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從解除詛咒開始

第五十二章 窨子木

字體:16+-

剛剛進入外門,蕭銘先用防水手電筒照了照兩側,那裏是兩道墓牆之間的夾層,不大不小的空間內錯落有致擺滿了各種青灰色的巨型銅鑄“祭器”。

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青銅大鼎屹立在夾層的角落,其高大的身影手電光線的照耀下顯得威嚴而莊重。鼎身雕刻著苗疆風格的紋飾,曲線流暢,那些細微的青鏽和光澤的變幻,仿佛是在敘述苗疆古國曆史的餘暉。

旁邊,一對一模一樣的青銅蒲團爐靜靜地擺放著。爐蓋上鋪滿了錯落有致的圖案,還有一隻振翅高飛的火鳳凰,其紋理雕刻的細致入微,勾勒出一種深邃的美感。這種器物形似蒲團,其實是古代帝王用來燃燒香料的容器。蒲團爐常常帶有精致的紋飾和圖案,象征著祭祀、尊貴和宗教儀式的重要性。

還有數不盡的玉器和象牙擺放在周圍,這些珍貴器物無不彰顯著墓主人作為一國之君的地位。

這些陪葬品並非像一般墓葬中那樣,隻是隨意堆放進去的金銀貴器,而是經過墓主人精心製造和布置的。

這種特殊的安排是因為這王墓的主人想要死後借助這些布置,飛升為仙。而不僅僅是彰顯自己國家財富的手段。

在商朝時期,厚葬的風氣尤為盛行,據傳有些帝陵中的陪葬品甚至可以填滿一座城池,幾乎是相當於舉國上下之力來建造一座帝陵了。

而盡管蕭銘眼前這地宮中的陪葬品沒有他在傳聞中所聽到的那些帝陵一般奢華,但他也能看出這裏也幾乎動用了整個小國的人力和物力。

這些器物在數量和設計上都獨居匠心,精雕細琢,布置上也寓意著舉國飛升的含義。顯然墓主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更別說,在這地宮之外的山穀內,苗疆古國的帝王甚至仿照仙宮的布局,特意建造了這個王陵,可見他對自身地位和墓室布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