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37.豪放词宗 大侠猛将——辛弃疾(南宋)

字体:16+-

(一)

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凶猛异常,双眸如电,浑身青靛,皮骨如铁;

有一个神奇的人物,目光如炬,膂力超凡,武艺高强,龙腾虎蹴。

这神奇之人和那神奇之兽是多么地相似!忽一日,异兽和异人竟“合二为一”了!一个和尚神秘兮兮地对这位“半兽人”说:“君真相乃青兕,力能杀人!”

所谓“青兕”,便是那传说中的神兽,通俗点来说就是独角青牛,长得和犀牛差不多,而那位被称为“青兕化身”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

辛弃疾的传世佳作,不少人皆耳熟能详,这位“半兽人”虽是和苏东坡、李清照并称的“一代词宗”,但他并非只是一位纯粹的文豪,他还是功夫盖世的大侠,也是威猛雄烈的武将,杀敌时他真就如一头“青兕”,凶悍无敌。

有人说他的词作“横绝六合、扫清万古”,也有人说他“杀人如草芥”,这头“青兕”一直在笔墨纸砚和宝剑鲜血中来回穿越……

话说这一日,一位眼珠发亮、肌肉发达的男子在豪宅内和众佳丽进行娱乐活动,美人美酒,莺歌燕舞,妙词佳曲,何其**。

忽然,外面跑来一人,对这男子耳语几句,这男子登时脸色一沉,紧接着以风雷之势摘下宝剑,飞身而去,直把诸佳丽惊得花容失色。

只要有坏人坏事刺激到他,这位颇为文艺的泡妞高手便立即变身嗜血狂人,三尺龙泉在手,定杀他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几十年来,他的风格,一直如此。

这位仁兄便是辛弃疾,一个相当“分裂”的超级奇才:

他倜傥不羁,风流多情,常逛青楼,最爱佳人,平生娶正妻,也就是大老婆三位:赵娘子、范娘子、林娘子,又有小妾至少六名: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这些名儿听起来都像从事某些行业的),其余不知名的女朋友、女知己若干。

由于多情,辛大侠经常写一些忧愁寂寥、柔情似水的千古名句,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是“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但是,他体内潜藏着的**爆发力注定他的风格不那么单一,当他的热血豪情喷薄之时,他立马挥剑杀人,血溅百步,随后再写出一些豪情冲天、慷慨激昂的千古名句,什么“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又如“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像不像武侠小说里那种男主?武艺高强、文采盖世、铁血柔情,美女成群?!只不过武侠小说的那些男主都是瞎编乱造的,辛弃疾,才是货真价实的魅力男神!

辛弃疾的“文”,咱就不再过多赏析了,这活儿归语文老师,咱这里主要说他的“武”,展示的是他主演的真实功夫大片。

(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纯爷们,济南历城人。他出生时,北宋王朝早已被大金铁骑踏得稀巴烂,中国北方全归了金人,虽然他爷爷辛赞给金国当官,但心里极端不爽金人,他也把这种思想灌输给了宝贝孙子。

辛弃疾打小就受爷爷影响,又亲眼看到汉人被金人欺负得惨不忍睹,心中的民族情感愈发强烈,年龄越大就越想宰几个金人解解恨。

少年辛弃疾天资聪慧,满腔热血,爱文艺,也爱武艺。他一手毛笔一手宝剑,极其亢奋地习文练武,几十年如一日,终于修炼成“一代词宗”兼“绝世剑豪”。

辛弃疾不但练出了盖世剑法,还把自己的相貌气质练得相当威猛,据他的好哥们陈亮(也是一才华横溢、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说,辛弃疾“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说白了就是辛大侠眼神锐利,而且唰唰放光跟探照灯似的;脊背又厚又硬,内力也超强,载重跟大卡车似的。

如此型男把那宝剑狂舞,场景何其拉风!

辛弃疾对宝剑的热爱绝对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不仅携剑闯**江湖,还以他词人的专长写下了大量带“剑”的妙词佳句,诸如“此日楼台鼎鼎,他时剑履山河”、“嵯峨剑戟,溪南溪北”、“短灯檠,长剑铗”、“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

剑出鞘,斩尽天下奸贼,是辛弃疾最大的梦想。如此暴力的文人,世所罕见。

其实在辛弃疾之前的大唐,也出过一位特爱宝剑、痴迷暴力的文人,他就是中国人都知道的诗仙李白。这李白青少年时代混过黑道,曾一次群殴中“手刃数人”,还在诗里写自己特仗义,哥们危难,他马上“脱身白刃里,杀入红尘中。”

李白的实战技能在历代大文学家中已经算很厉害的了,不过比起辛弃疾,他还差上一大截,因为辛弃疾干得那些壮举连大批专业的武将和侠客都难以企及。

话说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一个同样热爱诗词的文艺男,突然刺激了辛弃疾,使得辛弃疾正式投身于暴力活动。这位文艺男便是金国皇帝完颜亮,这家伙也是个极其分裂的怪咖——是色情狂、暴虐狂、也是著名的汉学大师,诗词水平相当厉害。

这一年,做梦都想吞掉江南的完颜亮豪情喷发,亲率三十二万大军,水陆并进,全线侵宋。

金兵一路杀掠,中原百姓苦不堪言。一个名叫耿京的山东好汉气得拔刀而起,约了六个哥们,跑到东山(今山东昌邑东)举起了抗金大旗。没几天,耿京的抗金七人组就发展到几十个人,后来周边老百姓纷纷入伙,各路豪杰踊跃加盟,这队伍如滚雪球一般,竟发展到几十万人,浩浩****,气冲霄汉。

耿京自称天平节度使,掌控山东、河北的全部抗金兵马,威风凛凛,给金国造成巨大威胁。

身为耿京的老乡,辛弃疾听说义军雄起,激动万分,他早就想大杀一场了!辛弃疾拍案而起、一声召唤,也聚集了两千人,欢天喜地地去投奔了耿京。

耿京一见辛弃疾气场超群、谈吐不凡,乐坏了,当即任命辛弃疾为掌书记,即自己的机要秘书。

耿京以辛弃疾为秘书,是因为他看中了辛弃疾那万人难及的文化水平,而辛弃疾那惊人的武艺,他似乎没有看到。否则的话,以辛弃疾的本事,完全可以当个秘书兼保镖。

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一岁,典型的青年俊杰。

(三)

就在义军蓬勃发展的时候,金国内部出事了。完颜亮正准备在扬州渡江时突然倒了大霉——被部下先射了一箭,又被砍一刀,最后被绳子勒死(好惨……)。其侵宋之梦碎了一地。

义军得知此事,亢奋无比。辛弃疾劝说耿京和南宋朝廷联络,联手抗金。就在这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叫义端的和尚,也拉扯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哭着喊着要抗金。

这义端和尚是个奇葩,平生看佛经就犯困,看兵书就兴奋,最爱和别人讨论军事,满嘴都是排兵布阵,自己也练过两下子功夫。辛弃疾听说此事后,便跑去面见义端,劝说他归属耿京,义端和尚一口答应。

哪料这义端和尚意志薄弱反复无常,没几天就觉得在耿京义军的日子寡淡无聊过于苦逼,一点意思都没有,他觉得投奔金人更有前途,于是乎他偷了义军的帅印,撒腿跑了,准备去金营那儿邀功请赏。

耿京得知义端叛变,勃然大怒,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便拿秘书辛弃疾问罪。没办法,谁让辛弃疾是那和尚入伙的介绍人呢。

别看耿京平日里挺器重辛弃疾的,但此时气炸心肝肺的他恨不能砍了辛弃疾。辛弃疾也被义端气得咬牙切齿,后悔自己交友不慎。

辛弃疾对耿京表示自己的立场还是相当坚定的,还说:“给我三天期限,我一定抓住义端那贼秃,若抓不到,我情愿受死!”

辛弃疾料定义端和尚必定在去往金营的路上,便沿着去金营的道路纵马飞奔,果然追上了这家伙。

辛弃疾翻身下马,飞起一脚把义端和尚踹翻在地。

义端深知辛弃疾的厉害,吓得浑身哆嗦,热爱兵法的他大脑一转,说出了一番神乎其神的话:“老兄,您饶了俺吧。据俺法眼观察,您不是人啊!噢不对,您不是凡人啊!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神力能杀人啊!您的未来一片辉煌!但你可别杀俺,否则有损您神兽的光辉形象啊!”

什么青兕黄兕的,滚一边去!辛弃疾哪里肯听和尚说的这套,当即一剑,电光疾闪,义端的光头便“咕噜噜”滚落于地。

辛弃疾带着义端的首级回去面见耿京,耿老大乐得直拍巴掌,从此辛弃疾在耿京心目中的地位无比高大。

这就是秘书挥剑秒斩和尚的真实故事,历史果然比小说更精彩。

虽然义端和尚那番“青兕”之说相当扯淡,但辛弃疾“青兕”化身的传说自此传遍天下,后又载入史册。

其实“青兕”是一个相当著名的独角神兽,它可是道家老祖太上老君的坐骑。在《西游记》里,这位神力超凡的神兽趁老君的牛童儿睡觉之际,偷走老君的金刚圈下界当上了金兜洞的大王。

独角兕大王逮住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气坏了孙悟空,猴子和他单挑,结果被他用圈圈套走了金箍棒。猴子无奈,只能搬救兵,结果搬来的托塔李天王、哪吒、火德星君、十八罗汉等人的法宝都被这独角青兕的圈圈给套走了。最终还是太上老君亲自出马,才把这家伙收服。

连孙悟空和那么多大神都对付不了他,由此可见这青兕是何等厉害!而那义端和尚说辛弃疾是青兕的化身,看来也不算太离谱,在后面的壮举中,辛弃疾还将继续展示青兕的神奇和凶猛。

(四)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为了抗金抗得更有力,义军老大耿京终于被辛弃疾说动,决定派使者和南宋朝廷联络。这使者,自然非辛弃疾莫属。辛弃疾背剑跨马,从山东一路疾驰,经历风吹日晒霜打雨淋,终于在第二年正月来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正巧此时宋高宗赵构从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慰劳抗金将士,也来到建康。辛弃疾终于受到皇上的亲切接见。

辛弃疾相当激动,他激动的原因可不是一睹龙颜,而是他感觉到自己的抗金之梦马上就要实现了。他向高宗狂侃山东、河北义军的大好形势,侃得高宗喜上眉梢。

皇上心情很好,立马封官赏赐,耿京原来不是自封天平节度使吗,既然他喜欢这个头衔,那现在就正式授予他这个官位。辛弃疾原来是耿老大封的掌书记,现由皇上把这个掌书记变成正式的,此外还授予他一个右承务郎(相当于副厅局级干部)的官职,其他义军的领导成员也都被高宗一一封了官,一共封了两百多位(出手真大方)。

辛弃疾胜利完成任务,回去复命,不料途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突然听闻噩耗——他的带头大哥耿京被杀了!

杀耿京的人名叫张安国,身份是耿京麾下的部将,他谋害老大的原因很简单——被金国皇帝完颜雍开出的价码深深地**了。

原来那金主完颜亮挂掉后,他的堂弟完颜雍即位,即金世宗,这位老兄被誉为金国史上最贤的皇帝,号称“小尧舜”。他精得很,暂时不和南宋玩硬的,而是腾出手全力对付山东。河北的义军。

对义军,完颜雍也不玩硬的,“小尧舜”嘛,自然要走和蔼可亲的温柔路线。他派人到处宣传,说造反者遗忘的罪行都被新皇帝一笔勾销啦,只要乖乖脱离“黑道”的都是大金的好百姓,那些归顺朝廷的义军领导层成员,统统有赏!

别说,完颜雍这招还真有效,大批意志薄弱的义军头领和义军战士纷纷响应号召,“从良”了。而身为老大的耿京态度比较强硬,继续把抗金大旗举得老高。

完颜雍继续忽悠,说拿下耿京的,绝对升高官发大财。张安国经不住**,发动兵变,杀死耿京,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到金军那儿领赏去了,金人果然说话算数,封张安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知州(类似于市委书记)。

面对突发的意外,辛弃疾先是悲愤交集,放声大哭,接着怒发冲冠,两眼喷火,他对海州的宋军将领李宝和王世隆说:“我奉耿老大之命面见皇帝,现在任务搞定了,老大却遇害了,我拿什么复命?!我不会让张安国那狗贼逍遥法外的!”

打听到张安国正在济州快活,辛弃疾二话没说,飞身上马,直奔敌营!

战友王世隆见辛弃疾如此英雄了得,大受感染,这哥们也抽出钢刀,跨马追上辛弃疾,道:“我愿和你同往!不过那济州乃金贼军事要地,有重兵防守,只凭咱俩肯定不行,可要带太多人马的话,又会惊动敌军,我觉得还是带少数精锐突袭为上策!”

王世隆的话,辛弃疾举手双赞同,他俩一商量,最终决定带领五十名艺高人胆大的骑兵去搞定此事。

济州的金营,有五万大军,而辛弃疾要以五十对五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玩命玩到最高境界的精神!此行为简直完爆古今中外史上无数高手!

风卷残云,草木萧瑟。辛弃疾一行飞速如流星霹雳,来至金兵大营之前。他高声对守门士兵道:“我是张安国将军的好朋友,特来拜访!”

张安国正乐滋滋地和几个金兵将领喝酒啃肉呢,忽见士兵来报,说有朋友来找,本就有些晕乎乎的张安国更犯迷糊了。

这时几个擅长拍马屁的小官对张安国说:“张将军是大牛人,威名远播呀,估计门口那人是来投奔您的!”

张安国开怀了,便带着几个部下摇摇晃晃地走到帐外,看到眼前是表情严厉的辛弃疾,大吃一惊!

说时迟那时快,辛弃疾“仓啷啷”拔出宝剑,以电光之势飞闪到张安国近前,张安国还没弄明白,那剑刃便已横在了他的脖子上!

紧接着辛弃疾如抓兔子似的,一把揪住张安国的衣领子,“啪”地一下把他甩飞数丈,配合默契的王世隆迅疾抽出绳索,将张安国绑于马背之上!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在场的人,无论是张安国的部下,还是那几位刚才陪张安国把酒言欢的金兵将领,全都惊得目瞪口呆,眼珠子差点没掉地上!

那几个金将愣了一会儿,大脑似乎反应过来了,他们抽出钢刀试图救回小伙伴,哪知辛弃疾出剑的速度要快得多,但见几道寒光,那几个金将全老实了。

辛弃疾仗剑高呼:“谁再敢动弹,让他脑袋搬家!”

此言一出,再加上辛弃疾那强大的气场,在场者全吓得魂飞魄散,无人再敢靠近。济州还有几万士兵,都是被迫给金人打工的汉人,他们被辛弃疾的豪气和杀气震得灵魂颤抖,决定全体追随辛弃疾投奔南宋。

辛弃疾押着叛徒连夜南归,最终把张安国押送到临安,这个卖主求荣的家伙最终被南宋朝廷砍了脑袋。

勇闯虎穴,来去如风,剑气无双,生擒贼首,吓呆群敌,自己毫发未损,还招降了几万人!辛弃疾把他的“青兕”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此番壮举传遍天下,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士兵百姓,无不为之振奋,辛弃疾人气飙升!

这一年,辛弃疾年仅二十三岁,堪称大宋最杰出青年也!

(五)

辛弃疾出名了,他摇身一变,从叱咤江湖的大侠和山寨部队的秘书转型成为南宋的政府官员,一连串的官位落到他脑袋上,诸如副市长(江阴签判)、第二首都的监察长官(建康通判。建康即南京,是仅次于杭州的南宋第二都城)、市委书记(滁州知州)、省检察院院长(提点江西刑狱)、中央特派员(湖南安抚使和江西安抚使)……

这些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辛弃疾可是很当回事的,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废寝忘食,那股热情劲儿,不亚于他挥剑砍人的时候。而且他秉性刚直,浑身都是“青兕”的牛脾气,不管同事和上司怎么说怎么想,他都不搭理,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原则,满脑子都是抗金、抗金、抗金……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以其军事天才写了一本名曰《美芹十论》的书要献给宋孝宗。他的这部大作,看书名,有点像吃货风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舌尖上的美味呢,其实这书都是军事内容,讲的是如何收复中原的策略。

辛弃疾极其热情地写完了书,又极其热情地把书呈上去,结果呢,朝廷反映冷淡。辛弃疾毫不泄气,三年后他又写了本《九议》,继续狂侃打仗的事儿,结果依旧没人搭理他。

别看南宋朝廷在抗金问题上表现得颇为软蛋,但对付自己人可是相当强硬的。朝廷一琢磨,那辛弃疾不是有军事才能吗?不是特想打仗吗?正好,就让他去江西镇压匪冦叛乱吧,这拨匪冦可是让官兵头疼很久了。

其实辛弃疾对剿匪灭寇这活并不感冒,多年来,他一门心思都是“攘外”,现在倒好,朝廷放着那么严重的外患不让他去“攘”,偏偏让他来“安内”,实在是让人郁闷。不过既然上头发话了,也不能不听命令,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带着他心爱的宝剑来到江西,很努力地砍向一帮散发着茶叶清香的匪寇们。看到这,有人要问了,这匪冦怎么还带茶叶味呢?告诉您,其实他们造反前的职业就是种茶叶、卖茶叶的,之所以正经买卖不干混起了黑道,也都是被朝廷给逼的——重税盘剥坑死人啊!

朝廷给这帮勇猛的茶农和茶商起个相当响亮的称号——“茶盗”或“茶寇”。

“茶寇”的带头大哥叫赖文正,组织能力很强,他一声召唤,便有数千号兄弟踊跃加盟。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自备大刀和板斧,出没崇山密林,纵横各州府县,先在湖北打得风生水起,又转入江西、湖南和广东。朝廷派官兵屡次围剿,都被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赖文正威震八方,官老爷愁得哇哇直哭。

就在赖文正以无敌之姿笑傲江湖之际,他的克星突然降临了。

辛弃疾来到江西后,发现当地官兵实在烂得可以,都是一帮被“茶寇”吓成严重心理阴影的老弱病残,如此部队,能打胜仗才怪。

辛弃疾干脆把这帮不顶用的官兵一脚踢开,自己招募新兵,再严加组训,很快便打造出一支“死士”,也就是敢死队。他们少而精,但个个武艺高强,行动迅猛,又擅长玩命,战斗力丝毫不亚于当初辛弃疾勇闯金营带领的那五十个骑兵。

战斗开始了,辛弃疾拔剑而起,率敢死队员们和挥刀抡斧的“茶寇”杀作一团,正所谓“亲提死士与之角”!

辛大侠的剑法出神入化,凌厉无比,招招致命,任凭“茶寇”如何刀砍斧剁,也敌不住他。再加上“死士”们也皆非等闲之辈,“茶寇”很快就败下阵来。

只玩暴力砍人,不是辛弃疾的风格,高智商的他一向注重暴力和忽悠相结合。

把“茶寇”杀败后,辛弃疾又走起了“温柔风”——这就和他的词一样,能豪放又能柔情,他放出话来,说只要投降的就优待。已被打残了的“茶寇”没那么坚强,都不想死,于是乎,赖文正就向他当初带头造反一样,又带头投降了。

朝廷耗时半年、动用近万人的军队都没搞定的“茶寇”起义,不到两个月就被辛弃疾和他的敢死队灭了个一干二净。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南宋朝廷乐坏了,他们对辛弃疾“安内”的本事大为欣赏,正巧湖北和湖南也有好几拨盗匪相当猖獗,朝廷干脆又把辛弃疾派去执行新的剿匪任务。

可怜的辛弃疾,一身武艺和满腹韬略无法用于对付万恶的侵略者,却全都用来摆平黑社会犯罪团伙。明明是拥有武将的本事,可偏偏被派去干武警的活,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辛弃疾无奈,只能再次挥起宝剑。事实证明,没有敌手能在辛大侠面前坚持几个回合,很快两湖一带的盗匪便被辛弃疾砍了个精光。

虽然辛弃疾砍人够狠,但他的脑子始终清醒,他早就看出来了,这年头之所以盗匪泛滥,还不都是“逼上梁山”的?!如果当官的不那么折腾老百姓,谁吃饱了撑的去铤而走险呢?!

辛弃疾越想越憋得慌,牛脾气又上来了,他再度发挥文采,写奏章上书朝廷,说贪官污吏压迫穷苦百姓才会导致他们被迫转行,变成盗匪,今儿灭了这拨,明儿又闹起了那拨。要想彻底不让他们闹腾,那就得善待百姓,严惩腐败。

此番言论,可谓真知灼见,辛弃疾的政治智慧尽显无余。朝廷觉得辛弃疾说的很有道理,下令嘉奖。辛弃疾有点兴奋,他又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疏(给朝廷提建议上瘾了……),请求建立一支新的地方军队来维持湖南治安。朝廷挺开明,不但批准了,还让辛弃疾亲自来搞。

辛弃疾更加兴奋了,一腔热血烧得滚烫,他于淳熙七年(1180年)夏开始筹建新军,一口气招募了两千步兵和五百骑兵。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声威赫赫的“湖南飞虎军”诞生了!《宋史》赞誉这支军队“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如果辛弃疾能亲自率领飞虎军和金兵干几仗,那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也会成为相当有意义的历史壮举,估计能和昔日的岳家军有的一拼。但遗憾的是,南宋朝廷在金国饿狼面前继续保持小绵羊状态,搞得辛弃疾仍旧无缘砍杀金兵。

没机会走上抗金前线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辛弃疾在地方官任上霉运不断。由于他三天两头上演“青兕”风格,逮着犯罪分子就成批成批的砍头,对上司和同事也是总瞧不上眼,再加上他特会享受生活,一直有美女和豪宅相伴,总给人“腐败”的感觉。于是乎,弹劾他的奏疏此起彼伏,其中一道弹劾令给他扣的罪名挺好玩,说他“花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整日端坐在‘阎王殿’!”

一个浑身都是文艺细胞的大词人,竟被比作恐怖的活阎罗,这上哪儿说理去?!

(六)

从淳熙八年(1181年)到开禧元年(1205年),这位传说中的“活阎罗”前后被弹劾六次,炒鱿鱼三次,满腔的豪情壮志被浇得冰凉!

唉,与其如此被坑来坑去,还不如退隐田园呢!辛弃疾真心感觉有些累了。

第一次被坑那年,辛弃疾就在江西上饶的山水之间营造了一座豪华庄园,起名“稼轩”,自号“稼轩居士”。这里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鱼游碧波,鸟语花香,辛弃疾过得好不惬意(难怪有人告他贪腐)。

此后辛弃疾虽然也曾被再度启用,但他已经把享受逍遥生活作为他生命中的主打歌了——或与诸多美妾载歌载舞,或与哥们陈亮饮酒游玩,同时也写下了大量流传至今的经典词作。

不过有时夜深人静时,辛弃疾也会郁闷和伤感,一想到这辈子抗金没希望了,他就憋得慌。

这一夜,辛大侠又失眠了,于是挥毫写下了经典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是呀,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快五十岁了,依旧是报国无门……

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伟大的文豪兼猛士辛弃疾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虽然壮志难酬,虽然抱恨而逝,但辛弃疾用他经典的词和威猛的剑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

他是历代文学家中武功最高的,也是历代武功高手中文采最牛的,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使他成为两宋最多产的文学大咖,且数量和质量都是超一流的。而那一系列剑光血影的壮举也让他成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魅力英雄。

如此集江湖侠客与沙场猛将、文学天才与军事天才于一身的奇才,在历史上比大熊猫还罕见。这,便是辛弃疾独到的魅力。

其实头脑超发达的辛弃疾还是个预言家,他于乾道八年(1172年)曾说,金国六十年必定完蛋,但是金国完蛋后宋朝会更倒霉!

就在辛弃疾说完这话的六十二年后(1234年),蒙古灭了金国,南宋面临着一个更恐怖的新敌手。又过了四十多年(1279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灭了南宋,一个时代结束了,辛弃疾和无数大宋热血男儿所作出的努力皆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