,谣言这个东西是无法避免的,你也是没有办法。我多走几步路,去兰花寺查看尸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文元:“让您见笑了。”

宋青玉:“哦,对了。我看你刚才那么生气地训斥你的狱卒,发生什么事了?”

“唉!”王文元叹了一口气,说道:“这种事瞒也瞒不住,花非花在牢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