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做将军

第七百零一章 成效

字体:16+-

李亨说了会话也倦了,王世川出宫回府,阚玄喜有孕,王世川自然要去陪伴一二,孕妇敏感,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冷落。

可二人躺在床榻上,阚玄喜开口说的不是自己有孕一事,而是发愁杭州十三行的生意。

她本打算过了年就回杭州去,铺子的事、商船的事,还有王世川要执行新的政令,她自然也要支持一番,调出些银子来“借”给他,顺便想着能不能拿到盐引,也好再赚一些。

王世川听了阚玄喜的打算,先是肯定了她为十三行着想的心是好的,可是,“你如今到底身子不便,就这么回去,我也不放心,至于盐引,十三行也不差这一笔收入,就算了。”

自己的提议,还是避嫌得好,免得又被人诟病。

阚玄喜知晓王世川的担忧,闻言也就点了头不再纠结。

“奴不是娇贵的人,也问过大夫了,待稳定了,搭理生意不要紧,我自己会小心。”阚玄喜仍旧坚持要回杭州,想着若是待在京城,也着实没劲得很。

王世川没松口,只说眼下天还冷着,待暖和些了再说。

阚玄喜也无法,叹了一声拉好锦被闭上了眼睛。

身旁的女子背过了身子,脊背显示着对自己的不满,王世川忍不住苦笑,“你这算不算给老板摆脸色?我担心你,让你多休息,待生产完了回去不行?十三行就在那里,又不会跑!”

“是不会跑,”身旁闷闷的声音传来,“怀胎十月,再要做个月子,等奴回去,只怕十三行要改姓了!”

“玄喜,你也是做生意的,经历了这许多事,长安十三行当初也是由你一点点经营出来,你呢,能力出众,可是啊,有一点不够好!”王世川靠在床头,抱臂淡淡道。

阚玄喜当即翻了回来,坐起身问道:“奴哪里做得不好了?”

阚玄喜脸上满是不服,王世川笑着把人搂进怀中,哈哈笑了两声说道:“急啦?”

阚玄喜扭了扭身子,她知道自己的手段,当初谁不夸一句阚家酒肆,不夸一声阚掌柜能干。

“郎君要同奴合作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如今进了你的府邸,奴倒是有不是了。”

“别生气,你听我说完嘛!”王世川低头笑道:“你呀,就是喜欢亲力亲为,什么都要自己把关,当初酒肆也是,流苏也同我说过,采买厨房招待之事,你都要细细过问,后来十三行也是,我给你找了个掌柜,你还不放心。”

“十三行多重要,我自然该上心了,这还是奴的错了?”

“是是是,没说是你的错,”王世川忙安抚道:“我的意思,你也可以将手中权力下放一些,把控全局就成了,流苏你也带出了,方奴儿跟了你这么久,也算学有所成,还有施立他们,海船交给他们不成问题,是不是?”

阚玄喜想要反驳,可张了张口,不得不承认王世川说得对,自己的确太过操心,事事都要过问。

流苏、方奴儿都是将军府中出来的,见识自是高人一等,施立是军中出身,身边一众兄弟都是斥候营千挑万选出来的,原先领着长安十三行这么久,早就磨练出了一身本事。

“我呢,不是不信任你,是担心你,不说我,阿娘定然也不会同意你这个时候回去的。”

王世川将王夫人又搬了出来,见阚玄喜不说话,笃定她有所松动,又道:“再说,你怀着王家的孩子,还要给我王家赚钱,这要是传出去,我堂堂忠信王还有脸见人吗?”

床头一盏烛火,淡淡映着帐中小小天地,阚玄喜心中颇有些情绪,原来嫁了人就是如此,可想到郎君也是担心自己,才不情不愿“嗯”了一声。

“那明日就让流苏和施立回杭州去,眼下就方奴儿一人在杭州,奴不放心。”

“好,都依你!”王世川听阚玄喜终于松口,这才拥着人睡下。

随后的几日,阚玄喜安排好了十三行的事,嘱咐着若有问题,定然要写信回来,另外每个月的账簿也要寄回给她审看,这才认命得留在了长安。

王世川也再次忙碌起来,盐铁官营和海外商贸的消息被放了出去,嗅到商机的商贾们这几日络绎不绝得去西市署和平准署打探消息,东市、平康坊也热闹了许多,多是从商之人的宴请。

在王世川故意的纵容下,各部官员在宴席上有意“模棱两可”,这态度已是说明了许多问题。

再几日,朝廷又出政策,在户部下成立“银行署”,只针对各地商贾,若有闲钱,可放入银行署,朝廷付利息。

若商贾周转资金不够,也可来银行署借钱,自然也要付利息。

此举一出,长安商户一片哗然,俱是不敢相信,族中或者身边有好友在朝中任职的,自是会带回些消息,消息随风而走,商贾也都知晓了朝廷的用意。

联想之前的关于商贸和盐铁的政令,他们心中多少有了数。

“银行署”冷了两三日,安思顺正愁着到底有没有人上门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终于出现。

拉着两辆马车,一万贯铜钱的钱氏商行的掌柜,将银钱搬入大堂,说愿意来银行署赚些利息,签署协议之际,掌柜只扫了一眼利息多少,丝毫看不出多少在意,签字画押一气呵成。

有了第一个人,便有第二、第三个。。。接下来的几日,银行署的大门像是要被踏破了一样,跟风的商贾不仅为了要在朝廷面前博好感,更是要争取之后的盐引和出海凭证。

又几日,南方的商贾也来了长安,一车车的钱被送进了银行署,离开时的样子,倒像时来问朝廷借钱的一般,透着股恭敬和忐忑。

不出半个月,安置流民的银钱已是筹够,各部门又根据此前商议的流程,将银钱转运至河南河北道,交由各郡太守采买种子、农具以及建房所需物资,在发放给流民。

每一郡派了监察御史,每一笔花费都需要记录和凭证,每一个月上交至户部核查,若有疑问,立即召回审问,再派新人前去接手,力保所有银钱用到了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