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遭到漢軍兩麵夾擊,楚軍不斷向後退卻。戰至此刻,漢軍已呈小勝之勢。
但韓信卻知道,單單逼退楚軍還不夠,如果不打一場漂亮的勝仗,恐怕沒有辦法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疑心。
於是,韓信命令全軍壓上,誓必要給楚軍以沉重打擊。
黃河北岸的鍾離昧也與韓信相互配合,向前追擊。可追出不到二十裏,前鋒就向他報告說,前方遭遇敵軍猛攻。
鍾離昧大驚失色:“什麽?!這是怎麽回事,敵人竟然也在黃河以北部署了軍隊?”
原來韓信和項隆雖然是不共戴天的敵人,但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在攻擊敵人側背這件事上,他們完完全全想到一起去了。
韓信命令鍾離昧北渡黃河,想要攻擊楚軍側翼;項隆也讓英布率領五萬人馬部署到黃河北岸,同樣想攻擊漢軍側翼。
隻不過英布帶的人比較多,渡河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才讓鍾離昧率先發動了進攻。
而楚軍並非不能阻擋漢軍,之所以下令後撤,也有誘敵深入的意思。
鍾離昧本來就不是英布的對手,現在帶的人又少,自然抵擋不住英布的進攻,開始節節敗退。
韓信見楚軍在黃河北岸也早有布置,大罵項隆小賊陰險狡詐,詭計多端。
韓信手下將領柴武、張耳等人勸他:
“大將軍,鍾離將軍在黃河以北受到英布進攻,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一旦鍾離將軍敗退,我軍側翼就完全暴露在楚軍威脅之下,形勢極為不利。
而正麵戰場楚軍雖退,卻並不是潰退,而是有計劃地撤退,我們一時間也難以給予敵人重創。屬下等認為,以如今情況來看,還是暫時撤兵方為上策。”
這些事韓信如何能不知道,若按他的意思,根本就不會出關交戰。
可如今自己已經出戰,不但沒取得什麽重大戰果,反而還折損了猛將灌嬰。如果就這樣灰溜溜撤回關內,劉邦會饒了自己嗎?軍心民心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這些事,韓信都不得不考慮,更重要的是,就連他自己也不會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