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充裕。李淼在成為帝皇後。還想改製一下帝權,讓帝權盡量小一些。
倒不是李淼想偷懶,而是封建皇朝帝皇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中的弊端,也是十分明顯。遇到明君還好,但明君可不是大白菜,百年、數百年一遇的存在。
就算是明君,始終能保持清醒頭腦的明君,有嗎?明君也會有昏聵的時候。所以李淼覺得,還是走君主立憲製比較好。
畢竟集體的智慧,總要比一個人強得多。既能減少一言堂的危害,還能延長國劄。簡直就是利國利民,還利己的大好事。
其實大鄭朝也早就實行,內閣擬票製了。特別是在皇上病重後,大權就落到了內閣手中。
雖說重大事宜,需看皇上的手勢。但絕大部分朝中事務,還是由內閣做主。
當內閣閣臣意見不一時,就需要內閣擬票。也就是內閣閣臣投票決定。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李淼覺得以後就可以,讓內閣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過內閣成員還是少了些。五人的內閣,很容易被內閣首輔等權臣掌控。最好是把內閣閣臣人數增加到七人,甚至九人。
這樣讓內閣的聲音更加嘈雜,才能更加的民主。也更有利於帝皇對內閣的掌控。
皇上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樣麵麵俱到。隻需在重大事務上,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常的朝中事務,都可以交由內閣處置。
這樣皇上就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皇上最大的任務,就是選好自己信得過的內閣閣臣。任命內閣首輔、次輔以及閣臣等等。
皇上的權力,其實並沒有減少太多。雖說是分權內閣了,但內閣的組建權,卻可以牢牢地抓在皇上的手裏。實在不行還可以解散內閣嘛。
這樣就避免了皇上權力過大。往往很多事也是顧不過來,胡子眉毛一把抓。皇上能做得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