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71.书生上阵 被羽先登——贾复(东汉)

字体:16+-

(一)

沙场之上,尘埃滚滚,旌旗蔽日彩云飞;人如猛虎,马如蛟龙,咆哮声震颤天地。强者观之,热血澎湃;弱者观之,肝胆俱裂。

突然,南面军阵中闪出一位风一般的男子,单人独骑直冲敌阵,恰如风卷残云,成百上千的敌兵在他的冲杀下不死即伤、或降或逃!

谁会知道,这位孤身陷阵、闪电绝杀的男子,竟然是一位饱读儒家经典、研习孔孟之道的书生!更神奇的是,他手里的家伙竟不是啥刀枪剑戟,而是一杆大旗!他是用这大旗横扫敌军的呀?!

这一场景,并非虚构的小说、影视或游戏,而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

正史记载,这位书生,有“折冲千里”之威,“所向皆靡”之能,他的姓名叫贾复,字君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三。所谓“云台二十八将”,乃刘秀麾下本事最大的二十八位武将。刘秀去世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即位,明帝追思辅佐父皇创业的功臣们,心潮澎湃,便把那二十八位豪杰的画像置于南宫云台。后人又根据这段历史演绎,说“云台二十八将”是天下的二十八星宿下界来辅佐刘秀成就帝业的。

在传说中,贾复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武功最强者,手中一杆方天画戟,怀揣暗器走线电光锤,武艺天下无敌,曾“拖肠大战”震撼古今,江湖人送绰号“银戟太岁雪天王”,又被誉为东汉开国第一战神。

传说中,贾复还有一个厉害的后代,名气比他大得多,可谓家喻户晓,不过这位后代的厉害不在于武勇,而在于爱情。这位贾复的子孙名叫贾宝玉。

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曾言:“……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

贾宝玉倒是个真正的文弱书生,可是他的老祖宗贾复,却是个凶猛的书生。

书生贾复的故事,源自于另一个书生。

(二)

话说西汉末年,有一位学富五车的儒家老师,称舞阴李生。这一日,有一个自称籍贯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的年轻人拜倒在李老师门下,口称欲研习《尚书》。李老师一看此人,惊奇不已,大叫一声“呜呼呀!”

在以后讲学的日子里,李老师的心中越发奇了,内心深处不知喊出了多少次“呜呼呀!”

这位让舞阴李生甚为“奇之”的学生便是贾复贾君文。

贾复令李生“奇之”的原因有四,一是相貌非凡,二是壮志豪情,三是聪明好学,四是能力过人。而现在的好多老师似乎只喜欢符合第三个条件的学生。

李生坚定认为自己门生中未来最有前途者,就是贾复,他对弟子感叹道:“贾君的容貌志气如此,又勤于学,乃将相之器也!”

贾复的壮志、好学、能力,从正史中皆能看到,然其令老师“奇之”的容貌到底如何?史无记载。而评书演义中倒是说了——身高丈二,虎背熊腰,面似银盆,剑眉虎目,英雄百倍,豪气冲天!似乎和我们印象中书生模样大相径庭。

也许贾复真正的形象和演义中所描绘的差不多,肯定是相貌气质英雄了得,否则他老师也不会那么一惊一乍的。

世人常言: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酸文假醋是书生,可这贾复偏偏“背道而驰”,在未来的日子他华丽转型,成了一位盖世武人。

贾复十分清楚,乱世中仅凭读书,难成大事,得习武,得玩命。

从儒家高校毕业后,贾书生别离老师,怀揣《尚书》,踏入了属于他的书剑江湖……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群雄蜂起,贾复凭着自己的学识混了个县椽(县长高级助理)的位子,职务微乎其微,但贾复似乎很懂得“从小事做起,才有机会干大事”的道理,便也乐于暂时为县政府效力。

不久,县政府派贾复和十来个同僚去河东运盐,半道上只听一声锣响,几声“留下买路财”,原来是遇到盗贼了!

同行十多人见此场景,皆吓得惶恐不已,扔下盐车抱头鼠窜,唯独贾复带着盐安全回到县衙。从此,其信义美名,传遍全县,人皆称道。这时候的贾复,已然文武双全!

贾复运盐,初露锋芒,别人看来这位小吏一定会仕途光明的。但是,志不在此的贾复很快就弃官不做,也成了朝廷眼中的贼寇。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时下江、新市绿林军造反声势浩大,贾复闻之顿时热血沸腾。

“朝廷要玩完,我也反了吧!”只见这位书生响应绿林军的号召,振臂一呼,召集四方豪杰,啸聚羽山,自号将军。

(三)

刘玄被绿林军拥戴为帝建立更始政权后,贾复率领部众归附了刘玄的族兄中山王刘嘉,成为校尉。然而没多久,贾复就失望了,他看到更始政权不比王莽政权强多少——皇帝沉迷酒色,大臣勾心斗角,乌七八糟,腐朽不堪,形势危殆。

贾复觉得这个朝廷也长久不了,自己继续效力于此的话,前景黯淡,于是他大胆地在刘嘉面前展示了一番书生指点江山的的才华。

贾复对王爷说道:“臣听说图谋尧舜一样的事业而不能成功的,是商汤王和周武王;图谋汤武一样事业而没成功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谋求桓文一样事业没成功的,是六国;制定六国的规模,想稳守而没有成功的,是灭亡了的六国。如今汉室中兴,大王以亲戚身份做藩辅,天下还没有平定却只想安于现状,您所拥有的大概保不住吧?

刘嘉虽无大本事,却不是傻子,他仔细一琢磨贾复的话,这言外之意就是让自己以古代王者为楷模,脱离刘玄而自立。我的老天,这个贾校尉好大胆子啊!

刘嘉踌躇了一会儿说:“爱卿所言,实在太猛,非我所能啊。大司马刘公如今正在河北,一定会重用你这样的人才。我写封推荐信,你拿着去投奔他吧。”

这里说的大司马刘公,便是未来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对于刘秀,贾复早有耳闻,也知道自己的这位老乡为当世豪杰,只可惜没机会接触,这下正好,投奔他试试吧。

贾复带着刘嘉的推荐信北渡黄河,正好追上了刘秀的队伍,先见了刘秀的老同学和头号下属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一看贾复相貌言谈皆非凡品,马上将他引荐给刘秀。

刘秀一见贾复,也觉得此人不俗,再加上邓禹在一旁猛夸,就暂时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负责督查盗贼。

“咦,贾将军的坐骑为何如此羸弱?”刘秀开始展示他收买人心的本事了。

没等贾复答话,刘秀就解开自己的良驹赐予贾复。

“哇!刘秀果然是个好老大,看来跟他混,没错!”贾复心想。

贾复虽当上了武将,但毕竟出身书生,身上自然有不少书生气,比如自负清高。对于一些同僚,他要么觉得人家没本事,要么认为人家没文化,很是看不起,而且还当面辱之损之,这让刘秀麾下一些官员十分不爽。

“他贾复一个新来的家伙,咱们主公凭什么对他那么好?他有什么本事?他又凭什么轻慢我们?太不是东西了!”

这些官员们越想越气愤,其中最愤怒的是大司马督段孝。

有一次,贾复和段孝同坐一处,段孝开始找碴。只见他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对贾复说:“您乃军都督,我乃大司马督,我的官阶高于您,咱们可不能同坐啊。”

贾复瞧都不瞧他,傲慢地说:“你我都是刘公麾下,有何尊卑?”

贾复此言一出,段孝当场被噎,忍无可忍的他纠集了一些同样反感贾复的官员玩阴的——跑到刘秀身边鼓动刘秀把贾复调走去当鄗县尉,这个职务比当初贾复运盐时当的那个县椽之职稍微高那么一点,反正也是个芝麻官。

段孝等人没想到,刘秀一听就火了,他严厉说道:“贾将军有折冲千里之威,刚委任他的官职,不得更改!”

未来的东汉开国皇帝果然英明,此时的贾复还只是一个督查盗贼的小将,并没做下什么勇猛无敌的壮举,而刘秀却偏就看出这位书生能退敌千里,真乃慧眼如炬也!

不过很快,刘秀就亲眼见识了贾复的“折冲千里”,也等于用事实向那些反感贾复的人证实自己的英明——重用贾复,绝对没错!

(四)

贾复在刘秀麾下得到连续提拔,跟随刘秀到射犬攻打青犊起义军时已官拜都护将军。他被乱世的刀剑和鲜血淬炼得越来越不像书生了。

在射犬战场,刘秀军和青犊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人怒吼,马猛嘶,箭疯射,刀狂砍,打得你死我活,斗得天昏地暗,直从清晨杀到中午!

身为统帅的刘秀表面淡定,却心急如焚,只因打了这么久,青犊军依旧阵势坚固岿然不动,战况似乎毫无进展!

刘秀思索再三,决定暂歇一会儿再战,而看到战场僵局的贾复则在心中升腾起了另一种想法,正巧这时,主公刘秀突然传召他了。

刘秀对贾复说道:“将士们都饿了,还是暂时休战先吃饭吧。”

只见贾复双眉如剑,目光炯炯,平静而坚定地吐出了两句非常简单的铿锵之言:“先破敌!再吃饭!”

看着眼前这位曾被自己夸赞“折冲千里”的武将,刘秀顿感又惊又喜又不解。

没等刘秀发话,贾复就迅速翻身上马,又顺手抄起一杆翠羽装饰的大旗扛于肩上,接着一马当先,直冲敌阵,电掣星驰,骤雨疾风!

不说刘秀和其他汉军将士被贾复的举动惊着了,青犊军也受惊不轻,战阵坚固的他们看到敌方军中突然飞出一将单人独骑猛烈冲来。

贾复和他的战马周围好像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冲击波,极具排山倒海之势,青犊军士兵们感觉有些天旋地转——这到底发生情况了?!

贾复“被羽先登”(羽:翠羽装饰的旗帜也),青犊军如同塌窝的蚂蚁,阵脚大乱,本来固若金汤的军阵趋于崩溃!

汉军其他将士见贾复如此勇猛,也都胆气倍增,齐声呐喊,奋勇冲杀,青犊军丢盔弃甲,纷纷败逃!

这拨刚开始还颇为刚勇的农民军哪里晓得,带头击破他们的竟是一位书生!

一介儒生,单人独骑,仅执一旗,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历史罕见!

传说中,有一些出神入化的顶级武功高手,他们和别人对决时根本不需要以拳脚或刀剑去拼杀,只以一种超凡的气场就严重惊吓了对手使之逃之夭夭。也许,贾复正是这种“修炼”到至高境界的高手。

其实贾复“被羽先登”破敌,属于瞅准时机,突袭得手。当时两军杀了一上午,军事素养并不高的青犊农民军已经精疲力竭,坚持不下去了,他们的军阵稳固只是表象,外强中干,只要对其发动最猛烈的致命一击,他们就彻底完了。贾复正好抓准了这个机会,身先士卒,迅猛突袭,终于获胜。

在很多武侠小说中,有一些武功高强却深藏不露的书生,看似文弱,实则厉害,不打则已,一打惊人!只不过这些形象皆为虚构,而贾复才是历史上货真价实的书生猛士!

贾复的表现之所以如此勇猛,除了他天生虎胆外,还有一重要原因,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他心里升腾出的那个想法:

“主公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当以死相报!”

一个人,一旦有了玩命的想法,那必然会做出惊人之举。

射犬一战,贾复名震全军,上下无不钦佩,诸多武将都自叹不如。不久贾复随军北上,和五校农民军在真定交战。这一回,贾复再次上演“书生陷阵”的好戏,狂风般卷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最终和战友们一起大破敌军。

汉军再次获胜。但是此战下来,刘秀却严重受惊,只因那“书生陷阵”的贾复已然倒地不起、气若游丝……

(五)

真定血战,贾复玩命过头,虽说冲杀起来如入无人之境,但沙场之上毕竟不是真的无人,千百五校军将士围住贾复一阵群殴,近者刀戟齐下,远者乱箭不停,贾复身负重伤,恰如血人。结果仗是打赢了,贾复却趴下了。

贾复到底身体哪些部位受创?史无记载,后世的说书先生们便尽情发挥想象力,成功演义出一段“贾复拖肠大战”的经典故事。

传说中,贾复单骑陷阵,马踏敌军百万大营(评书里,贾复攻打的是王莽军),大喝:“汉将贾复闯营,尔等要知道银戟太岁雪天王的厉害!挡我者死!避我者生!”

只见贾复一杆方天画戟横扫千军,所向无敌,敌将或被斩落,或被杀退,敌军大营没多会儿就被贾复给折腾成了尸山血海!不过贾复也因人单势孤,一时不慎被敌军战将挑破肚皮,肠子都流了出来,好在贾复一则内力够强,二则命不该绝,最终安全返回本阵。

一个血肉之躯的地球人类,不但被开了膛,还流出了肠子,如此重创,竟然还没挂,实在是忒夸张了,然而还有更夸张的。话说当年姜子牙兴周灭商斩将封神时,赠送给刚受封的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氐土貉一枚翠钻宝珠。这玩意儿不但是无价之宝,还能驱邪避险遇难呈祥。

到了西汉末年,氐土貉下界变成了贾复,保着刘秀打天下,独闯连营,横扫万千敌军,结果肚子破了肠子拖出,正因为有那颗翠钻宝珠,贾复才保住了性命,否则这位“银戟雪天王”很有可能就英勇壮烈了。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虽然很扯,但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想象力。

“拖肠大战”是假的,但“截肠大战”却是真的,不过主角不是贾复,而是南北朝时北齐神武帝高欢手下的一位武林高手彭乐。

有一天,这位老兄喝高了,趁着醉意闯入高欢的敌手、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军阵,结果稀里糊涂地被敌军挑出了肠子!彭乐很愤怒,抓着自己的肠子就往自己的破肚子里塞,但费了半天劲却怎么也塞不全乎,情急之下,他干脆用刀把塞不进去的那部分肠子给截断了,接着继续投入厮杀。最终仗没打赢,但他也没死。

彭乐“截肠大战”的史实告诉我们,一个血肉之躯的地球人类,在被开了膛肠子流出并且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死不了的,也是有可能继续玩命的,而且玩命之后依旧活得很欢。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这要具备超常的体力、毅力和功力,而且折腾完了后也得好好救治,否则肯定死翘翘。

后世那些擅长编故事的先生们估计是受了彭乐“截肠大战”的影响,便移花接木,把彭乐的事儿拿过来进行一番修理加工,紧接着扣到了贾复的脑袋上,于是便演义出“雪天王拖肠大战”的传奇壮举。

从正史来看,作为前辈**,贾复的表现明显比彭乐强,彭乐是喝高了跑到敌阵中撒酒疯,结果身受重创还打了败仗,而贾复是真真切切地在两军对阵时勇猛无畏地陷阵踏营,最终大获全胜,为刘秀再造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同样是身负重伤,贾复的伤更有价值,也更具英雄气质,更何况,人家还是一介儒生呢!

刘秀看到贾复奄奄一息的样子,心疼不已,百感交集,一激动,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独当一面,就因为他总是轻敌。果然,丧我名将啊!唉……听说贾复妻子有孕,如果生女儿的话,就是我儿媳;如果生男孩的话,就是我女婿。让他那不用再为妻儿担心了。”

刘秀甩下这番话后就率领大军出发了,他要继续转战,去平灭那些“反贼”,而性命堪忧的贾复则留下来养伤,他暂时不用去疆场和敌军厮杀了,而要在病榻上和死神搏斗。

可能是贾复听了老大要和他结亲家的许诺后备受激励,也可能是军医的治疗技术甚为了得,贾复不但没挂,反而没多久就痊愈了;不但痊愈了,还迅速在蓟县追上了刘秀。

刘秀看到爱将重生,异常兴奋,便大宴全军。但刘秀曾说过的那番要和贾复结亲家的话他却故意给忘了,从此再未提及更未兑现,也不知贾复心里当作何感想。

没多久,贾复再次爆发了杀敌的豪情,他不顾大伤初愈,奋勇参加邺城之战,而且又是担当前锋。只见贾君然第三次上演“书生夺命”,带头冲杀,斩将夺旗,终于大破敌军。

建武元年(25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拜贾复为执金吾,统领禁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并封为冠军侯。把自己年轻时梦想的官职(刘秀年轻曾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后来真被他娶到手了,成为东汉皇后)和昔日西汉名将霍去病的爵号(霍去病是史上第一位“冠军侯”)都赐予贾复,可见贾复在光武帝心中的分量。

东汉始立,但天下并未太平,那些割据四方的群雄需要光武帝刘秀如玩通关游戏般,一个一个地去灭掉,皇帝心目中的猛将冠军——贾复,依旧要不停地上演“书生陷阵”的好戏。

在郾城之战前夕,刘秀召众将开会商议出兵事宜,皇上沉吟许久突然以檄书敲击地道:“郾城最强,宛城其次,哪位将军可前往击之?”

话音刚落,贾复放出豪言:“臣请攻郾!”

刘秀大喜,笑道:“执金吾去攻打郾城,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司马(指的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吴汉)就去攻打宛城吧!”

(六)

从光武登基,到建武三年(公元27年),身为东汉首都卫戍司令的贾复几乎没怎么在京城保卫皇帝,而是人不卸甲,马不停蹄,长戟横扫,参与了刘秀剿灭更始帝诸将和赤眉军的历次大战,每次都是自请为前锋孤胆深入,每次也都能旗开得胜。

万卷儒家经典,化为冷艳兵刃;昔日寒窗书香,今日血海沙场!那些断魂于贾复长戟之下的敌军兵将在死前又怎会知晓,这个要命的家伙竟是一介儒生……

就在贾复连战连捷、意气风发的时候,汉军内部突然发生了两起杀人事件,把他气得七窍生烟,更严重的是,此事险些导致贾复和一位战友同室操戈!

话说建武二年秋,贾复挥师平定汝南(属河南),心花怒放,正准备班师回朝呢,忽闻一事,当即坏了心情。

原来贾复麾下的一名部将在颍川(也属河南)滥杀无辜,正好犯在了颍川太守寇恂的手里,寇恂执法严明,将杀人犯逮捕后当街处死!

当时东汉国家初建,很多新秩序还在草创,并不完善,所以军人犯法,大多走走后门,相互包容,所以贾复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认为寇恂严重侮辱了自己,实在欺人太甚!

贾复的自负劲儿再次爆发了,当回师经过颍川时,他对左右说:“寇恂那家伙和我并列为将帅,他却侮我,今见到那厮,我必定亲手给他一剑!”

贾复是儒生不假,但他的性格,可从没温文尔雅过。

话说这位颍川太守寇恂亦非寻常人等,此人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出身市长秘书(郡功曹),被邓禹赞誉为“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

虽说寇恂才兼文武,但他跟随刘秀打天下时展现得更多的是他的足智多谋,而非勇猛武艺,若真和贾复单挑,估计一个回合也扛不住。

寇恂听说贾复要手刃自己,并不惊慌,而寇恂的外甥谷崇却愤怒不已,他对舅舅说:“我就不信那姓贾的有多大本事,我也是武将,也会武功,还怕那姓贾的不成?!外甥将带剑不离您左右,一旦有变,足以抵挡!”

寇恂看外甥有些激动,说道:“不能如此!昔日蔺相如不惧秦王却受屈于廉颇,是为了国家。”接着寇恂下令所属各县,预备丰盛酒菜迎接贾复军队,也特意规定给贾复军中每人两份美食。

准备妥当后,寇恂亲自率领众官员出城,在大道上摆出热烈欢迎的架势,不过寇恂还没等贾复来到城下,就对属下说:“本官身体不适,先闪了!你们在这好好侍候执金吾大人。”说完寇恂返回城内。

没多会儿,贾复就率军来到城下,只见他穿戴不凡,威风凛凛,紧握宝剑,尽显禁军统帅执金吾的风采,不过他的心中却是怒火高燃,本来想找寇恂算账,又不见寇恂踪影,心中更加愤怒,其麾下将士们倒是乐在其中,因为寇恂送来的美酒佳肴让他们获得了极大的享受。

当贾复欲率军追杀寇恂时,发现将士们全都喝醉了,或东倒西歪,或满嘴胡言,或呼呼大睡,此情此景,让贾复感到自己颜面全无,却也无奈,只得作罢。

寇询知道,他虽对贾复一味退让躲避,但并不能化解矛盾,于是他派外甥去洛阳把此事汇报给了刘秀,希望皇上能搞定此事。

不久寇恂被召到洛阳觐见皇上,正巧贾复在座,一见寇恂,贾复情绪大乱,可皇帝在场又不好说什么,便想起身回避。这时刘秀发话了:“天下未定,两虎岂能私下相斗!今日朕为你们调解!”在皇帝的要求下,两位战将并肩而坐,随后又同乘一车出宫,终于一笑泯恩仇,甚至还结为好友。

寇询严明执法,宽宏大度,顾全大局,值得称道,而贾复虽有时自负狂妄、行事冲动鲁莽,但也是明理晓事之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七)

**平赤眉军后,刘秀就不怎么让贾复再远征了,这并非是皇帝对他不信任了,而是对他过于厚爱的表现。只因这贾复自跟随刘秀征战以来,从无败绩,数次险中取胜,突围救急,动辄上演“书生陷阵”,先后身受十二创,伤痕累累,血染风采,刘秀还真怕这位爱将哪一天魂断沙场精忠殉国了,便舍不得让他再出征玩命了,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安享荣华富贵。

不过也正由于贾复再没机会出征,导致他没有和其他战友(如同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的吴汉和岑彭)那样有过独自攻平一方的辉煌战绩,每当众将论功自夸,贾复总感觉有些惭愧和自卑,也从无话说,刘秀却说:“贾君之功,朕心里有数。”

经过多年征伐,光武帝刘秀终于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统一了天下,贾复被封为胶东侯。此时贾复书生的本事展现了,他知道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皇上要偃息干戈、修整文德,不希望功臣拥兵住在京城,于是和高密侯邓禹一起削减甲兵,倡导儒学,自己退休回家,闭门静养。

贾复的行为让刘秀甚感欣慰。不久有人推荐贾复为宰相,刘秀虽然整顿吏治不用功臣,但依旧允许三位功臣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其中一人便是贾复。

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一代书生猛士贾复去世,谥号“刚侯”,以诠释其一生刚直大节。后来汉明帝封列“云台二十八将”,贾复排名第三,极为煊赫。后人对这位书生猛士亦极为推崇,对他不断演义、神话,不知过了多少年之后,新的贾复形象——力能扛鼎、戟扫天下的“雪天王”横空出世,演绎着东汉开国第一武功高手的传奇。

在今天的河南宝丰县,依然有不少纪念贾复的古迹,如贾复城、贾复庙、贾复墓等、射箭台、东侯街等,其中一处名曰“净肠河”,传说当年贾复大战郾王尹尊时,不慎被挑出肚肠,贾复把肠子在河水中清洗干净后又装回肚子,一位洗衣妇女又用阵线将其缝好,接着贾复再战郾王,终于得胜,从此这条河便得了这个名字。贾复“拖肠大战”的传说千古流传,“书生陷阵”的真实亦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