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稟筆公公”?
說到“稟筆”,就要說到司禮監。
這司禮監又為何?
司禮監,可以說就相當於外朝的內閣。
司禮監是屬於皇宮中的產物。
其實要論根上說,內閣也是皇宮中的產物。內閣在初時,隻是類似於皇帝的顧問的這麽個機構。
但是周朝的太宗朝初期,始設內閣,那時內閣隻是如今內閣的雛形。
在太宗朝的後期,才將內閣懸於六部都察院等之上,設內閣首輔、次輔等大員;實際相當於宰相、副相。
而太宗之後的景帝,卻是個不甚勤政的皇帝。
於是發布旨意,讓內閣本就有是“藍批”(即在臣子上奏朝廷的奏折上,閣臣隻能藍批),
而本該皇帝“朱批”(最終對奏折的批示權)的權利,景帝就交給心腹的宦官,於是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這便是司禮監。
——說起來,跟明朝的曆史很相像。
當然了,所謂讓心腹的宦官做“朱批”,之後還是要皇帝親自來審核的。
但有的皇帝比較懶,就不看,讓直接發往內閣了,於是這奏折生成了大周帝國的法律效應了。
再說這司禮監,這司禮監的一把手,是被稱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又稱內相;還有個二把手,便是叫做“司禮監稟筆太監”,又稱內副相、或者就直接稱作“副相”。
這“掌印太監”與“稟筆太監”都是可以“朱批”的存在。
不過,一般都是輪值在司禮監當差。
也即,今天若輪到掌印太監今天休息,那麽今天稟筆太監就需要值勤,反過來也一樣。就是這樣個工作製度。
當然凡事都要分大小,“掌印太監”屬於大周朝兩京一十三省的,可以說太監中權利最大的,宦官中的極致了;
那王公公口中稱的“老祖宗”,也就是稱呼這“掌印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