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不才,我师傅是天生圣人

第120章 白莲衣的不同见解

字体:16+-

西河天宗的本山金都峰上。

赤元真人的尸首,被放在了峰顶众多宝塔包围的大殿前。

与他死在一道的,还有身边带着出门的弟子。

深居简出的掌教长虹真人,此时也破天荒地出现在了大殿前。

先是云辰子,又是伯眼,而后甚至连九转境修至大成,宗门长老之一的赤元真人,都遭遇横死。

尤其是赤元真人,在七星塔中,感应到赤元真人已死后,长虹真人冲出了多年都未曾离开的七星塔。

西河天宗立法派于南疆,已经很久都没有遭遇过如此之事。上一次有长老横死,还是三百多年前,南疆沙海有骷髅成妖,祸害五百里,其时西河天宗二位长老琴玉真人,广灵真人率众弟子挺身而出,与骷髅妖战于南疆沙海,三天三夜,最终双方同归而亡,胜得极其惨烈。

而今世上太平日久,妖魔潜踪,门中几大长老之一的赤元真人,却是死得不明不白,当掌教长虹真人看到他的尸首时,也断定,他死于身魂分离,因为无法还阳而亡。

赤元真人身边带着出门的弟子,同样也是身体完好,生魂却早已消散。

此时,大殿之中,包括掌教长虹真人在内,聚集了六位宗门中的宿老。

除了聚元境的掌教之外,其余五位长老中,知北道人,望舒子,淮南真人是聚元境,剩余的守拙子,太商子都在九转境金丹第九转大成,距离聚元不过一步之遥。

几人中大多都是云游在外的,被掌教长虹真人施法号令,才以最快速度,不远千里万里从天南海北赶至本山金都峰。

两位弟子以及赤元真人惨死,此等大事,之前宗门中却没有任何征兆。

门中代表伯眼道人命数的灯盏熄灭,却没有冒出任何颜色的烟。

西河天宗弟子在门中都有一盏灯,象征命数安危,如果灯灭冒出青烟,代表是死于妖魔之手,若是白烟,除了寿终正寝以外,便是代表死在不是妖邪之人的手上。

多少年来,寿终以外的原因而出的白烟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因为正常修道之人如果不是心生邪念,堕入邪道,谁会无缘无故对同道之人出手害命?

而从云辰子开始,却发生了如此异象。

伯眼道人外出查案,不久之后也遭遇横死,这次灯盏灭后干脆就连一缕烟都没有冒出。

再之后是赤元真人,也是如此,魂魄离体,不知所踪。

掌教长虹真人,召集长老聚于一堂,就是为了商讨接下来的行动。

而几位长老到齐以后,第一时间决定的,就是弄清楚杀人者是谁。

大殿内,长虹真人在几位长老护法之下,立起七盏烛台,以北斗之型排列。

灯烛燃起,长虹真人指诀翻动,指尖一点灵光摇曳,数次手印变换,虚空里划出数道灵光织就的符文。

施法的目的很明确,拘魂。

用西河天宗中的绝学“离土追魂法”,只要知道所拘之人姓名相貌,就算远隔数千里甚至万里外死去,只要魂魄还没归于轮回或者彻底消散,都能拘来。

然而赤元真人身子死在宝象府外,魂体却不知亡于何处,长虹真人纵使施展了西河天宗拿手的“离土追魂法”也难以召唤,在拘召赤元真人的魂魄失败后,他试着拘唤那位和他一起的弟子魂魄。

那名弟子修为尚浅,还不足以修成魂魄离体的地步,死后要拘唤来应当相对容易。

七盏灯火焰光齐动,一缕幽幽轻烟,凭空出现在了灯盏上方的虚空之中。

盘膝护持的五位长老,俱都眉头一皱。

来了!

轻烟在灯盏之中凝成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形。

人形通身灰白,仿佛一触即散,头颅垂下,全无生气。

在座的长老与掌教长虹真人,都认出来了,这是随赤元真人出行的那名弟子,龙虎境的叶东明。

叶东明的生魂被术法拘到此处时,已是一团灰气,介乎于散与不散之间。

长虹真人指尖灵光维系着术法,眼里也看得分明,他不知是生前受了什么袭击,魂魄已成游魂,神智所剩无几,两眼涣散无神,要想从他口中得知真凶是谁,恐怕不易。

不过,既然魂魄能被拘来此地,长虹真人也有办法。

西河天宗法脉以役使鬼神,联通幽冥为长处,长虹真人既在阳世拘来了魂魄,也免去了入阴寻魂的功夫。

他指尖灵光再动,周身玄气随脉络而行,两手分别凝成剑指,将灵光一分为二,左右手各执一点,聚在双眼眼角旁,太阳穴附近。

一双苍老却仍具神采的老眼泛出微微灵光,直视弟子叶东明的一缕游魂。

这是“离土追魂法”的妙用之一,既然叶东明的残魂已经没有多少意识,那长虹真人决定,以双目连结对方一缕残魂,一阴一阳灵视相连,借此,来窥视他生前所看到的东西。

也就是,借灵视来得知叶东明死前被何人所杀。

长虹真人灵目所见,穿过叶东明一缕残魂深处,直透他维系魂魄的那一点仅存的灵智之中。

通过叶东明魂魄之中仅存的一点灵智,拨开其中的朦胧云雾,重重迷障,长虹真人灵视眼前,似乎终于见到了一点光亮,与别样不同的风景。

那是叶东明生前所见之景色。

一片山林,与摆好的垒石阵,这阵法是西河天宗的魂魄入阴之阵。

坐在阵中的……是赤元真人,而叶东明则居于护持阵法的位置。

长虹真人看得分明,这入阴之阵有赤元真人佩剑护持,剑光照耀四周,等闲妖魔是近不了身的,如果想要从外头偷袭,多半会惊动阵法,赤元真人就算魂魄离体,也能及时回阳应对。

之后发生了什么?

而就在灵视之中的长虹真人刚生出如此疑问时,他就见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弟子叶东明的视线之中,葱郁树丛的缝隙里,走出了一个人。

那个人一身书生装扮,面目看上去清秀斯文,神情淡漠。

书生?

长虹真人白眉锁紧,似乎发现了什么。

而后,那个年轻人捻起指诀,口里念念有词。

下一个瞬间,叶东明的意识里,就没了任何画面,好似被一股莫名的冲击横加截断。

掌教长虹真人的神情,在此刻,也变得越发凝重。

他眼中灵光散去,指尖离开眼角,在空中再次虚划数道符文,叶东明本就脆弱的残魂,此时魂体上开始被淡白色光辉笼罩。

符文书完,长虹真人大手一挥,弟子叶东明的一缕残魂随着白光一道消散于空空大殿内。

魂离阳世,归于阴土。

这是“离土追魂法”的结束步骤,西河天宗属于道门正宗,又常与鬼神游魂打交道,门规与术法中都规定,既然拘使游魂前来,术法完毕之时,也要尽主人之谊,将其送走,以示礼节。

“掌教师兄,知道真凶是谁了?”说话的是一旁的长老知北道人。

长虹真人收了术法,轻声叹道:“只看样子的话,似乎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书生。”

“书生?”

之后长虹真人叙说了刚刚所见全部,剩下几位长老听到后,均是有些意外。

听到书生模样,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妖魔幻形。

可西河天宗多年来虽说也遇到过不少妖魔仇敌,不乏幻形害人的邪魔妖怪,但妖魔幻形,大都是障眼法,要施法作恶,大都要恢复本相,才能完全施展本领,更何况还要剑光护佑的阵法附近连杀两个西河天宗门人,南疆附近万里之广,还未听说过有此等妖魔。

如果不是妖魔,那就是某个邪道?

长虹真人面色凝重,眉间重锁,接着道:“此人不知是何来历,看上去与我派素未谋面,不管是不是他,只要知道了长相,就好办多了。”

他望向几位长老:“接下来,要仅凭长相找到此人,还得劳请诸位一齐施力才是。”

长虹真人言罢望向大殿之外,远方矗立的一座高塔方向。

祖师留下的法器,今日是时候该请出来了。

……

……

离金鼎山的路还有些距离,御风术行了许久,一直以在风中躺着的奇怪姿势讲故事的吴逸,终于讲到有些口干舌燥了,才与白莲衣降落到某处河原边的凉亭下,取水休息。

在飞行的这一段路程里,吴逸从《西游记》的第一回开始,讲到了石猴学成长生妙道,到归来击败混世魔王,再到龙宫取宝,地府强销生死簿,一口气都讲了。

该说百回本西游记不愧为吴逸前世古代神魔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即使吴逸在讲述过程中隐去了一堆赞诗等描写,其故事性依然引人入胜。

这中间白莲衣面上的神色也随着吴逸口述的情节而数次变换,时而颔首,时而若有所语,入神之态溢于其表。

讲完之后,吴逸顺势降落地面,去凉亭边的河岸取了水,走到凉亭处时,他才看见白莲衣一副颇有期待的神情,眸子直对着他。

她期待着道:“这就讲完了?”

“当然没有,怎么?觉得这故事如何?”吴逸很自然地坐在她身侧。

他之前已经给那姓李的小神仙讲过一次,很注意分寸只讲到了混世魔王,但似乎反响也不错,这回给白莲衣讲,也不知道她会做出一番什么样的评价。

白莲衣却是手托腮,似作沉思之状,唇角似笑非笑地叹道:“你讲的这个石猴,真是可惜啊。”

“可惜?”吴逸在这个世界头一次听到有人说出这个评价,不禁有些好奇。

白莲衣笑道:“你这故事也不知是从哪听来的,妙得很,这石猴天生地养,本来本心自足,一生无性,又三年修成长生仙体,若放到现实里,那已经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天大机缘造化,可他回山后,不收束本心,不努力修持,反而去龙宫夺兵器,入阴司销死籍,任由妄心自生,龙王与阎王都是正神,犯下如此弥天大错,所以才说可惜啊,可惜了这一身巧夺天地的造化,此番刚成仙体,却入了妖道。”

这都算弥天大祸,如果讲到后面大闹天宫,也不知道她反应会怎么样?

“你觉得是那石猴的错?”吴逸听她说完,想到修道之人对这都有些独到见解,那个李家妹妹,从菩提祖师出场,就道出了其中三教合一的主旨,而如今白莲衣,则是以“无法收束本心,妄念自生”的角度,去看待孙悟空犯下的罪行。

白莲衣瞥了他一眼,笑道:“当然,这猴子去龙宫借兵器,龙王答应送他神铁,他却仗力欺人,得了兵器还不满足,强索披挂又打伤水族,下地府勾死人勾错了,他若只销了自己名头也就罢了,偏偏他却销了猴属死籍,导致生死秩序大乱,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不占理的事,怎么,吴公子难道觉得他还有理了?”

“不,只是觉得有些意外,我家乡的乡亲们,倒是都对这猴子拍手叫好呢。姑娘真知灼见,一语中的。”吴逸微微一笑摇摇头。

说实话,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前世听惯了别人扯阴谋论,扯孙悟空如何如何具有反抗精神,因为孙悟空是主角,所以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主角做的事都是对的,他还以为此世之人也会如前世的人一样看法。

修道之人果然看东西的角度是有那么点不一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