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
——戰國·莊周:《莊子》
34 問診:兩地奔忙
也許是上天覺得對不起三晉大地吧,一場亙古的大旱之後,在春天讓她的子民食草根吃樹皮,甚至吃那黑白黃,但經過一個雨水充沛的夏天之後,秋季,卻獲得了少有的豐收。
“三爺,你這一擔穀至少有120斤吧?”
三爺一邊伸手抹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將扁擔換了一個肩,道:“可不是,二漢。”
“注意閃了腰啊,多跑幾趟嘛。”二漢笑著,站在一邊,讓過三爺。
“地裏還在打著呢,趁著天好,趕緊地收了。”
……路上,常常聽到大家如此興奮地對話。
這對話中,如臘月的空氣,散發著糯米糕般的甜味,叫人心頭不萌生出一種叫作“幸福”的東西就一定止不住。
西門羲呢,雖然來來回回地奔忙於新開河與平陽府兩個灸館之間,但每每走在路上,看到鄉親們這種喜不自禁的高興,也跟著樂……
這天,他剛出門不遠,便遇上了幾個從地裏往回或扛或挑著穀物的老鄉——
“西門秀才,今年收成這麽好,大家都吃得飽飽的了,怕是你灸館沒生意了哦。”
“你個二癡子,吃五穀哪保不生災!西門秀才,下回他生病了不要給他看,病死這個沒良心的。”
“大愣子爹,我是說著玩笑呢。”二癡子忙解釋。
“玩笑也不能開!”大愣子爹非常認真。
“好,好,我不開,下回我不開了。”
“還下回,這回就不能開。”
“可是,我已經開過了……”
“開過了要對西門秀才賠禮。”
“好了好了,大愣子爹。”西門羲一邊拉了大愣子爹,一邊轉向二癡子:“巴不得我這灸館一年到頭都沒生意呀;新開河村人人平安,這是我們醫者的最大心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