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法司

33 桑府求士

字体:16+-

“啪!”一盏茶杯摔碎在地上。

上官桀回到家中大发雷霆。

“这霍光老贼!鬼精鬼精的,还说什么孩子在父亲母亲身边快乐的生活最好!放他的屁!要是他亲孙女,他能刚出生就给送宫里去!”上官桀大力拍着桌子大骂。

“父亲,别生气了,他硬不帮咱,我们也拿他没有办法”。

“那让你媳妇去说说呢?”

“您还不了解霍大人,当今世上还能有谁压得了他呢?她肯定也是劝不动她那个爹的。”

“这可怎么办,我们也与长公主说不上话啊,难不成这事就这么算了?”上官桀老脸涨得通红。

“父亲,你先消消气,我们是说不上,但是有人能说上!”上官安轻轻说道。

“谁?”

“丁外人”

“那个传闻与长公主有私情的那个平民?”上官桀一脸不屑。

“嘘”,上官安轻轻摇了摇头:“父亲,此话不可再说,现在只有他能帮我们”。

他紧接着又说道:“据我所知,他贪财好权,但其在长公主身边,一直苦恼无名无分,若我们能帮他这点,他定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可以,那你就联系他到府上一叙”。

御史府

“好!” “好!” “好!”

“哈哈哈哈哈”,堂屋正厅中坐一老者边看手中的竹简边开怀大笑,其穿褐色长袍,发须尽白,这就是大汉朝堂之中领袖人物,桑弘羊。

一中年男子端一盏清茶笑着进屋问道:“父亲有何喜事,竟笑的如此开心?”

“桑迁,霍禹呈上来的涿郡青阳侯案案宗你可看过?”老者轻拂胡须,面带笑意。

“儿子还未曾看过。”

“快看”,桑弘羊将竹简丢给桑迁。

桑迁接过竹简快速查看,不多一会便看完了,将竹简合起来后桑迁还惊奇不已:“父亲,这可真是一宗奇案,太守孙铭竟是‘柳叶亭’之人,‘柳叶亭’难道又要重出江湖了吗?”

“这不是重点”。

“噢?重点?”桑迁不解。

“哎,你怎么看的,重点是,这件奇案是我们的人办的!啊哈哈哈哈哈!”桑弘羊大声笑起来。

“这下老夫可在朝堂上又长足了脸,真痛快!”

“这怎么是我们的人?”桑迁连忙翻看竹简,在最右边一根上看到:

侦办主官:涿郡功曹公孙骞,涿郡决曹赵广汉,举荐入仕,师从:桑恒子。

“桑恒子!?莫非是我那个游学田野的叔叔!?”桑迁惊讶道。

“正是!哈哈哈哈,我与他既是亲兄弟,又是师兄弟,我们求学拜于一门,但学成后我二人志向不同,他喜爱游学,厌恶仕途,逃避政治,只想在田园乡野萍渡一生,而我正好与之相反,学得一身本事若不能实现自己抱负,岂不浪费,我二人当年大吵一架,谁也说服不了谁,他留在家乡洛阳,我便来了长安,从那后我们联系断断续续,没想到他去了涿郡,竟然还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两个徒弟,更想不到的是送进了仕途,哈哈哈,我这兄弟难不成已经回心转意,认识到学而优则仕的道理了。”

“此案侦办甚是漂亮,霍禹如此清高之人,在竹简中也有赞誉之意,叔叔培养的这二人看来十分了得啊。”

“不错,从武帝时期董仲舒欲独尊儒术以来,道家、墨家、阴阳家、杂家,每方势力都不好过,我法家学术虽然根基雄厚,但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这几年来更可谓人丁势微,我们需要年轻人,可年轻人只信孔孟,说我们法家只懂酷法暴虐,常常批判我们,秦亡之责都扣在我们头上,哎”,桑弘羊越说越气,他心中想起过些时日的盐铁论,原本的好心情瞬间又消逝了。

“不管怎样这俩人要接过来,留在我们身边,也好着重培养下,我与弟弟也多年未见,如果可以,也一并接来吧。”

“是,父亲,我下去就安排。”

“霍光可说如何奖赏他们了吗?”

“还没有,说盐铁会议结束再做决定,不过他已经派了新的涿郡太守去接任。”

“嗯”

“父亲,盐铁会议一事,霍光说让丞相田千秋主持,您作为朝廷领袖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论述政事。”

“那他呢?”

“他说他不参与,只听会议结果。”

“哼,他支起摊子,自己倒是躲到一边了,让一群儒家乳臭未消的二代子弟来假代民意,这群人还想改这先皇之制,没这么容易,他得过我这一关!”,桑弘羊茶杯重重放在桌上。

“父亲,不得不说现在儒学盛行,丫丫孩童都在背《春秋》、《诗经》,民间大儒更是一呼百应,现在不少地方官吏断案时都开始要‘引经决狱’,根本不按正常法理断案,也没有固定断案的标准,只看符不符合儒家经义,这简直是随心所欲,长久下去,我们大汉开朝立的法令律制,慢慢不就成了儒法,我们法家的意志会被一点点剥除干净。”

“哎,我也注意到了,有的地方要用儒经来判案子是非,我已经严厉训斥,但收效甚微啊,大部分官吏都是儒臣,定然会不自觉的代入儒家经义,我们禁不住的,这个以后再说吧,先把公孙骞、赵广汉他们接过来,正好赶上盐铁会议,长安会很热闹,也涨涨学识阅历。”

“好”。

“下去吧,我也累了”,桑弘羊单臂撑着发沉的头,顿感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