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19.忠勇为唐 流血最多——秦叔宝(唐)

字体:16+-

(一)

在隋唐英雄的故事中,有俩秦琼,一个是脍炙人口的演义版,一个是令人陌生的正史版。

演义中,秦二哥出身马快班头,相当于缉拿犯人的刑警,效力于县衙门。

正史上,他是职业军人出身,效力于一位大隋名将。

演义中,秦二哥曾落魄潦倒,贫病交加,被迫卖掉了他心爱的豪华座驾——黄骠马,“秦琼卖马”的故事广为流传。

正史上,他从未那么惨过,更没卖过马,倒是无数次骑马卖过命,一辈子流过的血有数斛(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一升等于0.001立方米)之多,算是为大唐王朝的建立流血最多的战将。

演义中,秦二哥的武器是一对金装熟铜锏,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杀手锏(也称“撒手锏”)就是他们老秦家的必杀技。虽然也曾和他的表弟罗成学过枪,但枪法一直不怎么样。

正史上,他从未使过锏,正如真实历史上的关羽从未使过青龙偃月刀一样。真实的秦琼是使枪槊(当时枪和槊已基本不分)的,而且枪法超群,死于其手的敌将数不胜数。

演义中,秦二哥的武功一般,在隋唐十三杰(一说十八杰)排行榜中是个垫底的(排名第十三,也有说是第十六),不仅和李元霸、宇文成都那样的顶级高手不在一个档次上,就连他的表弟罗成也大大不如。

正史上,他武艺绝伦,在隋唐猛将中出类拔萃,而且和关羽一样,极擅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似乎还超越了关羽,因为类似于“斩颜良”这样的精彩好戏,秦琼是经常上演的。

据一些不靠谱的传说,秦琼不是人,确切点来说,他是神:前世乃左天蓬大将(关于这个神,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天蓬元帅,也有的说是天蓬元帅的手下,甭管怎样,反正在秦二哥和猪八戒算是挂上钩了),到了民间又化身成了门神。

好好一个凡人为啥会被后世包装成神呢?这和关羽的成神有些相似。只因那历史上的秦琼虽是凡人,却做下诸多非凡壮举,他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英雄之一。

(二)

正史上的秦大英雄原是个最受大将军喜爱的小兵哥。

喜爱他的大将军名曰来护儿,在评书演义中,他是隋唐“四猛”之一,使一杆重达百余斤的镔铁枪,凶如野牛。在真实历史上,这位老兄也够狂野,年轻时为伯父报仇,手刃仇敌,从军后横扫江南,马踏辽东,乃隋炀帝杨广麾下一悍将也。

来护儿手下有个来自于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的小兵哥,他就是秦琼,字叔宝,很多人都喜欢以字来称呼他,显得极亲切,“秦叔宝”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秦琼”,和“赵子龙”之于“赵云”相仿。

传说中,山东好汉秦叔宝生得身材魁伟,面似淡金,双眉如剑,目若朗星。正史上对其相貌并无描写,但从其身手不凡、人见人爱这点来看,想必也是相貌堂堂、身形健美。

这一日,秦叔宝的母亲去世,来护儿知道后立马派出使者带去物品前往吊唁。军吏甚感惊奇,问道:“士兵家里有丧事的多了,将军您可从来没问过,现在却偏偏为秦叔宝的母亲吊祭,啥原因?”

来护儿道:“秦叔宝这人武艺高强,勇悍不凡,更兼志节完美,岂能以普通人对待?!”

来大将军的一席话,可谓诠释了秦叔宝的特征和个性,在他心目中,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兵哥极具英雄气概,是未来的牛人。

来护儿端的是慧眼识才,秦叔宝很快就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大将军对他的诠释。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蜂起,反王遍地,秦叔宝由于武略过人,被调到名将张须陀麾下去讨伐叛逆。这张须陀咱前面讲罗士信的故事时提过,他和来护儿一样,也是大隋悍将,自打隋朝出现了第一支造反队伍起,张须陀掌中的利刃就从未停歇过,每战先登,斩首无数,堪称隋末第一“剿匪高手”。

隋大业十年(614年),秦叔宝随张须陀前往下邳(今江苏邳州一带)讨伐“贼帅”卢明月。敌寇十多万,张须陀的士兵仅有一万。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对抗卢明月,张须陀“压力山大”。隋军在离敌营六七里处安营扎寨,相持十多日未能进攻,直到粮食用尽,不得不撤军,但张须陀毕竟是了不起的猛人,他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生出一计。

张须陀对将士们说:“贼军见我军撤退,势必率全军追击,只要以精锐猛士突袭其营寨,定可获大胜,何人与我前往?”

张须陀话音一落,全军将士几乎无人响应。没办法,敌强我弱,这种玩命大冒险,多数人都挺发憷。不过值得老张欣慰的是,其军队中还是个别无畏者的,只见两位雄姿英发的部下挺身而出,大呼:“愿随将军前往!”

张须陀定睛一看,一个是秦叔宝,一个就是前面咱说过的那位凶猛少年罗士信。

张须陀立即分出劲卒一千给秦、罗二人分别统领,埋伏于芦草之中,同时弃营寨而走。

卢明月见张须陀撤军,果然率领几乎全部兵力追击。秦叔宝和罗士信见时机已到,纵马奔至敌军营寨,却见到大门紧闭,无法进入。两位猛士一对眼神,翻身下马,随即纵身而上——“蹭、蹭、蹭”如狸猫般跃上敌楼,将敌军旗帜拔掉。接着飞身而下,在敌营杀将起来。

卢明月虽率大部队追击张须陀,但营寨中还是留有少数兵马把守的,这帮看家的兵卒哪会想到,本已撤军的隋军竟然会派人来劫营!

秦叔宝和罗士信,如两只饿狼闯进了羊圈,直把那营中士兵当瓜菜般切砍,不多时已斩下数十颗头颅。

敌营大乱,秦、罗二人大喜,他们打开营门,将等候在外的隋军一股脑全放了进来,又纵火焚烧了敌军三十多座屯寨。

卢明月正乐呵呵地追赶张须陀呢,忽然得报,说老窝被掏了,登时大惊,掉头就返回。张须陀乐坏了,也调转马头,杀向卢明月。追人的变成了被追的!卢明月惨败!

秦叔宝初露锋芒,张须陀对他另眼相看。不久,张须陀率军镇压在山东造反的孙宣雅,两军刚交锋,秦叔宝便飞马杀入敌阵,率先破敌。此次战功和上次的战功加在一起,使秦叔宝升迁为建节尉(武官的中下等职称)。

(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秦叔宝随张须陀去讨伐最难对付的一支造反队伍——大名鼎鼎的瓦岗寨起义军。这一回,曾经战无不胜的张须陀折戟沉沙!瓦岗军首领李密是一个极具军事韬略的高智商,他设下埋伏,张须陀不幸中招战死。大隋朝的一根柱石坍塌了。

作为张须陀手下的小军官,秦叔宝纵有天大的能耐也无济于事,好在仗着武艺高强,突出重围。不久,秦叔宝换了新老大,朝廷把一些张须陀的余部交给光禄大夫裴仁基指挥。这裴仁基咱前面也提到过,也是一位功夫了得的猛将,骁武异常,弓马娴熟,他的儿子裴行俨更是武勇盖世,号称“万人敌”,《隋唐演义》中的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的原型便是这位裴行俨。

裴仁基奉命继续讨伐李密,就在两军对阵时,监军御史萧怀静使坏,他反对裴仁基将军用物资分赏给疲惫的士兵,又暗中罗织罪名上奏弹劾裴仁基。裴行俨可不是那种伸着脖子等人来砍的主,他干掉萧怀静,紧接着就投奔了敌手李密。李密大喜,对裴仁基父子大大封赏。从此,秦叔宝摇身一变,成了草莽英雄。

李密也是慧眼识才,他见秦叔宝一表人才气质不凡,又听说他武功高强,十分欣喜,马上封他为帐内骠骑,也就是亲卫军的精锐骑兵军官。

几乎在秦叔宝归降瓦岗军的同时,隋朝也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隋炀帝杨广为奸臣宇文化及所弑,魂断扬州。独揽大权的宇文化及继续率军和瓦岗军对抗,两军在今河南浚县附近展开黎阳、童山大战。

战事异常激烈,两军将士都如疯了一样。突然一支流箭飞来,正中李密,这位瓦岗老大“啊呀”一声,坠下马来!李密周边的人全都逃散了,敌军的追兵很快就要杀来了!在此十万火急的危机时刻,秦叔宝出现了!但见他策马横枪,独自保护李密,接着又收集涣散的士兵继续和敌军奋战,最终迫使宇文化及的军队退却。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李密没机会报答秦琼了。秦琼救了他一次,并不代表能救他无数次。和宇文化及的战事刚结束,霸占洛阳的权臣王世充(后自立为帝,国号“郑”,为隋末群雄之一)趁瓦岗军虚弱之机大败李密,李密走投无路,投奔了唐主李渊(此时的李渊已称帝,但唐朝尚未统一天下),但他不甘心居于人下,不久即发动叛乱,终为唐军斩杀。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麾下很多战将都被王世充俘获,其中也包括秦叔宝。不要以为武功高强的人不会被俘虏,真实的历史不是扯淡的武侠,即便有三头六臂的本事,照样战败当俘虏。

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好汉,搁在哪里都会被爱。秦叔宝便是这样。王世充对他礼遇优厚,大力提拔,封为龙骧大将军,可是秦叔宝怎么瞧王世充怎么不顺眼。

秦叔宝之前的老大们,虽然也有各种缺点和弱点,却也都算得上英雄豪杰,而王世充不仅为人奸猾,且猜忌多疑,喜欢胡说八道,又满脑子迷信思想。秦叔宝心里对他甚为鄙视,跟随这样的老大,没有任何前途,即便给自己再多的封赏,秦叔宝也不在乎。

这一日,秦叔宝趁王世充出兵作战之际,和一帮瓦岗老战友讨论说王世充不适合当老大,决定脱离他,战友们举双手赞成。他们按照约定时间向西而行,疾驰百余步后忽然下马,对王世充拜谢道:“虽然我等蒙受您特殊礼遇,但不能为您效力,就此别过!”说完翻身上马,扬长而去。王世充心里憋气,但畏惧秦叔宝等人的武勇,不敢阻拦,只得任由他们离开。

和秦叔宝一起离开的瓦岗老战友中,有一位武功不次于秦叔宝的英雄,他就是程咬金。老程的故事,咱后面还会细说。

这一回,投奔哪位老大呢?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思之再三,决定投奔唐主李渊。这真是一个无比英明的选择。选择了李渊,就等于选择了可以名垂青史的光明大道。从此之后,秦叔宝在大唐阵营中大放光彩,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四)

秦叔宝投奔李渊后,被李渊安排到秦王府工作,这秦王便是年方二十、魅力四射的李世民,他见到秦叔宝的第一眼,就对这位猛士喜爱有加,并给予特殊嘉奖和待遇。秦叔宝也为这位年轻英武的老大深深折服,自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感情。

秦叔宝先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唐朝宫殿之一),拜授马军总管,后于唐武德二年(619年)随李世民大战割据山西的“反王”刘武周。这刘武周麾下有一猛将,掌中大槊,所向无敌。在一次激战中,这位猛将奋起神威,愣是生擒了五个唐朝的重量级人物——唐永安王李孝基(李渊的堂弟)、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李渊的表弟)、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行军总管刘世让。

刘武周麾下这员猛将的厉害,让不少唐军将士倒吸了一口冷气,不过秦叔宝对此人丝毫不惧,在秦叔宝眼中,还没有什么敌手能在他面前走上几个回合。很快,这两位猛人就遭遇上了。李世民亲自出马,于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设下伏兵,那位猛将经过此地,正好中招,秦叔宝和战友殷开山突然率军杀出,那猛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秦叔宝在敌阵中左冲右突,直把刘武周的士兵们杀了个鬼哭神嚎,一口气灭掉两千余人,那猛将虽武艺不凡,但架不住手下人的集体崩溃,只能仗着功夫高率些残兵突围而去。不久,李世民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把美良川之战“复制”了下,又上演了一幕精彩的伏击战,秦叔宝再度奋击,那位倒霉的猛将再次中招,而且比上回输得更惨,他全军覆没,单骑而逃。

此时的秦叔宝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手上吃了败仗的这位敌军猛将,会在不久后也归顺了李世民,并成为和自己齐名的唐朝开国元勋,还和自己一起被后人包装成“左右门神”。

这位猛将的名字叫尉迟恭,字敬德。这位老兄的故事,咱们后面还会细说。

两次遭遇,秦叔宝皆大败尉迟恭,首先应归功于李世民的英名领导和巧妙布置,其次才是秦叔宝个人的勇猛。激战中,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到底有没有碰面单挑过呢?史无记载,不得而知。那么他俩谁的武功更胜一筹呢?历史没有告诉我们,演义倒是对我们说:他俩差不多,“三鞭换两锏”,打一平手,并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当然,正史上的秦叔宝并不使铜锏,尉迟恭的兵器也非钢鞭。

破尉迟敬德,秦叔宝“功居最多”,唐高祖李渊得知战报后龙颜大悦,派出使者赏赐秦叔宝一个黄金瓶,秦叔宝感动得浑身温暖,而李渊慰劳秦叔宝的一段话,更是让秦叔宝泪流满面从此誓为大唐粉身碎骨。

李渊说啥了,把秦叔宝感动成这样?李渊的话简直夸张得要命,他说:“爱卿不顾妻儿,远道来投奔朕,又立下功劳。朕的肉如果能吃,定当割给爱卿以食用,何况子女玉帛呢?!”

好嘛!这李渊真是啥话都敢说!别说您老人家只是随便夸张一下,即便您真的不惜龙体割下一块“龙肉”来,那秦叔宝也得敢吃啊?!甭管怎样,反正李渊这句话,算是把英雄的心彻底融化了,李渊不愧是老谋深算的大政治家。

得了御赐黄金瓶和“皇上割肉慰言”后不久,秦叔宝被封为右三军统军(李渊曾设左三军和右三军),跟随秦王李世民在介休(今属山西)大败刘武周麾下头号大将宋金刚,捷报传来,李渊又喜悦了,这回对秦叔宝的赏赐更慷慨——黄金一百斤、各色彩缎六千段,授任上柱国。得了封赏的秦叔宝再接再励,跟随李世民先后**平了三个“反王”:秦叔宝曾经的老领导“郑帝”王世充、农民出身的“夏王”窦建德及窦建德的好哥们“汉东王”刘黑闼。

此时李世民已建立了一支以千余精锐骑兵组成的特种部队,即黑衣黑甲的“玄甲军”,很酷炫,秦叔宝和他的亲密战友程咬金、尉迟恭都成为玄甲军的主将(玄甲军主将还有一位不太著名的翟长孙),每次大战,李世民皆以玄甲军为前锋,无坚不摧,令敌胆寒。

征讨王世充时,秦叔宝数次担当先锋陷阵,无人能挡,杀得王世充兵马叫苦不迭。据说在大战时,秦叔宝还把王世充的手下戏耍了一通。

这一日,秦叔宝把他掌中的大枪插于洛阳城下泥土之中,自己却溜了。洛阳城上的王世充士兵见此情形,好生困惑,于是几十个士兵跑出城来,一起拔这大枪,没想到,一帮人费了半天劲,都快累趴下了,这大枪竟纹丝不动!

不多时,秦叔宝飞马而至,王世充士兵们一哄而散,只见秦叔宝轻轻一提,大枪就到了手中,王世充的士兵直惊得冷汗直冒。后来秦叔宝的这杆超重的大枪被当成了唐朝的展示品,每次朝廷有重大活动都会把它列于殿庭,让那些番邦的人也见识一下大唐猛人的厉害。

秦叔宝以大枪耍人的事儿,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秦叔宝的枪法无敌却是事实,马槊功夫也是出神入化。进军洛阳对阵王世充,他马踏敌阵,勇破敌楼;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对阵窦建德,他率数十名玄甲战士首先攻入敌阵,尽情**窦建德的士兵。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对阵刘黑闼,刘军兵将在秦叔宝的兵刃下屁滚尿流……

这正是:铁枪扎,锁咽喉;大槊挑,鬼见愁;光闪闪,冷飕飕;破反王,拔头筹!

其实反王们的麾下也不乏极能打的猛人,反王们和唐军对阵时,常会派出一些骁将锐卒炫耀威武,来回出入,骄横不可一世。这种挑衅行为,让李世民看在眼中,气在心头。每到这时,李世民都会怒目横眉,大喊一声:“叔宝何在?!”话音一落,秦叔宝就会一闪而出,杀入敌阵,“跃马挺抢刺(敌将)于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敌军退败)。”

这一幕,绝非普通战将可以做到,更何况秦叔宝还经常上演,且极为轻松!每次陷阵秒杀将,李世民都会喜不自胜,对秦叔宝日益器重。而秦叔宝对此也颇为自豪。

秦叔宝的壮举,在汉末三国时,也有一猛人干过,他就是关云长。不过关羽只刺过颜良,而秦叔宝刺的敌将可就太多了,至于死在秦叔宝枪下的敌将和颜良比哪个更厉害?那就不得而知了。都说“关公战秦琼——挨不上”,但万军中秒杀敌将的功夫,秦二哥和关二爷可谓不相上下——别忘了,演义小说中,秦琼和关羽都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这秦叔宝在沙场上如此无敌,除了他本身高超的武艺外,他那牛气冲天的坐骑也起到了极大作用。在评书演义中,秦叔宝的坐骑叫黄骠马,他混得最惨的时候曾卖过它,多亏买家是好汉单雄信,这黄骠马才又重回主人怀抱。不过遗憾的是,最终这黄骠马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秦叔宝悲痛不已。

其实历史上秦叔宝的坐骑不是黄骠马,但也是一匹很猛的良驹,叫“忽雷驳”,这匹坐骑在评书演义中也曾出现过,只不过被改了个名,叫“呼雷豹”。

传说的“呼雷豹”奔跑如腾飞、叫声如龙吟虎啸,只要一嘶鸣,敌人的坐骑顿时四蹄发软屎尿齐出,这简直是怪兽级别的!它原先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四宝上将”尚师徒的坐骑,后来尚师徒被秦叔宝打败自杀,“呼雷豹”就归了秦叔宝,正巧秦叔宝的黄骠马刚牺牲不久,这下他终于有了更牛的坐骑了。

“呼雷豹”的演义传说虽然有点扯淡,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唐人的《酉阳杂俎》曾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叫“忽雷驳”,此马相当奇葩,爱好饮酒,只要喝上两口,奔驰更猛,雄武异常。明月之夜,能竖越三顶黑毡房!

依仗这匹生猛的“酒鬼坐骑”,秦叔宝攻无不克(秦叔宝似乎算是“酒驾”……)。几番征战下来,他再获封赏——黄金一百斤,锦帛七千段,进封翼国公。昔日隋朝一枚小小的士兵,终于成为唐朝威名赫赫的公爵。

经数轮大战,反王们被一一**平,大唐获取了天下,而唐帝国内部的一些人却为了最高权力,展开了残酷的互殴。

(五)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一个血腥味极浓的日子,这日清晨,长安宫城北门的玄武门上演了一幕真实的手足相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走到这儿时,秦王李世民突然闪出,射死了哥哥李建成,紧着尉迟敬德冲出,将李元吉杀死。高祖李渊大受刺激,不久即宣布退位,李世民志满意得地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

身为秦王府王牌杀手的秦叔宝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史料记载不一,只知道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若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他肯定没有尉迟恭功劳大,人家尉迟可是亲手干掉李元吉的;若秦叔宝没参与,除了他不想卷入政治斗争这种原因外,还有可能是身体原因。那位要问了,这秦叔宝那么猛的汉子,如何身子骨不行了呢?其实还就是因为太猛了导致的。

自打大唐平定天下后,这秦叔宝就常常生病,他对别人道出了此中缘由:“我自幼长于军旅之中,经历二百余战,屡受重伤,前后流血总共也得有几斛(秦琼这话可能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他流血超多)了,怎能不生病呢?”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牛人的成功,却看不到牛人成功背后所付出的代价。秦叔宝便是如此,纵使他武功再高,也会伤痕累累、血流如注,那“刺敌将于万众之中”的壮举虽然潇洒漂亮,却也险象丛生。

正由于伤重得病,所以秦叔宝自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直在家休养,也再未立战功。贞观十二年(638年),这位为大唐帝国流血最多的英雄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墓,其生前便开始营建),李世民特下令在秦叔宝墓地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冲锋陷阵之功。次年又改封秦叔宝为胡国公。

好马通人性,当秦叔宝去世后,他心爱的“忽雷驳”悲痛地嘶鸣不止,并开始绝食,最终随主人而去。英雄和良驹,终于又陪伴在一起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忽然特怀旧,极其怀念那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文武老臣,他们有些早已去世,有些虽健在但也多是风烛残年,感慨万千的皇帝下令为二十四位功勋最大的臣子画像题词,置于皇宫凌烟阁,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大唐帝国“凌烟阁二十四勋臣”。这一开国功臣的经典组合,有文有武,其人气指数和综合实力远胜过汉光武帝刘秀纯武将组合的“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四位大唐牛人绝大多数都是公爵,他们按座次排名分别是——

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二、河间郡王李孝恭

三、莱国公杜如晦

四、郑国公魏征

五、梁国公房玄龄

六、申国公高士廉

七、鄂国公尉迟敬德

八、卫国公李靖

九、宋国公萧瑀

十、褒国公段志玄

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十二、蒋国公屈突通

十三、勋国公殷开山

十四、谯国公柴绍

十五、邳国公长孙顺德

十六、郧国公张亮

十七、陈国公侯君集

十八、郯国公张公瑾

十九、鲁国公程知节(即程咬金)

二十、永兴县子虞世南

二十一、邢国公刘政会

二十二、莒国公唐俭

二十三、英国公李勣(即徐茂公)

二十四、胡国公秦叔宝

看到这儿,估计不少人会吃惊,出生入死、流血最多的秦叔宝为何座次那么低?竟然倒数第一位!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李世民登基的关键性事件——玄武门之变中,秦叔宝立场不明(有些史书记载他甚至没有参与);在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因病再未立功,而且在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他也仅是一猛将角色,对战争胜负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功劳一不如谋臣、二不如主帅。比秦叔宝功劳大得多的同僚,大有人在,所以他排名最后,不足为奇。

虽然秦叔宝的排名惨点,但他的名气却比其他功臣大得多,在《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或评书中,他编造成头号男主角,正所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威震山东半边天,号称“神拳太保”。无论在瓦岗寨还是在大唐,他都是兵马大元帅,“秦琼卖马”的典故更是脍炙人口。

除了被编造成隋唐第一主角外,秦叔宝还被后世神话。

传说泾河龙王触犯天条,玉皇大帝派唐朝大臣魏征将其斩首,为了保命,龙王在行刑前一天找到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一口答应。次日,李世民拉住魏征下棋,想困住魏征,却不料魏征够牛,他下棋时打了个盹,梦中灵魂出窍,斩了老龙王。

老龙王成了冤魂,气疯了,大骂李世民言而无信,从此每天夜里都跑到皇宫里闹腾,搞得李世民又惊又怕,无法入睡,郁闷得不行,这时秦叔宝和尉迟恭站出来对皇上说,他们愿意在宫门守卫,别说,这招还真灵。

自从两位猛将夜里往皇上门口一站,龙王的冤魂还真就不敢来了。可是两位猛将也是血肉之躯,也得休息,哪能夜夜如此,李世民颇为心疼。于是乎,李世民想了个法子,将尉迟恭和秦叔宝的形象画在大门上,没想到这招也很管用。后来这个习俗被民间学会了,两位猛将就成了老百姓的守护神。在今天的门神画中,那位持鞭的是尉迟恭,持锏的便是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