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如海一身藏

牛津

字體:16+-

去牛津大學的那天,正是我感冒最嚴重的時候。

在停車場停好車之後,一看時間,已經快十一點鍾。我一邊打噴嚏一邊給老歪發微信:“我到了。”她很快就回我說:“偶在來牛津的火車上啦,你先去逛一下吧。”

這個自稱“老歪”的家夥,其實年輕得要命,是個在英國留學的96年的小姑娘,之前得知我要去英國旅行,就在微信上跟我相約到時候一定要見個麵。

我跟她講,方便的話就見,不過你不要勉強哦。話雖這樣說,但我心裏覺得大概率是見見不上了,因為她上學的地方根本不在我的旅程區域裏嘛。

我沒有想到,就算是這樣,她還是執意要跑一趟。

她學校在約克郡附近,到牛津要坐五個多小時的火車,為了趕來和我見麵,她當天早上六點不到就出發了。

一個人長時間的浸**在社會裏,做很多事情便會計算成本。試想一下,僅僅為了和一個人見個麵、吃頓飯,就要在難得的休息日耗費這麽長的時間、這麽多精力,實在有點兒不劃算,而且也沒有必要非這次見不可嘛……人們總會覺得,這次見不到,還有下次,機會多得是。

這樣權衡一番,自然也就選擇放棄了。

但那是成年人的處事方法,理性、節製但也冰冷。少年的心性不是這樣看待得失。

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這一類的詞語,天然就隻屬於熱血的少年和女孩。

我一邊等她一邊閑逛,碰巧在一片空地遇到了跳蚤集市,賣什麽的都有。橫著一條攤子賣小吃,有中國的包子餃子、日本的章魚小丸子、印度的餅和一些我分辨不出國籍的食物。另外一條攤子賣的是手工製品、二手家具和上世紀流傳下來的舊物件。

在一位老人的攤子上,我看中了好幾樣小東西。他或許是從我的眼神中看到了貪婪吧,把其他客人都拋在一邊,非常熱情的給我介紹每一樣貨品:“這個盤子,是黃銅的,來自印度。這個胸針是1950年代的,這個首飾盒是1970年代的,來自瑞士,背後有發條,可以當音樂盒……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