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黃昏

40.駐蹕溫州

字體:16+-

送來書信的正是趙與檡前些時候派往臨安探聽消息的一位親信,那信不是別人所寫,而是禮部侍郎陸秀夫的親筆函。

陸秀夫在信中寫道,臨安落入元軍之手已是時日問題,元軍完全掌控了臨安周邊的局勢,太皇太後與皇帝想逃離臨安完全沒有可能,元軍雖然沒有對臨安進行強攻,但已經派兵入城受降了,接防了臨安城。三宮降元,目前主要是方式問題,名義上在商討,實際已完全操之於伯顏和元朝的皇帝之手。

陸秀夫並提到,大宋重振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不僅福建、廣東皆在宋室控製之下,而且兩淮、四川、長江中遊、廣西等處也有許多忠於宋室的守將,隻要宋室血脈在,就有號令天下之旗幟,希望秀王諸人要好好保護益王和廣王,並傾心培養他們,讓他們承擔起維係趙宋江山之責任,臥薪嚐膽,他日未必不能收拾舊河山。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裏(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進士。

李庭芝鎮守淮南時,聽說了陸秀夫,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當時天下人稱搜羅人才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為第一名,號稱“小朝廷”。

陸秀夫才思清麗,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隻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也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

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東製置使,提升陸秀夫為參議官。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邊防緊急,幕僚大多逃走了,隻有陸秀夫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因此他被任為司農寺丞,屢次升遷,直到任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禮部侍郎身份到前線講和,還沒有到達,敵人就又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