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来往的是披坚执锐的禁卫军甲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锐利的长刀,刺眼的利剑。
偶尔反射出一道太阳光,都会让人心里发寒。
各处屋顶上还有藏着的暗哨,手里的长弓巡视着街上的每一个路人。
林果喻走在街上,能够感受到一股肃杀之气。
仿佛,他穿越到了战时。
没走几步,就有人查他的身份,似乎是害怕有人混进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
林果喻仔细观察着四周,竟然真的让他察觉到了不对劲。
原本盘踞在街道两侧,饭点一到就开始沿街乞讨的流民全都消失不见。
他只是看到一些暗沉的血迹,在居民泼洒的水流中显得更加隐秘。
流民,被赶出去了。
林果喻不再多留,一路回到永安王府,找到在屋内清点物资的林忠。
一推门,林果喻就见到林忠拿着一张单子来回清算。
“忠伯。”
林忠见林果喻回来,刚想打招呼,就被林果喻拉到椅子上。
“世子。”
“忠伯不必多礼。”
林忠伸手在林果喻身上摸了又摸,“世子殿下,你···没事?”
林果喻点头。
林忠松了一口气。
那天,三大宗师大闹永安王府,事后带着准魔子戒色飘然离去。
林果喻也同时离开,林忠就猜测是去追对方了。
不管什么目的,不管成没成,人没事就好。
林果喻心中感叹。
如今最关心他的,除了那些世家豪族,就是这位忠伯了。
他握着林忠的手,拿过他手里的单子,发现上面是最寻常不过的棉衣,粮食之类。
问道,“忠伯,这是···陛下摊派的?”
林忠点头。
“世子殿下果然聪慧,今天朝会,世子不在无人商朝,不过陛下却是托人送来一张单子。”
“要王府拿出物资赈济灾民。”
将灾民赶出去,却又征集物资摊派。
这不矛盾么?
林果喻继续问道,“不止这些吧,我不在的这几天,帝都应该还发生了其他大事。”
“果然不出世子殿下所料,”林忠一愣,随即跟林果喻讲述事情,让林果喻了解了个大概。
原来在这几天,寒潮加剧,最大的一股流民潮蔓延到了帝都。
然而帝都没有能力接受这么多流民,只能让甲士设卡拦人。
这一下,谁能进去谁不能进去,就成了一个模糊的门槛。
完全看当天看门的甲士心情,就算有京兆尹临时的条令,也只是让甲士们略微收敛。
问题来了。
都是流民,凭什么他能进,我不能进?
这可不是可以隐忍让步的问题,一旦寒潮席卷帝都,他们这进不去城的流民,只有冻死一条路可走。
于是,大规模的冲击城门,是必然的。
这些流民,是不能杀的。
不得已,朝廷让步,只能放大批流民入帝都。
问题就出在这里,一旦放大批量的流民进入帝都,审查工作必然会流于形式。
不会有人真的按规矩办事,不然累也得累死。
于是乎,大批前朝余孽进入帝都。
在一个夜晚,冲击皇宫,惊扰圣驾。
据说,当天晚上皇帝正在和妃子切磋牌技,一下子受惊,出了问题。
皇帝盛怒之下,让禁军出手,清扫帝都流民,全都赶了出去。
一口气赶到帝都外千里之远,还派人看着。
一开始待遇跟牢犯没有任何区别,这才开始找帝都勋贵摊派物资。
国库,可支撑不起这么多的损耗。
“好家伙。”
林果喻直呼精彩,前朝余孽进入帝都刺杀皇帝。
杀不杀得了,那是次要的。
他们甚至都没打算让皇帝受一点伤,只是想借流民身份搞事。
主要的目的是,让皇帝和流民生出间隙。
从而让君民不亲的两方误会加深,一旦寒潮来袭,这些流民必然会作乱流窜,从而狠狠的拖住朝廷力量。
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大乾别想过个好年。
林果喻却是从中找到了一丝可以借势的地方。
他咳了咳后,说道,“忠伯,这件事你做的不错,物资调派不要慢了,最好马上送过去,一刻也不要耽误。”
“这是为何?”
林忠不解,“眼看天黑宵禁,城门关闭。这时候出去,禁卫军不答应啊。”
林果喻挤了挤眼,“忠伯,禁卫军的事那能叫事么?”
禁卫军收钱办事,想要出去?
可以,银子够了,一切好说。
这在帝都豪贵之间,是默认的规则。
林忠点了点头,暗道世子果然是愈发成熟,连这些潜规则都摸透了,实在难得。
“这件事好说,世子不必多说,这就吩咐下去。”
林忠收好清单,出门便要离开。
林果喻连忙拉下来,“忠伯,送物资不是主要的,重点是,要宣传我永安世子的名声,一定要让全部流民都知道。”
“在大乾皇帝赶他们出去的时候,是我永安王世子救得他们!”
林忠默默听完,脸色一变。
“世子,就算您有反心,现在也不是时候啊,乾皇登基二十余年,威望甚重···”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林果喻哭笑不得,“我是要在流民心中建立信任,好方便雇佣他们。”
只要不是造反就行,我可是答应了你母亲照顾你的。
林忠松了口气,却又疑惑起来。
“世子,可是府内下人不够用了,为什么要招那么多流民?”
林果喻解释道,“流民很多,其中肯定有一些人不会满足于咱们派发的食物。”
“但又苦于没有出路,这时咱们给一个工作的机会,对于稳定灾民有很重要的作用。”
林忠一怔。
他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说法。
顿时眼含热泪,“世子,你真的长大了。”
随即他一想,“可是,流民足有数十万,咱们永安王府根本没有能力收纳啊。”
林果喻想了一下。
林忠见状,“世子,是我多嘴。但我名字里有个忠字,我绝对对您是忠心的。”
“不不不,”林果喻连忙说道,“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在思考怎么说。”
林忠只是管家,林果喻是世子。
林忠得到命令,去做就好,多嘴多舌实属不应该。
但林果喻对林忠感情颇深。
况且招募流民,以工代赈,是他计划中的一盘。
因此,他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