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十一回 搜索枯腸尋亂因 絞盡腦汁謀對策

字體:16+-

1

近段時間,朝廷內外發生的一係列重大事件,一一閃現在李隆基的麵前,曆曆在目。

去年,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九日,叛賊安祿山公開起事,反叛大唐朝廷。

從那時以來,安祿山叛軍的賊勢,雖很猖狂,但朝廷的平叛局勢,還不至於完全無法收拾。

安祿山叛賊的數十萬大軍,接連好幾個月,一直被守衛潼關的官軍,阻擋在潼關一帶,根本就無法前進一步。

安祿山叛賊的北方道路,又被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率領的官軍切斷,麵臨著腹背受敵的窘境。

叛賊占領的,僅僅不過是陳留、滎陽等幾個比較重要的據點而已。

那時的形勢,對朝廷平定叛亂,是何等有利啊!

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屢次上書朝廷,建議皇帝,隻要派軍,堅守住潼關,以待勤王之軍,尋找有利的時機反攻就行了。

對這些富有遠見的正確建議,朝廷卻沒有認真地聽取和接受。

李隆基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安祿山預謀已久,準備非常充分。

李隆基心急火燎,急於求成,想要官軍迅速收拾掉安祿山叛軍。

他不顧平叛的軍事實際,自以為是地下旨,要官軍迅速出擊。

結果,盲目冒進,釀成大錯。潼關失守,君臣隻能夠倉皇南巡。

2

“這都是朕被混亂的局勢,弄昏了頭腦,身邊又沒有良弼輔佐的緣故啊!

朕被國忠等大臣愚弄,聽從國忠等大臣的建議和瞎指揮,再也不能明智地做出自己的判斷與決斷,而終於釀成了今天的惡果啊!

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

朝野上下的人們,認為國忠驕傲放縱,自私無能,以致激怒了安祿山,促成了安祿山的反叛。認為他犯下了種種罪行,對他是恨之入骨。

難道如今,臣民們要把對國忠罪行的憤怒,都遷怒到朕的頭上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