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巾起义,开局降服刘备

第八十九章:张辽、关羽的春天

字体:16+-

冀州魏郡邺城。

原本黄巾军的核心地区便在巨鹿郡以及安平郡,如今迁移过来魏郡的邺城,也没花费多少功夫,直接人走便可。

刘备端坐在上方,面无表情的看着外面,楞楞的出神。

下方,除了关羽和张飞会关心刘备的举动外,在场的其余人,都将目光看向跪坐在刘备下手方的相国张钰。

“诸位,朝廷已经同意了咱们的请求,新的魏王印玺,不日将会遣送过来。”

“这是我们对朝廷的又一次胜利,更是让我们瞧见了朝廷的软弱无能!”

张钰张口便是一顿对大汉朝廷的鄙夷。

一众黄巾教将领,顿时乐呵呵了起来,脸上满是笑容。

大家都知道了,朝廷连这个都能同意,那显然是默认与他们黄巾教合谈了,不打算再打了。

算是默认黄巾教占据三州之地,名义上顶着魏王的名头,在三州之地发展。

“如今咱们才算真正的,在这三州之地站稳了跟脚,接下来大概会有一到三年时间,都不会再与朝廷发生战争了,而这段时间,便是我们发展的机会!”

张钰高兴的笑着,给未来的魏国小朝廷定下了发展基调,全程都没有问过上头那位魏王刘备的意见。

此时此刻,张钰和刘备两人的关系,可谓是降低到了冰点。

但好在两人之间还有两个关系点,在维持着两人没有彻底翻脸。

第一个关系点,自然是刘备中了张角的蛊虫,身家性命都操控在张钰的手中。

而第二个关系点,便是张钰曾经对刘备承诺的,会至少让三州百姓过上好日子,至少远远比在大汉的统治下,还要好得多的好日子。

故而,刘备完全不干涉张钰的行为。

而张钰在最初的几次行动谋划中,还会请示一下刘备,但很快发现刘备只想摆烂后,便干脆大包大揽,问都不问了。

“这感情好啊,终于能让兄弟们安心下来种地了。”

“是啊是啊,这打了好几个月的仗了,地都快要荒了。”

一众黄巾教的将领们,很是高兴的一人一言说着。

他们起义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能过上好日子,最好能有点田地耕种,能收获一些粮食以求在这样的世道上勉强活下去。

而今目的终于是达成了,至少他们这些三州之地出身的黄巾教教众,是达成目的了。

至于其余地方的黄巾军,他们愿意来就带着一块,不愿意来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张钰点点头,而后开口说道:“好,接下来便是发展的商定。”

随后,张钰示意一旁的太监将三州的地图挂在一旁的大木架上,起身站在木架旁,手中拿着一根较长的细小木棍,指着邺城的位置。

“这里便是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也将是以后魏国的国都,着重治理的地方。”

“而围绕如此核心之地,一应治理都将朝四周扩散。”

紧接着张钰将目光移动到了塞外,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严肃的说道:“虽然咱们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和朝廷再度发生战争,但塞外的那些蛮夷却依旧需要重点防范。”

“生活在并州、幽州的将军们应该知晓,每年秋收之后,这些该死的草原游牧,便会南下放马打草谷。”

“因此,本相国打算在幽州山海关、小三关、辽东关、滦河关、渔阳关各自驻扎一万士卒,而并州的雁门关、上郡,各自驻扎三万士卒。”

“以此守卫魏国长城,尽最大可能阻止游牧南下劫掠。”

张钰一边说着一边移动手中的木棍,点了点这些地方。

看到这些地点,张辽便是咬牙切齿,心头涌起对塞外游牧的憎恨。

他、高顺、吕布等一众草根北方将领,家中都有亲人死于塞外游牧的草谷行动中。

想到此处,张辽立刻起身抱拳大声说道:“相国大人,末将张辽,愿为魏国镇守边疆,领兵在雁门关驻守!”

“...”张钰沉默了一下,并未同意。

因为他手下能文能武的人不多,真要将张辽当边将用,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见张钰沉默不语,张辽脸上有些失望。

可未曾想,张钰竟开口说道:“张辽,张文远,自你入我军以来,所立战功赫赫,且能文能武,仅镇守雁门关一地,本相国却是深感大材小用。”

“故而,本相国以为,可封你为并州牧,一边为我大魏治理地方,一边镇守并州疆域,你可愿意?”

张辽楞了一下,随即大喜。

这下好了,不但能镇守雁门,甚至还是整个并州所有的边疆关口,还能让自己另一方面的才华发挥作用。

张辽立刻躬身拜道:“末将愿意,只要有我张辽在并州一日,断然不教塞外蛮夷挪进中你大魏半步!”

“善!”张钰抚掌而笑。

随即,在众将士炙热的目光下,张钰将目光看向了关羽。

关羽楞了一下,不知道张钰看自己做什么。

张钰这时脸带笑意的说道:“关羽,关云长将军,你可愿上任幽州牧一职?”

“嗯?”关羽微闭的眼睛睁开少许,眼眸中满是惊讶。

他可是刘备这尊傀儡的二弟,让自己出任幽州牧,难道张钰就一点都不担忧,自己会在幽州招兵买马,然后打杀回冀州将自己大哥救走吗?

只是不论关羽如何瞧张钰,都未曾在其脸上发现什么别的,有的只是欣赏与真诚。

关羽心中动容,犹豫挣扎片刻后,起身拜道:“末将关羽,愿往!”

这一刻,关羽连刘备都不带看的。

张钰笑了,他知晓这下子关羽和刘备算是离心离德了,两人之间回不去过去的那种关系了。

坐在首座上的刘备,难以置信的看向关羽,脸上满是难过与失望。

但关羽却泰若自然的面对刘备紧盯着自己的目光,抚着长须,傲然而立。

本来他关羽效忠的便是这大汉,准确的来说是大汉子民,而非他刘备。

只是当初没啥门路,所以才跟着刘备混,现在有了更好更方便更直接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又怎么会跟着没什么前途的刘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