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於謙回到了他夢中的京都,京都依然是那樣的輝煌。看到京都的那一刻於謙不由的想起了小時候。由於家庭環境不錯,他有著自己的書齋,他就在這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他也是從四書五經開始自己的求學生涯的。
他十分上進,讀書用功刻苦,卻從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 自從柳香芋在七歲那年告訴了他一個叫文天祥的人,他也有了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裏。有一次,教他讀書的先生發現他經常看那幅畫像,便好奇地問他為什麽這樣做。他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畫像上的人物就是柳香芋告訴他的文天祥。除此之外,於謙還在書齋中寫下了兩句話作為對文天祥的讚詞。
殉國忘身,舍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也許這就是於謙一生的承諾。 三十餘年後,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永樂十九年(1421),於謙二十三歲,此時的他已經鄉試中舉,即將赴京趕考。
他將從此告別自己的家,告別江南水鄉的故土,前往風雲聚匯、變化多端的京都。他記得自己當時是口吟一詩,踏上征途。
拔劍舞中庭,
浩歌振林巒!
丈夫意如此,
不學腐儒酸!
在京城的這次會試中,他順利考中進士,並最終被任命為禦史。在之後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亂中,他以其洪亮的聲音,嚴厲的詞句,深厚的罵功狠狠地教訓了這位極其失敗的藩王,並給明仁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從此他就開始了他為官之路。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並派他巡撫山西、河南等地。這一年,他隻有三十二歲。他常常想起首輔楊士奇來,一直以來,他都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沒有他楊閣老也就不會有他於謙的今天,他常常想起當時確實有人對他升遷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滿,而楊士奇卻笑著說:“此人是難遇之奇才,將來必成棟梁!我是為國家升遷他而已。”也就是那一年他——於謙離開了京都。可他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十九年,他也沒想到他一去就在也沒有看到過他——楊士奇。在這十九年中,他巡撫山西、河南一帶,他沒有辜負楊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業業,在任期間,他為大明安撫了江西、河南、山西。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著就是他於謙對他楊士奇的回報,更是對大明皇帝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