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少年宰相

第32章上湖南免秋糧

字體:16+-

上一回說到,小皇上同眾位大臣正在萬春亭賞景,大家首先圍繞紫禁城的宮殿欣賞議論一番,接著把視線集中在一些附屬建築,如北海最北部的被稱為京師龍頭的鍾鼓樓,北海的白塔,西側第一座亭子富覽亭,西側第二座亭子輯芳亭,東邊的觀妙亭和周賞亭。還有山下那些如白帶的河道,長長短短的各種形式的橋梁:萬歲山西部內牆外側的玉河,自北海注入紫禁城的筒子河;山右北門東側姑子庵前的西板橋,城隍廟旁的白石橋,位於官學堂西側、文昌廟南側、大高玄殿東側的鴛鴦橋,裏門橋,觀德殿宮門外的觀德橋等等。

現在小皇上帶著文武大臣向著萬歲山東北方的壽皇殿走來。這壽皇殿乃是明朝停先皇靈柩、存放遺像和祭祖的宮殿,即“神禦殿”。小皇上讓文武大臣站在殿外,自己單獨進入殿內向列祖列宗磕了幾個頭,作了幾個揖,讓後帶著大臣們瀏覽了九舉牌樓、東牌坊、南牌坊、西牌坊和宮門等建築。

瞻仰了壽皇殿,小皇上帶著文武大臣轉向西北方向的城隍廟走來。萬歲山城隍廟在外牆的西北角,一行人出了北上西門,來到城隍廟略作休息。

利用文武大臣們的休息時間,鄙人跟各位看官來聊聊關於城隍廟的有關常識。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係,稱它是剪除凶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建的蕪湖城隍廟。曆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申城祀秦裕伯,京師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