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小叔公

第三百八十九章:绣花变印花!

字体:16+-

一个简陋的印花机步入眼帘。

长方形的平整平台,一个底部有非常多图案的铁盘,铁杆连接着整个印花机。

因为是要刻印在衣服上,所以姜停用的是大铁盘,铁盘中空,可以放置火炭,铁盘的底部则是有花纹。

在铁盘这边,有一个铁盆。

铁盘被一根铁杆连接,铁杆弯曲,到末尾有一个手柄。

村民只需要拉动手柄,就可以将铁盘压在一边的平台上。

姜停让阿彪将刻印机搬到制衣坊门口的空地上。

这时候制衣坊的妇女都跑出来,有些好奇地望着。

虽说这工坊已经有非常多外面见不到的东西,而且也都是极为有用的。

可每当有新鲜的器具出现,他们依然非常有兴趣。

众人凑上来看。

姜停则是站在刻印机面前,转头对阿梅说道:“去拿几件没有绣花的衣服过来,还有染料。”

阿梅赶紧去拿。

拿到了之后,姜停接过来,将染料放在铁盆上,又将衣服平整地放在平台上。

他推动手柄,铁盘先是降落,在铁盆上沾染染料,然后再移动到平台上。

铁盘落下,很快就压在衣服上。

停顿三秒钟,姜停反推手柄,铁盘上升。

众人望着一阵哗然。

只见到铁盘上的花纹竟然都印在了衣服上。

姜停将衣服拿起来,递给阿梅。

阿梅看了看,怎样交给谢梧桐。

这些绣花缝制衣服多年的妇女们,这时候都瞪圆了眼睛,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们要一天甚至两天来缝制的图案,如今在这个机器面前,竟然只需要十几息时间,就印好了!

太快了!

谢梧桐走上前来,望着这一部印花机,用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紧接着抬头望着姜停。

“小叔,这…这器具,如此神奇,将来我们是不是不需要再绣花了?”

“嗯,理论上是这样的,往后我们的衣服,只需要制衣,不需要印花,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姜停笑着说。

很快,所有的妇女都欢呼了。

姜停继续说:“接下来你们只需要制衣就好,印花这种事情,就交给印花机好了,所以接下来若是下河村店的衣服需求量增大,就辛苦你们了。”

“这印花机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熟悉一下,到时候需要你们去印花。对了,铁盘里需要加上炭火,这样的话印花才不会那么容易在衣服上褪色。”

姜停说完之后,拉着阿彪往打铁铺走去。

他所设计出来的印花机,铁盘是可以换的,也就是说,他可以设计非常多的款式。

只要图案款式可以不断转换,这样当客户已经看厌了印花,他还可以弄一些可爱的动物或者其他款式进去。

来到打铁铺之后,姜停说道:“阿彪,等我画一些图案出来,你就按照图案打造铁盘,知道吗?”

“这个简单。”

“嗯,一些印花我还需要去外面找人来画,等画好了之后,我再拿过来给你。”

“没问题,东家。”

姜停点点头,转身就离开了下河村。

带着姜大牛来到了县城,姜停找到玄远书院。

当初他卖白宣纸就是找了这一家。

进入到书院,此时还有几个书生在选择要购买的书籍。

小二见到姜停,走了上来。

“不知道这位客官是要买些什么?我们这里有这种文坛大家所出书籍手抄本,也有笔墨纸砚出售。”

“我要找人画几幅画。”

“哦?这个简单,只需要在我们书院发布任务就好,届时会有老生前来接取,报酬你可以自己设定,也可书院为你推荐。”

姜停笑了笑:“也行,不过我这有些急,若能今日最好。”

“着急的话可将价钱提高,那些路过的书生有些想要赚些外快的,亦可接取。”

姜停点点头,还是第一次知道书院这边有这种任务派发的营生。

“这样吧,一幅画一两银子。还有抄诗,诗我来提,他誊写就好,一首诗一两银子。”

小二愣住了,那些购买书籍的书生也都愣住了。

那位富豪财大气粗?

他们纷纷望着姜停。

小二苦笑:“客官,我们书院从未有过那么高额报酬的任务。”

“没事,就这样的价格,不过要我满意,总不能我给了那么多钱,你给我随便画一画,写一写吧?”

“那倒也是。”

“所以一两银子也不多,总归是要物有所值。”

“客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会将这任务发出去的。”

姜停摇摇头:“没有什么要求了,只需要画画的要画得好,抄写的字也要好。”

小二赶紧去门口写下姜停的任务。

买书的一个书生走上前来,拱手说道:“在下牟志远,若阁下不弃,我愿意尝试一番。”

姜停来者不拒:“你要画画还是写字?”

“誊写,我自幼练字,不说明州县数一数二,但也排的上号。”

姜停点头,转头让小二拿了笔墨纸砚出来,紧接着拿起毛笔,思索了一会就在上面写下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牟志远望着,眉头一皱,不过还是接过毛笔,极为正规的在另外一张白宣纸上誊写出姜停的诗句。

“不知道阁下满意否?”

姜停抵着下巴欣赏一番:“嗯,不错不错。”

说着,他从自己的怀中拿了一两银子交给对方。

牟志远之后,又有几个书生上来尝试,只可惜的是这几个书生并非自幼练字,所以写的不怎么样。

牟志远想要离去,姜停却说道:“兄台愿不愿意多写几首?”

对方低头犹豫。

姜停笑着说:“还是一首诗一两银子。”

“好。”

“辛苦了。”

姜停说完之后,拿起毛笔又在宣纸上写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