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大道?”
许是我的目光太过热切,让他眉头皱的更深。
“老夫知你,是乾策二徒,多年前悟道仙门心生怯意,长居于五行山脚,疯疯癫癫不似他人。”
我对于他的话语宛若未闻,只是又行一礼,说:“请阁老赐道。”
他静默许久,像是在观我,随后扭身离去,大门闭合。
我见状并不意外,盘坐在地感悟天地之法,希望从中寻出桥梁。
这般岁月流逝,我依旧沉浸其中,处于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似顿悟遨游天地,感觉不到时间流转,不知坐了多久。
吱呀。
脆响声涌入耳中,令我惊醒回转,抬头望去,见是一位姑娘走了出来。
“咦,师弟为何堵我门前?”
我听她唤我师弟,想必是认出了我,便解释道:“心中有一不解,故冒昧前来,求阁老解惑。”
她闻言噗呲一笑,轻声说:“师弟未入仙门,想必求的是小事,为何不去问妙公阁老?”
我盯着她观了两眼,并未出言解释,而是拱手请求道:“烦请师姐赐道。”
“哦?”
她笑了笑,上前两步坐在台阶上伸了个懒腰,说:“先讲来听听,我若知,必教你。”
我闻言目光一亮,像是看到了喜爱之物,急忙问道:“敢问师姐,何谓凡尘道。”
“什么道?”
“凡尘道!”
她僵在原地,喃着嘴唇迟疑许久,却未吐露丝毫。
我见状有些失望,随即心神一转,又问道:“师弟逾越,望师姐慈悲,能与在下论道几日。”
“嗯......”
她迟疑着点了点头,眼神愈加怪异,吞吞吐吐着说:“我虽不知凡尘道,但已观书万卷,知晓许多前辈经要,或能为你解惑。”
万卷书?
我眉头一皱,对她点了点头:“既如此,师弟就不客气了。”
话落,我思索片刻,就开了先口。
“春秋时期,先祖合道成仙,所留经要为五行大道,内有生死、岁月二册,其生死卷悟于凡尘,重善恶之分,注五行天理,其一为地,其二为天,寻至桥梁。”
“后,桥梁延伸,生死难抵岁月之威,唯五行长存,追寻林中遇仙,经多年感悟,深得大道真意。”
“敢问师姐,生死有序,善恶轮回,后经岁月,长存五行,其内可有凡尘道?”
师姐揣摩许久,沉吟着说:“天为五行之阳,地为五行之阴,万物皆有生死,又经百转轮回,似日月长存,其下必有凡尘。”
我闻言皱起眉头,凝声问:“若凡尘居下,日月又为何道?”
“阴阳道。”
师姐回答的很快,并讲解道:“日月星辰乃为天物,为阴阳五行之根,自成一界,号无根净土。”
我若有所思,总觉得此言不对,却又琢磨不出。
“师弟,天有阴阳五行,地有生死轮回,虽叫法不同,却是同根同源,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阴阳始一,衍二,化道三千。”
“故凡尘道,必居于其下。”
我心中一动,又问她:“敢问师姐,一为何道?”
“一......”
她呆滞一会儿,随即怪异的看着我,说:“师弟好生怪异,可知清浊二气诞于阴阳?”
这我自是清楚的,但清浊二气的源头,又为何物?
师姐像是看出了我的疑惑,摇头叹息道:“师弟,吾辈中人终归处于末节,从古至今都未曾有人勘破阴阳,其上的道一更是处于未解之谜。”
“所以道一为何,莫说是我,整个凡尘之内都无人得知,恐怕只有居住二界的天神巫魔,或能勘破一二。”
这令我很是迷茫,若按她此言来看,哪还有三千大道之说?
那凡尘道,又为何?
许是师姐见我不吭声,以为此事已了,就想起身离开。
我见状顿了一顿,再次问道:“敢问师姐,我本居于凡尘,若不行斩魂之法,能否合道?”
她闻言一僵,盯着看了良久,随后摇头失笑:“原来你此番所求,行的是左道旁门,就不怕妙公阁老知晓后,治你不规?”
左道旁门?
我浑身一震,宛若醒醐灌顶,心中杂念一空,疑惑得解。
葬天宗所行之道皆为阴阳,走的是神魔路数,古万法始于阴阳,难见大道三千。
如此这般,凡尘道居下,为旁门左道也。
原来如此。
我得以解惑,得知自己从一开始,就被阴阳真意笼罩,所读的万卷古书,皆为岁月五行,始终不得要领。
正所谓笼中之鸟,不知天地浩瀚,大道深远。
“师弟,可曾解惑?”
我对她点头,起身行了一礼,笑着说:“多谢师姐赐道。”
师姐闻言一怔,眼神奇怪的看着我,应是未曾听懂。
我见状解释道:“宗门道法非师弟所向往,阴阳五行难窥其中,古念左道旁门。”
她闻言惊愕,欲言又止的看着我,似要劝诫一番。
“临行前,烦请师姐告知名号,却邪好谨记恩情。”
“殊阴,座于玄公。”她轻声说着。
殊阴......
我心中念叨两遍,盯着她的面容观了一周,见其肉胎阴盛于阳,似有月华萦绕,其号应始于此。
“我知道你,道号却邪,是宗内入门最短的弟子。”
“不过你的名声不太好,很多人都说你曾莅临仙门,却心生胆怯不敢入境,愚昧至极。”
“但我今日看来,你却是另有他念,不似传言中那般不堪。”
关于自身的名声,我并未听大师兄提起过,其实也不在意这些。
这时,殊阴师姐又说:“你想走左道旁门,心中可有两全之法?”
我听到对她一笑,轻声回道:“古书记载,大道无形,肉眼不可望,唯神魂可观。”
“故,师弟打算以此为目,观大道三千,寻凡尘路途。”
殊阴师姐闻言,挑动双眉,似有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