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巾起义,开局降服刘备

第一百八十八章 董卓实在心狠手辣

字体:16+-

孙大人家里走水,让死寂一片的洛阳城瞬间沸腾起来了。

有那些胆子大的,凑过去看,却也只是远远的看。

还有人本来是想要过去帮忙的,却看到孙府外围围着很多的兵士,被吓得迅速撤离回去。

兔死狐悲,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都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诸葛孔明趁着街上乱成一团,回到了住处。

而此时的张钰,正准备出去找他。

见他毫发无损,松了一口气。

“刚刚前面乱糟糟,我正担心你会出事,还好你就回来了。”

诸葛亮靠在椅子上,把自己此去见袁隗的经过说了一遍。

“这个姓袁的,和他那个侄子袁绍,一样的优柔寡断。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劝说袁绍起兵的。”

看起来计划是要泡汤了。

想要扭转历史的进程是挺困难的。

张钰满心失落。

外面的喧哗声还在继续,从他们这边可以看到,半空中,依旧有火光升腾。

诸葛孔明忧心忡忡。

“估计董卓还会继续大开杀戒,我们是不是应该赶在明早之前出城?”

袁绍是指望不上了。

弄不好还会把他们,推到前面当挡箭牌。

离开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张钰点了点头。

“我们就赶在明早之前出城,现在就收拾东西吧。”

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一点时间。

诸葛孔明皱着眉头。

“我们不是还可以休息一下?”

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不多,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

张钰却摇了摇头。

“不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城下等着,否则极有可能就出不去了。”

他们很快就收拾好东西,不骑马也不乘车,带着两个亲随手下,迅速离开。

就在他们离开后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有一队兵士就把他们的住处给包围了。

没有搜到人之后,他们悻悻而返。

而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躲在不远处,茅草之后的两个张钰的侍卫,才敢出声。

“我的天,差一点我们就被他们逮个正着,还好咱们大人未卜先知。”

“可是大人还让我们继续在这里蹲守,但是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我们难道不该换个地方?”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现在整个洛阳城就没有哪里是安全的,我们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啊。”

“说的也是,那我们就按照大人的吩咐,去地窖里躲着吧。”

……

天色破晓的时候,洛阳城门大开。

但是不比以往,这里现在盘查的非常的严。

任何朝宗官员或者他们的家眷,都不得随意进出。

尤其是从外面进来的人,身上不得带任何武器,而且只要是青壮男子,就会被直接挡在外头。

好在两个人早有防备,身上只有两件随身衣物,所以很快就被放行了。

出了洛阳城之后的两个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张钰一声叹息。

“这次洛阳之行,真的是白忙了一场,早知如此就不该做这无用功。”

诸葛亮皱着眉头。

“大人之前说今天袁绍就有可能出城,我们接下来该做点什么?”

袁绍之前的所作所为,着实可气。

但是,若是不与他联手,张钰这边要铲除董卓,也实在困难。

张钰迟疑片刻之后开口。

“叫两队骑兵,带上火铳,给他们断后吧……”

……

孙大人府上走水的时候,袁绍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他正靠在软榻之上休息,听到消息之后,良久无言。

身边的近卫唏嘘不已。

“大人,孙大人全家几乎无一幸免。听说当时很多人都已经跑出来了,又硬生生的被一对御林军侍卫给赶了回去。这个董卓实在是心狠手辣。”

袁绍沉沉叹了一口气。

“我早该料到他会大开杀戒的,若是我当时果断一些,应该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

那近卫眉头紧锁。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担心如果我们不马上离开洛阳的话,就会成为下一个孙大人。”

袁绍起身,来来回回的走着,犹如是热锅上的蚂蚁。

“我如何不想马上离开?可是我们离开容易,袁家的其他人怎么办?叔叔他们怎么办?”

近卫摇了摇头。

“大人此言差矣,我们只要把您的家眷带出去就好了。袁隗大人对那个董卓有恩,而且他也没有正面参与,阻挠董卓登基,董卓是不会对他动手的。他也唯恐成为众矢之地啊。”

这话不是没道理。

一个有胆子改朝篡位的人,难道还会介意自己成为众矢之地吗?

袁绍依旧纠结。

近卫继续苦劝。

“董卓一定不会死心,今日朝堂之上,恐怕少不了又是一番血雨腥风,大人应该早做打算啊。”

袁绍终于是点了点头。

“你马上安排人去把府里细软收拾一下,然后备上马车,随时准备离开洛阳。”

“另外我估计今天叔叔也会上朝,我们还有最后一线希望。”

“只要董卓不执意登基,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侍卫领命而去。

而就在他离开后没一会儿,宫里面就有人过来传旨,让袁大人上朝议事。

袁绍皱着眉头,望着面前的小太监:“是所有文武大臣都要上朝的吗?这好像为时尚早吧,每天的早朝可不是这个时候。”

小太监回答道。

“回大人的话,董大人说有要事相商。太傅等人应该都已经过去了。”

这小太监说话有点意思。

袁绍一声轻笑。

“太傅已经过去了?听说陛下身体不适,可会过去的这么早啊。”

小太监摇了摇头:“奴才不知,但是董大人一定会早早过去候着的。”

袁绍点了点头。

“我马上就过去,公公路上当心,来人啊,把我的那颗夜明珠赠予公公,路上也可照明……”

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却被充当了灯笼来用,是不是有点浪费了?

那小太监急忙摆手。

“不必不必,小的受不起大人这样的重礼。”

袁绍却已经从近卫的手里接过那颗夜明珠,亲自塞到小太监的手里。

“公公收着吧,如果以后可以再见,有这颗夜明珠在,我一定护公公周全。”

小太监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袁绍直接叫人备车,准备去往金銮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