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裏已經對孟浩服氣了,但眾多專家卻沒有讓孟浩這麽容易離開。
孟浩提出的各種新奇的技術和理念實在是讓他們無比好奇,紛紛強行將孟浩留在會議廳。
他們可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你提出的超大型集成電路技術,支撐它運行的理論到底是什麽?10000個晶體管,足足是我們當前所使用的大型集成電路的兩倍。”
楊勃勞又開口問道。
“因為我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它可以應用數量更加龐大的電路數量。同時,我進行了更複雜的三維構建,將密度提升到了原本的兩倍。”
這一點,孟浩並沒有詳細說明,因為這是機密,所以他隻是粗略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手法。
楊勃勞坐下後,張曉峰又問道:“重型轟炸機的體積非常巨大,這可不是把輕型轟炸機等比例放大這麽簡單的,你設計的轟炸機能起飛嗎?”
“當然能。”
孟浩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參數。
分別是飛機的滑跑速度340公裏/小時,正常情況下空氣的速度範圍400m/s—500m/s。
而最終形成的升力係數,孟浩卻隻寫了一個無量鋼的值,3.0。
這是相當簡略的表達方式,一般人看到肯定會一頭霧水。
但在場的戰機專家們卻是看懂了。
他們立刻取出紙筆,根據孟浩給出的機翼、機身等數據,套入不同的公式開始計算。
最後得出的係數普遍在1.9至2.7之間。
“嗯,如果升力係數能達到3.0,這個數據的確是可以起飛的,以轟炸機的體積和質量來看,已經是非常高的參數了。”
張曉峰總結著說道。
就這樣,孟浩在會議廳中不斷回答各種問題,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舌戰群儒”了。
愣是到了半夜時分,一群中老年人卻還絲毫不知疲倦,每個人臉上都因為求知欲而寫滿了亢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