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油子樹

第五章

字體:16+-

曾爺爺們遷移到石灣裏,也把“先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好習慣帶到了灣裏。湖南湘中那一帶的人大都是江西移遷過來的,童年的印象中,一個村子裏大都有一棵或幾棵標誌性的大樹,像一個人的靈魂一樣,召喚著遠方的遊子葉落歸根。現在的江西人村頭留下的大都是樟樹,石灣裏卻隻能種活油子樹,尤可見這地方土地的貧瘠。文化就是一種生活習慣。石灣的兩位先人,汲取了華夏文化的精華,在村頭種三棵油子樹,一棵柏樹,寓意著一生一,二生二,三生萬物,鬆柏常青。聰明智慧的兩兄弟異地生根,在石灣裏建了家業,繁了子孫,延續著後人。

聽說六十年代前石灣裏確實還是塊風水寶地,花山嶺樹木繁盛,人均差不多一畝多田。現在的灣裏有些年輕人都怪財富難聚,慣這慣那,根本的是思想不開放文化跟不上。再就是沉不下氣去,都想賺輕快錢。不妨回家去瞧瞧山上的地長的荊棘,腳下的田土長的雜草。回想這過去的百多年,就是這塊土地養育繁殖了我們先輩兩兄弟留下的幾百號後人。

花山嶺的樹木茂盛,山上百畜藏於林中,鳥語花香。年少的時候上山扯豬草砍柴,還會見到巨大的樹根。山上的林木大都毀於大煉鋼鐵年代和開荒種地時代。山上每個大隊有一個經濟場,還有一個是公社的。開出來的地每年種上小麥、紅薯、花生,為國家增產了不少糧食,但當地人的口糧還是一到春耕就斷糧了。在當時特定時期,還是沒讓村子裏餓死人。

人民公社的日子我沒經曆過,但公共食堂日子的清苦父親說起來苦不堪言。春種夏播秋收的時候,生產隊出工的人大家一起歡歌笑話,一到農閑的時候,農民們就偷偷地跑出去擔腳,一天走百十地,賺五分錢,換個鹽巴。

窮怕了的鄉親總是把希望寄托在神明。石灣裏的神龍在春節總有幾個老人會鼓動年輕人舞幾回,特別是村裏的黨員文壽和林永,還有當了幾十年老師的夏老師。時代就是這麽的巧合,巧合到鄉親信天信地信神,分田土的前一年春節,往年天幹大旱,收成不好,還碰上了天災。1976年閏七月前一年,村裏老人就流傳,閏七閏八,皇帝老子用刀殺。果然那年“桃園三結義”三位老人相繼逝世,還發生了唐山大地震。所以灣裏老人決定今年正月初一和十五一定要出龍收尾,但不能敲鑼打鼓。正月初一和元宵十五,硬是在夜裏打著個火把,一村人把著龍,偷偷摸摸沿著全村的每家堂屋轉了一圈。為避免灣裏幾個黨員受牽連,商議把黨員文壽放到公路邊放哨,林永守住中間段,夏老師來回穿梭當聯絡人。正月初一在灣裏河邊請出神龍,初十五又在小河邊燒了龍頭送走神龍。誰知,有幾個年輕人心裏逼得慌,夜裏送走神龍後,拿出炮仗鑼鼓,一頓猛炸猛敲,把公社大隊幹部惹來了,文壽、林永、夏老師裝著外出回家的樣子,碰上了上頭幹部,帶回灣裏喝了杯米酒,一查這事與他們不相幹,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