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蔡家大宅裏的下人,共三十多名,不算特別多,除去幾位主人少爺太太的貼身侍從和幾名廚子,剩下來料理這大宅子的,也不過二十人。二十人打理這種大宅,如果每天要刷洗圍牆一遍,就已經幾乎是要累死的節奏。
蔡家大宅的主人蔡建民是個不喜歡有過多的下人的人。他是一名受過新式教育的商人,其父是清朝學究,自小向他傳授過《四書》《五經》,教授孔孟之道。
蔡建民他自己也以成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大家為畢生誌願所想,但是命運卻讓他成了一名商人。當時救亡圖存,科舉取消,有所謂實業救國的風潮,有能力的國人紛紛投入到這個時代的大潮中,終日躲在書齋裏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究,已經抵不住戰爭炮火的轟隆聲。於是蔡建民放下手中書籍,撐起家族名下的實業,常年在外經營藥材、生絲,投資辦廠,走南闖北。由於為人勤勉,辦事公道,近幾年積攢的錢比起父親在生時要翻了兩番。京兆地方、上海、杭州、廣州、廣州灣、香港等城市均有他的廠房商鋪,還有商號。
他娶了三房妻子,雖然這是民國明令禁止的,但其實在法令不暢的年代,很多禁令隻是一紙空文,誰也沒有認真執行過。所以蔡建民一直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想讀書,卻又耐不住書齋的寂寞,投身滾滾商界紅塵,成了一名成功商人;他不願奴役人,受西方思潮影響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卻又買賣了不少奴仆在家中為自己和家人使喚;他尊重女性,推崇自由戀愛,反對舊式婚姻,想捍衛一夫一妻的戀愛製度,卻娶了三房太太。
他認為三個太太已經是折中做法,因為像他一樣社會身份地位的人,往往是妻妾成群,還要在外花天酒地。而他,除了這三名太太,幾乎沒有再在外沾過女色,這也是他對自己人生態度所恪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