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高照,頭戴長腳襆頭,腰束革帶,身穿青色曲領大袖公服的四位知縣,按照年齒長序,分列兩行來到了州衙之前。
登州州衙很大,但卻也很舊,概因海瀕卑濕,水汽蒸潤之故。
但再舊也不能舊臉麵,所以臨街的大門很是雄偉,長簷高台,硬山頂,覆灰瓦,上書“登州州衙”四字,四位知縣在門前下馬,整頓衣裳,拾階而進。
穿過大門便是鼓樓和戟門,鼓樓裏有百姓“喜聞樂見”的鳴冤鼓,而戟門裏則陳列著十二根大戟。
宋承唐製,這裏的戟,就是《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中的作為儀仗的戟,長戟造型誇張高大,外邊還蒙著一層赤黑色的布,從下邊走過,眾人神情便不自覺凝重起來。
接著便是儀門,這是即是接納百姓訴狀、辦理稟訴等一般事務,以及各種衙前役等候傳喚的所在。
一大票押司、手分(注1),還有穿著紅黑服侍的衙役正在門裏探頭探腦地朝外望,畢竟四大知縣齊聚一堂的時候可不多見,而他們的身前赫然就是一塊銘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戒石碑。
進了儀門眼前便豁然開朗,後邊呈現大四合院結構,重重的房屋一間挨著一間,各有名頭,諸如設廳、公使庫、架閣庫、開拆司、客將司、錢庫等等。
四位知縣要進的便是設廳。
設廳,即正廳,是宋代府、州衙的核心。
作為府、州衙長官辦理公事的主要場所,設廳是一眾破敗失修的官舍中最顯眼的存在,哪怕王師中秉持著“官不修衙,腳不修店”的為官傳統,卻仍堅持從公賬裏支出一筆銀錢,將設廳好好修繕了一番。
長三丈,廣四丈二尺,豎著六根黑漆大柱,開闊三間殿門的設廳之內,早已坐滿了州一級的各位大員。
其中登州知州王師中高踞首位,通判宗澤蓄著一把灰白胡子位居其次,再往下就是麵容威武的兵馬鈐轄馬政,兵馬監押呼延慶、梁恒(注2),以及錄事參軍和一幹司士、司戶、司儀、司兵、司刑曹事等曹掾官(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