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做将军

第六百一十七章 杨国忠的阴谋

字体:16+-

长安城一扫阴霾,已是提前庆祝起了胜利。

可是有一个人却是不高兴,杨国忠听闻了河北战场的大捷,心中更是不安,若叛军就此平定,兵权可都在太子手中了,自己就剩下个剑南节度使的名头,和灞上的一万人。

别说剑南那里一直吃败仗,就是灞上这些人,能顶个什么用?

杨国忠忧心忡忡的样子,全被杜乾运看在眼中。

“杨相,哥舒翰不能不防,下官听到消息,潼关那里有人说,哥舒翰欲用杨相人头收买天下人心。”

杨国忠闻言大惊,继而大怒,“好一个哥舒翰,居然这么狠毒!”

“杨相,如今陛下还算信任您,可架不住有人一直撺掇,若是。。。”杜乾运叹了一声,“依下官之见,还是要除了哥舒翰,拿到潼关兵权。”

杜乾运这话正中杨国忠心意,可是兵权,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杨国忠眼神灼热得看向杜乾运问道:“可有什么办法?”

“直接上书陛下,让哥舒翰出关迎战!”杜乾运道。

“出关?陛下不会允的,”杨国忠摇了摇头,“崔乾佑进驻陕郡后,屡次出击,可次次被哥舒翰击退,潼关,可谓是铜墙铁壁,只要守住潼关,长安便无事,陛下怎么会同意?”

“咱们可以想办法让陛下同意!”杜乾运笑着取出一封密信来,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疑惑接过,展开一看,哈哈大笑,“好,好!”可是遂即又收了笑意道:“可是就算陛下允,哥舒翰也不傻,他怎么会带兵出关,不是自寻死路么?”

杜乾运嘿嘿一笑,“不出,不正好么?这便是抗命呀!”若是抗命,最后还不是和高仙芝和封常清一个结果。

杨国忠稍稍一愣,遂即赞许得拍了拍杜乾运的肩膀,“果真是好计策,便如此吧!”

杜乾运笑着拱了拱手,“募集的兵卒也已是够了,明日,下官便去灞上。”

“好,一切小心,给本相好好盯着哥舒翰!”

杨国忠这边信心十足,好似潼关的兵已是到了自己手上,谁想杜乾运到了灞上第二日,哥舒翰的折子就到了长安。

折子中请求,为了统一管理,将杜乾运的这些人马划归潼关,皇帝压根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哥舒翰的请求。

杨国忠虽然愤恨,但想到日后的计策,便也没多说什么,想着且让他得意几日,届时,潼关的兵马还不都是自己的。

十日后,杨国忠在府中盘算上折子的日期,门外仆从突然拿着一个盒子从外头走来。

“郎君,有人将这个盒子放在了府门外,留了信,说是给您的礼!”

杨国忠无所谓得笑了笑,“没写何人送的?”

仆从看了眼手中字条,回道:“哥舒翰!”

“哈?”杨国忠抬头,朝着仆从招了招手,示意将盒子放在桌案上,一边打开,一边得意说道:“他这是求和?低头?可惜啊,除非他将兵权亲手交给本相,不然——”

仆从听到杨国忠的话戛然而止,忍不住抬头看去,见他面色倏地苍白,一双眼睛鼓起,死死盯着盒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郎君如此大惊失色?

“他!他!大胆!”杨国忠终于找回了自己声音,“啪”得一声将盒子紧紧盖上,“本相要进宫,简直岂有此理!”

杨国忠刚朝外迈了几步,却是又收回了脚,哥舒翰如今可是受陛下倚重,而杜乾运,不过一个兵部侍郎,眼下这个时候,陛下又如何会为了杜乾运,而迁怒哥舒翰?

再说了,哥舒翰既然接管了灞上驻军,便有权力处置军中兵将,就算告知了陛下,哥舒翰定然也已是想好了理由,自己去告状,也是无用。

杨国忠想通了这一点,渐渐冷静下来,重新坐了回去,看着桌案上的盒子,眼中冒出冷厉的光。

杜乾运,自然是哥舒翰杀的,他得知了驻军灞上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气笑了。

老子在前面浴血奋战,杨国忠在后面拿刀顶着老子,这他娘的算什么事?

再说了,王思礼提议杀了杨国忠,都被自己拦下了,好嘛,这是恩将仇报啊!

老子不发威,还当老子这么好说话?

哥舒翰找了个理由叫来了杜乾运,随便找了个罪名把人杀了,杜乾运临死还不知道自己居然成了他们二人争斗的第一个牺牲品,死了眼睛都闭不上。

哥舒翰明目张胆得将人头送还给了杨国忠,便算是警告,别在老子背后搞小动作。

当然,王思礼仍旧建议,杀了杜乾运,还不如直接杀了杨国忠,就算不带骑兵,楼凡手下这么多人,派谁去都成啊!

哥舒翰无奈一摊手,“使君说了不用管他呀!咱们不担这个罪名。”

王思礼只能叹气,他是世家出身,自小又是跟在信安郡王李祎身旁的,对于倾轧这种戏码,有着天然的敏感,也始终相信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这次,算是明晃晃得同杨国忠翻脸了,而杨国忠又是个小人,又在陛下跟前,真担心哥舒翰这个憨子,搞不过杨国忠。

王思礼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一日很快就来了。

杨国忠上书皇帝,说自己收到了一份情报,称叛军大将崔乾佑驻守陕郡的兵力不足四千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残,防守薄弱,唐军应当抓住机会大举反攻 ,配合河北诸军围攻洛阳,捉了安禄山。

这份情报可谓漏洞百出,李亨当即便驳了回去,他指着杨国忠骂道:“杨相不是姓李的,就不管李唐江山在谁手上,如此胡乱施为吗?还是杨相别有用心,要用我长安,去安禄山面前换一个前程?”

杨国忠稳了稳心神,朝李亨躬身道:“太子殿下慎言,臣对大唐一片忠心,如此提议,也不过是想早日收复河山!”

“可是据本王所知,崔乾佑为安禄山先锋,兵力虽不多,两三万也总是有的,更重要的是,他带领的,可都是骁勇善战的百战之兵,其中更有同罗骑兵,那是精锐中的精锐,不知杨相的情报,又是如何来的?”

杨国忠深吸了一口气,缓声道:“此人,便是杜乾运,他在去了潼关之后,便已是发现了崔乾佑大军的真相,谁知,却被哥舒将军斩杀,臣也不知为何会如此,他身死之前,只将这份情报传了回来,臣想着,总要告知陛下,告知太子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