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明朝廷為尋找神宗小皇帝夢中所見的滿太子,派出了一個找尋滿太子的隊伍。找尋隊伍出了京師,沿著寬大的馳道向南進發。一天,到了巴陵,這巴陵乃是洞庭湖畔的著名古城,大家商議,《柳毅傳》的故事就發生在洞庭湖畔,現在到了洞庭湖,應該去看看那個有古橘樹的地方,那個曾經發生過人類與水族異類之間的愛情故事的地方,去看看是不是能夠發現洞庭龍君滿太子的消息。於是大家根據當地人的指點找到了洞庭湖南岸的那棵古橘樹,王世貞、沈德符兩位大學士模仿《柳毅傳》裏麵的描寫,也解下腰帶,在樹上敲了三下。但是卻沒有武士出現。由於沈德符對道術也略知一二,所以燒了一點香紙,念了一段《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今臣關告,逕達九天。”
沈德符念完符咒,連聲大呼:“洞庭龍君滿太子,你聽到了嗎?我們都是大明朝廷的重臣,奉神宗皇帝差遣前來洞庭湖請你去保我神宗皇帝身體健康,保我大明江山清泰,滿太子你聽到了嗎?滿太子你聽到了嗎?”
可是盡管沈德符言辭懇切,還是沒有一點兒反應,於是大家議論一番也就罷了。
大家向著武陵方向進發。一路上大家議論,東晉陶淵明發現的桃花源就在武陵附近,既然來到了武陵,是不是到桃花源去看看。這一天,隊伍來到了武陵,在當地人的引帶下,大家很快找到了桃花源,果然有一大片桃花林,一條小溪潺潺流過,跟《桃花源記》裏麵描述的一模一樣。麵對此情此景,大學士們不禁詩興大發起來。王世貞首先背出唐代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複花。”
沈德符接著背出唐代李太白的《桃源》:“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張敬修接著背出李太白的另一首《桃源》:“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隻見桃花不見人。”孫海說,要說吟詠桃花源的詩,王維的《桃源行》也是一首佳作,不過比較長,詩曰:“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鬆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隻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客用接著背誦了唐代盧綸的《同吉中孚夢桃源》:“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王世貞接著背誦宋代王安石的《桃源行》:“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世上哪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重華一去寧複得,天下紛紛經幾秦。”沈德符接著背誦的是唐代劉禹錫的《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鬆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張敬修背誦了元代善住的一首詞《朝中措·桃源圖》:“桃源傳自武陵翁。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一棹能通。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忽然前麵出現了一個石洞,孫海、客用二位同時背誦起《桃花源記》裏麵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