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28.纷击剑法 独步天下——卞庄子(春秋)

字体:16+-

(一)

第一位剑客的故事,源自于动物世界。

话说一头水牛腹中饥饿,慢悠悠地溜达至南山,正要在草堆里美美大吃一顿,却未曾

料想到自己倒成了别人,噢,不,“别兽”的腹中大餐。

牛食草时,突然腥风席卷,只见一大一小两只垂涎欲滴的斑斓猛虎向牛扑来!

牛很惊慌,虽然健壮力大,双角如刀,但毕竟不是肉食猛兽,不多时,便被二虎残害,一命呜呼。

两虎大喜,开始尽情饱餐美味。正在此时,一习武之人也溜达到了南山,其目的便是宰杀老虎玩玩!

就在这位剑客欲拔剑与二虎相斗之时,身边的一个仆从小童突然伸手劝阻道:“大人,您欲搏虎,可知来历?不可不辨!”

剑客大为疑惑,心想关键时刻这黄毛孺子添什么乱,便不耐烦地说道:“情势紧急,有话快说!”

接着,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小毛孩道出了一番流传千古的经典言论:

“您看这两只猛虎,共食一牛,必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厮斗。两虎相斗,大虎必伤,小虎必死!到那时,您再跟从受伤之虎而刺,便可一举博得杀死双虎的威名!”

剑客一听此言,豁然开朗,便收住宝剑,与小厮一起静卧于草丛之中,幸灾乐祸地观看二虎相争这一极其难遇、惊心动魄的画面。

于是乎,一著名成语随之诞生——“坐山观虎斗”。

果不出小厮所料,二虎分赃不匀,都想独吞美味,大虎张牙舞爪尾巴摇,小虎连扑带掀狂咆哮,好像整个南山都被它俩给折腾地在晃悠。

一番撕咬下来,再次不出小厮所料,小虎武力较弱,被大虎活活咬死,大虎武力虽强,但也被发狂的小虎咬伤血痕累累,剑客大喜,挥剑跃出,直指大虎,白虹贯日,一击毙命!于是乎,另一个著名的成语也诞生了——“一举两得”。

这位英勇刺虎的大侠便是春秋时第一剑客、鲁国大夫卞庄子(这里所说的“大夫”,不是医生,乃古代官名)。

(二)

“卞庄子刺虎”名垂青史。两只悲剧的傻老虎成就了卞庄子的威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大加演绎,说卞庄子根本没用剑,而是和武松似的只凭一对肉拳头,并且比武松更厉害——赤手空拳打死二虎!为此演义者还写诗为赞:“骁勇双拳殴两虎,雄威一出冠诸侯。卞庄从此声名振,玄象冈前播绝俦。”卞庄子简直成神人了……

也许有人会说,卞庄子坐山观虎斗,毙一伤虎,轻而易举,算不得大本事,任何一个稍有功夫的剑客都能做到。您若这样想可就错了。咱且不说受了伤的大老虎发起飙来也够难缠的,只说这卞庄子的剑法壮举,也不仅仅只是刺虎而已。

话说这卞庄子是个**澎湃的热血青年,秉性忠孝,爱国爱妈,胆大包天,武勇绝人,尤善剑法,其创制的必杀技号称“纷击法”,备受历代武林高手推崇,一直流传了两千余年,明朝军事家何良臣将其列为“五大剑宗”之一。这五家除卞庄子之外,另四家是哪些高手呢?咱后面再说。

身为“五大剑宗”之首的“纷击剑法”,看似眼花缭乱、毫无章法,实则技艺精巧,招招致命,劈、刺、挑、撩,无一不猛,极能迷惑对手,卞庄子以此剑法独步天下。

卞庄子仗剑横行的那个风云年代,是中国剑文化极为灿烂辉煌之时,春秋列国时铸剑高手之技精湛绝妙,列国剑士尽显英武豪迈之姿,斗剑之风天下流行,击剑技艺飞速发展,剑法之书火热畅销,如《剑伎》、《剑道》等。

当时的顶级剑客能“陆断马牛、水击鸿雁、”“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持短入长,倏忽纵横”。而卞庄子的“纷击剑法”,可勇搏猛虎、力敌百人,世人惊赞。

不过卞大侠手里的剑和后世武侠小说里的那些剑(那些剑多为唐宋明清时代宝剑的式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那时候的武器都比较“原始”,没有钢铁长剑,都是比较短的青铜剑,最长也就五六十厘米(到了秦王嬴政时,宝剑越来越长,以至于面对荆轲行刺时秦王拔出来都费劲)。对于高大猛汉而言,这玩意充其量就是个匕首,若和后世的钢铁长剑或重剑对砍,绝对悲剧。

青铜剑长啥样呢?基本上就是刀锋为弧形尖状,剑刃呈外凸弧线,剑身隆脊有棱,上有精美花纹,剑柄圆柱形,剑首喇叭形。端的是:苍劲古朴,悠远深沉!

虽说青铜的坚硬度和锋利度比钢铁差太多,但超一流的青铜剑之威力也不可小觑。它们柔坚结合、韧性颇大,锋利无比,穿铜绝铁,无数人为之痴狂。而到了顶级剑客手中,更是杀气无双!

卞庄子有个闻名世界的老乡,对其武功极为推崇,曾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具备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一熏陶,那就完美无敌了(此四位皆当时鲁国的风云大牌,臧武仲多智,孟公绰德高,冉求多才,卞庄子最猛)!

这位把卞庄子视为勇者楷模的人便是孔子。和卞大侠一样,孔圣人也喜欢佩剑满处溜达,不过倒不是因为他研究剑法,他佩剑是地位身份的象征。

(三)

卞庄子掌中的青铜剑,在毙虎之后,开始杀人。当然,他不是满大街滥杀无辜,也不是像小说里虚构的剑侠们那样为了个人的爱恨情仇乱打,更不是夺取什么武林盟主之位。春秋时最流行的活动就是战争,诸国间大大小小的群殴事件足有四百八十多起。卞庄子再度亮剑,属于报国。

这一年,齐鲁两国互瞅不顺,兴兵开打,鲁昭公闻听卞庄子武勇盖世又有刺虎壮举,不愧为鲁国第一猛士,若让他去战场发挥,必能杀得齐军屁滚尿流!

鲁昭公越想越美,当即下令以卞庄子为将,随军出征。然而鲁昭公万没想到,这位春秋第一剑客在沙场上给了他一个极为意外的“惊喜”。

春秋时打仗,最流行车战,每辆战车上有战士三人,位于中间的“御者”驾驭四匹战马同时奔驰,位于左方的“甲首”于战车呼啸时以弓箭射击,位于右方的“戎右”于两车交错时以戈或矛杀敌!

三位战士密切配合,效果最佳时“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

卞庄子和齐军交手,便是立于战车之中冲杀。虽说这老兄是个剑客,但他打仗时绝不是只带上一把青铜剑就行了,还必须手握长柄的青铜戈,这是为啥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短小的青铜剑只适合近距离格杀,敌方战车离你特别近,你才能大玩剑法去刺人家,离得远,只凭剑累死也够不着,而人家可是能拿着长柄的戈或矛轻易刺着你的。所以,必须长兵和短兵相结合才行,有时还要带着盾牌来防御。真正历史上的两军厮杀可不是武侠小说,拿着把宝剑飞来飞去就能把一帮敌人给秒杀了,更何况那是春秋时代的车战!

战车滚滚,战马嘶嚎,战士呐喊,战箭如雨,战矛如林……卞庄子远以戈啄,近以剑刺,似乎胜利在望。然而这位武功盖世的剑侠,打着打着却突然头脑混乱,手脚迟缓,两眼发花,导致同车两位战友先后阵亡!

卞庄子自己呢?竟然驾车落荒而逃!

平生第一仗,卞庄子败北!是齐军猛于虎?还是剑客胆如鼠?

鲁国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集体生疑:莫非这位无敌剑客乃是一招摇撞骗、徒有虚名之辈?关于他武勇盖世的一切,都只是胡编乱造?

好在鲁昭公宽宏大度,觉得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苛求,下令让卞庄子再次出征,将功折罪。

卞庄子感激涕零,挎剑握戈,跳上战车,二番上阵。没过多时,鲁昭公接到战报:卞庄子再次战败!

一次战败,可能是意外;两次战败,也是意外?或曰命衰?或曰真是无能?

鲁昭公虽然心里也有点犯嘀咕,但一想到卞庄子的那些无敌传说,还是觉得应再给卞庄子一次机会。

带着君主的厚望和信任,卞庄子驾车挥剑又和齐军交了手。

然而这第三次,卞庄子表现的还不如前两次,败得更惨——盔歪甲斜,灰头土脸,身上挂彩,狼狈至极!

鲁国第一猛士、春秋第一剑客卞庄子三战三败,名闻天下!

无能、胆小、大忽悠、厚脸皮、丢人现眼,有辱国格……各种指责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高呼“打假”,说卞庄子的武勇纯属虚构,他就是个伪剑客、假高手!还有人狂赞那位曾和卞庄子一起刺虎的小厮,说若无这位小孩的妙计,卞庄子早被老虎吃了!

不认识卞庄子的人,都鄙视他,因为都听说了他是个无能傻货;认识他的人,更鄙视他,因为觉得身为他的熟人简直丢脸。朋友们与他断了交,昔日的粉丝们一个不见,曾无比看重和信任他的鲁昭公也彻底抛弃了他。不过还好,没治他的罪。

悲催的卞庄子,在屈辱中默默度日,风光不再,臭名远扬。他的青铜剑,似乎也变得暗淡无光了……

(四)

多年过去了,春秋列国依旧在争霸中互掐,鲁齐两国又一次兵戈相向,就在鲁国军队热血燃烧慷慨激昂准备玩命时,鲁军统帅大营突然来了一人,自请参战。鲁军统帅一看,吃惊不小!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名声臭了多年的所谓的无敌剑客——卞庄子。

鲁军统帅既惊疑,又不屑,说道:“你曾三战三败,今日还有脸参战?莫非还想四战四败?”

直到这一天,卞庄子才道出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话,也是他三战三败的真实原因。

原来卞庄子不但乃一顶级剑客,也是一超级孝子,对家中老娘孝敬恭顺,无微不至,即便不在家中,亦时时牵挂。三次大战,卞庄子皆因为思念老娘,担心自己万一阵亡老娘孤苦无靠,才导致他未用全力,大脑走神,次次战败,并非是他武勇打折,徒有虚名。

而这次卞庄子前来投军自请参战,已抱必胜之心,力争忠孝两全,只因他的白发老娘已经去世了。卞庄子送走老人,守孝完毕,彻底地无牵无挂,可以全身心投入战斗了!

鲁军统帅得知真相后,恍然大悟,感动非常,便让卞庄子担任先锋,即刻出征!

卞庄子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绚丽的时刻!这一刻,他要用自己的剑,洗刷过去一切的耻辱。

豪情万丈的卞庄子悬剑挥戈,登车而去,直冲齐军大阵!

当齐军将士得知鲁军先锋竟然是那位三战三北的手下败将,笑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哇哈哈哈,那个曾经被咱们杀得屁股尿流的蠢货又来丢人现眼啦!”

但是齐军很快就笑不出来了,不但笑不出来,而且哭都来不及了。卞庄子这次好像换了一个人,简直如战神灵魂附体,战车风驰电掣,宝剑舞若毒蛇,所到之处,齐军马倒车翻,兵士不死即伤,卞庄子如入无人之境!

还没等齐军看清,一个齐军“甲首”的脑袋便被卞庄子从项上摘除!

只见卞庄子带着齐军甲首的人头飞速返回鲁营,参见统帅,说道:“以此补偿我一战之败!”

鲁军统帅大喜过望,刚想奖励,不想卞庄子二话不说,又迅疾返回敌阵,势如风暴,瞬间又斩杀了一个齐军甲首,接着奔献鲁营,对统帅说:“以此补偿我二战之败!”

鲁军统帅差点惊得眼珠坠地,他想让卞庄子歇息片刻再战,可是卞庄子跟打了兴奋剂似的又冲入敌阵,如同蛟龙闹海,不多时又将第三颗齐军甲首的人头摘来献给了统帅。

鲁军上下皆惊,全部真心感觉卞庄子无愧于鲁国第一猛士的威名,无敌剑客绝对名副其实!从前的失败和屈辱,完全可以被遗忘掉了!偶像,再次诞生!

反观齐军,已被吓得三魂出窍,那个手下败将卞庄子这次到底是怎么了?!莫非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或是学了什么神功奇术?简直太可怕了!

齐军统帅心拔凉,鲁军统帅好欢畅。鲁军统帅笑眯眯地对卞庄子说:“你的表现好极,甚为辛苦,还是歇息歇息吧,本将给你记一大功!”

但卞庄子表情凝重,发出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

“昔日我连败三次,是为了赡养老娘,此乃身为人子的应尽之道。如今我娘已经去世,我对昔日败绩依旧惭愧。我听说,贞节之士,决不忍辱偷生,此次吾愿抛舍这一身骨头,彻底报国!”

看来卞庄子这次是想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孝敬他的母亲了,以实现忠孝两全。

(五)

鲁军上下,谁也拦不住卞庄子去拼命;而齐军上下,更没人拦得住他一个人的杀戮!

卞庄子第四次冲入齐阵,或长戈奋击,或剑舞八方,寒光纷击,血光飞射,杀气弥漫!

这个齐军士兵被穿心,那个齐军士兵被封喉……惨嚎声不绝于耳!

在卞庄子的冲杀下,齐军士兵死了五个、死了十个、死了二十个、死了三十个……

当卞庄子刺穿了第七十个齐军士兵的身体时,卞庄子自身也已经遍体箭伤,体力耗尽,血染征袍透甲红!

又一批齐军士兵的戈矛刺来,又一拨齐军的乱箭射来,这位无敌剑客最终还是支撑不住因伤重力竭而倒下,壮烈殉国,终于和他的母亲相聚了。

鲁军士兵拼死抢回了英雄的尸身,鲁昭公将其厚葬,鲁国上下,无不悲伤。这正是:可惜捐躯不再思,令人抚影泪如丝。遗编阅罢悲何托,风雨狂呼浊酒卮(诗节选于明《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今人看来,卞庄子有点冒傻气,雪了耻就得了呗,干嘛非要去死呢?脑子真抽筋,简直跟郭靖有的一拼。嗟呼!其实这就是古人,这就是春秋,那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的英雄所追求和遵循的一种东西,一种现代人极为缺失也极难理解的东西……

卞庄子最后挥舞的青铜剑,定格在了春秋争霸时那永恒的一瞬,而他的“纷击法”流传了两千多年,明游击将军何良臣所作《阵纪》中说:“卞庄子之纷击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王聚即东汉末年的剑客王越,名震京师,天下无敌;马明王指的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名将马芳,骁勇异常,屡破蒙古军)。”看到没,这三国时代的刘备(刘先主)和马超也都是响当当的剑法高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