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荷爾蒙

王安石與司馬光,誰更適合北宋

字體:16+-

文/景誌祥

你如果你問我,宋朝的諸多人物當中,對誰的印象最好,不用說一定是三個字——司馬光。

這是一個好人。這是一個勇敢的人。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這是一個低調的人。這是三觀很正的人……一個道德模範的好人就這樣在我心裏落下了根。這樣的人,不拿出來曬一曬,實在對不起觀眾。…………

翻開司馬光少年時的履曆,我們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非常漂亮”。他的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即便是800年過去了,他的家族一直都站在頂端,他的老爸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製(屬翰林學士院),在藏書閣擔任皇帝的顧問,官居四品。妥妥的官二代。

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司馬光也很聰明,六歲開始讀書,並且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曆史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讓無數的曆史少年汗顏不已。

除了這個獨一份的聰明之外,還有一件小事使小司馬光完成了曆史留名的壯舉。

那天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麵向大人求救。唯獨他沒有哭,也沒有慌亂。他明白,麵對水缸,石頭比較使用。於是,曆史因為這塊石頭記住了他。

壯舉,似乎和司馬光很有緣分。天聖九年(1031年),12歲的司馬光隨父親司馬池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出任利州路轉運使,在棧道上遇著巨蟒,麵對蟒蛇,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哭,不是喊大人,而是拿起手中的寶劍,看準了蟒蛇的尾巴,一劍刺了下去,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