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所有的國家或王朝衰亡史上,中國的宋朝是最為特別的,它有如下幾個方麵不同一般:
一是世界大多數的國家或王朝的滅亡皆呈摧枯拉朽之勢,敗局已定,便是很快崩塌,唯有宋朝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汴梁失守,二帝被擄,南宋政權延續150餘年,臨安降元,猶有二王三年的餘緒;
二是曆史上所有的被滅亡國家或王朝,帝王降亡,便標誌著舊王朝的結束,唯有中國的宋朝,臨安三宮北遷,而且少帝和謝太後致書各地勸降,仍然有眾多的忠臣義士奮發圖強,不惜犧牲,英勇抗敵,以必死之決心,試圖重光大宋江山;
三是宋蒙之戰,尤其是宋元之戰,是兩個國力懸殊的國家之間的戰爭,蒙、元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處於攻方,占有全部的主動權,南宋朝廷被動應對,盡管有不少投降者,但更多的是忠於職守的堅守者和以身殉國的尋常百姓,在樊城、襄陽、潭州、饒州、信州、建康、常州、揚州、福州……許多人,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書寫了國破家亡圖冊裏最為悲壯的史詩篇章,最終匯成崖山一役“二十萬人齊殉國”的鴻篇巨製,這種以數十萬人集體殉國的方式告別一個舊時代,隻有在中國的宋代才會出現;
四是在中國曆史上所有的統一王朝中,其命運的結束都是從內部開始,包括宋後的元、明、清,唯有宋朝不是從內部被推翻的,甚至代表皇權的臨安三宮降元之後,各地百姓依然為維護宋朝的統治餘緒,做了最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犧牲,一個敗逃的隊伍,二王逃離臨安,數千人的隊伍,一路上忠於宋室的官員和百姓,闔門舉族相從,至崖山竟有二十餘萬人,這在中外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五是以崖山海戰為標誌的宋朝之亡,並不意味著中華文化的斷裂,恰恰相反,以忽必烈接受許衡的“行漢法五策”建議為標誌,蒙古皇族為主體的大元帝國的興起,使得以漢族為主體的保守的宋室皇權統治向多民族統一國家形式轉變,體現了以中國儒家為代表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文化核心價值,“心懷天下”,本來就是中國古人的胸懷,崖山海戰,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斷裂”,是“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