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東流

1

字體:16+-

佛國聖地九華山往西南方向延伸,是九曲十八彎的綢嶺。綢嶺極險峻,新中國成立前,隻有彎彎繞繞的一些山路小徑,且常怪石嶙峋,僅能供馬匹和行人勉強通行,故而,綢嶺也就成了徽州山區與池州丘陵地區之間一道天然險阻。新中國成立後,政府花了很大代價,終於修通了省級公路,雖山勢依舊極陡,但終歸是可以走汽車了。從徽州過來的長途客車和滿載著山貨的大貨車越過綢嶺,往東去雖不敢說一馬平川,但至少也是一覽眾山小了。

綢嶺北麓有一不足三千人的小鎮,扼秋浦河故道上遊的河口,因而得名老河口鎮。因著河兩岸數百畝肥沃水田的給養,從明清以來繁衍發展至今。

老河口鎮是徽州信眾去往九華山朝拜的必經之途,無論是從綢嶺走陸路,經曆崇山峻嶺的艱難跋涉,還是租了小船或竹排沿秋浦河水道順流而下,這裏都是難得的歇腳地兒。

人聚得多了,自然少不得吃穿住行和娛樂休閑。不知從哪一朝起,各色店鋪、各行商販不約而同匯至而來,漸漸地,沿秋浦河東岸,自發形成了一條熱鬧的商業街道,河口古鎮,遂以此街道為軸心,鋪展開來。

據老一輩人傳,古鎮鼎盛時期,吸引了大江南北數百家商號,四鎮八鄉近萬人匯聚於此,風頭甚至蓋過當時的縣城治所廣陽城。

然而風水輪流轉,隨著省道開通,加之秋浦河上遊水位下降,水運遂漸漸不興,而陸路走汽車,從徽州過來,半日可抵南京,一日可抵上海,自然也無在老河口小鎮歇息中轉之必要了。眾多商販遷離至與宣城搭界的新的商市,於是小鎮不知不覺間走向了蕭條。以至於今天,原來繁盛一時的沿河街道破敗不堪,漸漸無人居住了,沿著新修的公路開了幾家小餐館和旅店,漸漸有了些商業氣息,但還遠談不上複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