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81.举狮之力 梦断南洋——史弼(元)

字体:16+-

(一)

元朝初年,潼关守将王彦弼听得一武林奇人异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当他召见了这位武林奇人感受到他的风采之后,立即爱意升腾,激动得几乎热泪盈眶,只见他赶紧走进内宅眉飞色舞地对自己的宝贝女儿说:闺女啊,为父决定把你嫁给外面那小子!他可是个无敌英雄,前途无量啊!

王小姐很惊异、很茫然、也很羞涩,不过那年头父命不可违,也就答应了。

大将王彦斌,是这位武林奇人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成功招了上门女婿后,王彦斌的激动劲儿还未过去,他找到了当朝左丞相耶律铸(蒙古帝国一代谋臣耶律楚材的儿子),唾沫横飞地力荐女婿,丞相有了兴趣,亲自检验后,发现王彦斌此言果真不虚,便乐呵呵地把王彦斌的女婿带到了首都北京(时称“元大都”)工作。

丞相耶律铸,是这位武林奇人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

在北京,王彦斌的女婿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贵人——皇帝的近侍火里台,火里台也被他的魅力彻底征服,便把他推荐给了大元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于是乎,这位武林奇人见到了他生命中的第四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贵人——元世祖忽必烈,从此沐浴皇恩,愈发腾达,前途一片辉煌。

王彦斌女婿如同坐火箭一般的发达之路,令不少世人叹道:这年头,武功高强真是有福,不但能娶到大将军的千金,还能被丞相和皇帝眷顾,看来不用好好读书只要努力练武也能得到颜如玉和黄金屋啊!

这位几乎一夜发达的武林奇人名叫史弼,字君佐,蠡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说他奇,是因为此君天生神力,猛如熊、象,几有拔树扛鼎、开碑裂石之能,又自幼习武,致使内力激增,硬功更强,膂力绝人。史弼的兵刃也使得极好,不但精于刀槊,而且擅长弓箭,拉起数石强弓毫不费力!

话说这一日,少年史弼闲来无事满街溜达,走到里门处发现有一石狮子,造型威猛,霸气显露,史弼向周边住户一打听,得知这石狮子重达四百斤,史弼心想:“吓唬谁呢?!小爷今天让你挪挪窝!”

只见史弼靠近石狮,脱下上衣,将其抱住,两眼一瞪,气运丹田,全身肌肉突起,双臂好似神助,竟把这石狮晃动起来,接着再一运气,竟将这狠货举过头顶!不少路人看到此情此景后,全都心惊肉跳张口结舌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史弼对自己的表现还不满足,只见他举着石狮子迈开双腿,神闲气定地连走数步,像是平日散心一般,但每一步都如巨桩砸坑,他还真给狮子挪了个位置!路人一片惊呼!

这个石狮子的分量和真正的狮子差不多,一些非洲雄狮的体重也差不多是两百公斤左右。所以说,即便是真狮子,史弼也照样举得起来。那位要问了,这真狮子多凶猛,史弼还想举它?不被吃了才怪!别说,真狮子还真未必斗得过史弼,往后看,您就知道了,史弼的勇气和武力,比狮虎更狠!

“里门举狮”成为正史之上武林高手展现真功夫的一个经典镜头,史弼威名大振,王彦斌便是听说了这事儿才受了刺激,把闺女嫁给他并把他推荐丞相的。

(二)

进入北京工作后,有一天,元世祖忽必烈的近侍火里台无意中看到了史弼平时使用的“超级版”强弓,吓了一跳,这么夸张的家伙是人使的么?一打听才知道,这玩意就是那位“里门举狮”的史弼平时练着玩的!

火里台知道皇帝极爱人才,立马把这事禀告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好奇心大起,马上召见史弼,但见史弼仪表堂堂,威风凛凛,魁伟过人,好像大力金刚下凡。忽必烈欢喜不已。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什么善使强弓,什么里门举狮,什么武功盖世,目前这些对忽必烈而言,都是传说而已,他可要亲眼见识一下!

忽必烈下令设置远垛来测试一下史弼使用强弓的本事,皇上心想:那数石的强弓,能拉起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射出去,还能射准了,可谓难上加难!

史弼,真做到了!只见他张弓搭箭,远远射去,一发而中!接着再来一轮,又中!连发数次,无有不中!忽必烈大喜,当即下令史弼在左右供职,充任大内侍卫,并赏赐骏马五匹!从此,元朝——这个中国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拥有了一位武功最强的猛将。

其实这史弼虽生于大元帝国,精通蒙古语,还有个蒙古名字“塔刺浑”,而且精通蒙古武士最擅长的骑射之技,但他骨子里却没有半点蒙古人的血液。

史弼的曾祖父史彬是大金国完颜皇帝的子民,极有胆识,当时成吉思汗麾下“四杰”战将之首的木华黎率军征金,金朝蠡州太守为图自保,龟缩城内,不敢抵抗。史彬很愤怒,他对儿子们说:“我们所依仗之人,便是那太守,如今他抛弃百姓自保,我等与其束手待毙,何不死中求生?!”于是史彬带着全家老小数百家同乡前往木华黎的营帐,表示投降。木华黎大喜,发给他们帛书为符记,把他们派到城内以作内应。

不久,蠡州城破,蒙古军一贯喜好屠城,可怜蠡州百姓被屠戮殆尽,唯有“叛变投敌”的史彬及其家人同乡免遭涂炭,也使得史家枝繁叶茂、世代繁衍,直到家族的骄傲史弼出世。

虽然是“叛国者”的后代,但这些都是祖宗干得事儿,史弼无所谓,反正元朝皇帝对自己好得很,如鱼得水的他要报效皇恩才是。之前,无论是举石狮还是射垛靶,都只是史弼惊人武力在和平生活中的展现,不过是功夫秀而已,并非真刀实枪的厮杀,到了元世祖中统(1260-1263)末年,史弼终于得以在沙场上一显身手,他将给他的敌人带来真正的恐惧和震撼。

雄心勃勃的忽必烈兴兵大举伐宋,史弼被赐予金符,任为管军总管,跟随号称“赛存孝”的名将刘整(世人赞誉此君武勇赛过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被称为“亡宋贼臣”,其罪居首)出征,剑指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咽喉——襄樊(湖北的襄阳和樊城)!

元军狂野嗜血,襄樊岌岌可危,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死守襄阳的郭靖黄蓉,也没有城下激战的杨过小龙女黄药师周伯通。此时此刻,大秀武功的唯有史弼。

汉江之滨,襄樊城下,金鼓震彻,云**刀枪,风卷战旗,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突然,一幕常出现于小说之中却鲜见于正史之上的画面出现了:一个甲胄透着冷冽寒光的矫健男子,从阵中飞马而出,未等两军交锋就抄起强弓,前手如托泰山,后手如抱婴儿,弓如满月,箭似流星。瞬间,宋军阵中“哎呦”一声惨叫,一宋将当场毙命!宋军大骇!还没等宋军骇完,第二支利箭又飞了过来,又一宋将归了西。宋军再骇!

不说也知道,射箭吓唬人的,是史弼。在玩完了精准凌厉又残忍血腥的箭术后,史弼又横起了寒似霜雪的大刀,横眉怒目,厉声喝道:“我乃史奉御(奉御,官名)也!”这一声似晴天霹雷,如旷野炸炮,宋兵一听,骇到极点,我的老天爷,原来是那个“里门举狮”的神将!宋兵心惊胆裂,斗志全无,纷纷退却。

“陛下啊!岳父啊!娘子啊!我可给你们露脸啦!”史弼喜不自胜。

此时的宋军哪里想得到,这仅仅是个开头,仅是史弼带给他们的第一个噩梦,更恐怖的,还在后头呢……

(三)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襄樊再遭**,元军分兵十二路围攻樊城,史弼负责率兵强攻城东北一隅,宋军高燃爱国热情,拼死抵抗,甚为顽强,元军激战了整整十四个昼夜才攻破城门,两军将士命如蝼蚁、尸堆如山!

城门破时,史弼再发举狮之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砰!砰!砰……”打飞了几个宋兵后又迅捷杀到樊城守将、侍卫马军都统牛富的面前。

牛富,确实很牛,他死守襄樊五年,击毙元兵无数。如今樊城已破,这位好汉依旧不屈,率数百壮士展开激烈巷战,渴饮血水,视死如归,杀得元兵叫苦不迭。正巧这时,史弼冲来,刀光飞旋,连毙牛副手下数名壮士,牛富平生从未遭遇如此强敌,身负重伤,无法再战。他不愿被俘受辱,遂投火自尽!

樊城彻底陷落,元军将全城军民尽数屠杀。几十天后,和樊城互为唇齿的襄阳向元军投降(传说中的郭靖黄蓉在这一时刻双双殉国),惨烈悲壮的襄樊大战至此结束,随着“咽喉”的失陷,南宋迅速走向了灭亡之路。

让宋人又恨又怕的的史弼,用襄樊军民的尸骨和鲜血,换来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忽必烈龙颜大悦,御赐他白银、锦衣和金鞍,升怀远大将军、副万户(“万户”为世袭军职)。史弼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中暗自发誓:必定以“举狮之力”为皇上完成宏伟夙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忽必烈的“宏伟夙愿”世人皆知:**平江南,彻底灭宋!

席卷襄樊后不久,忽必烈亲切会见了一位相貌堂堂、言语不俗的“海归”人才,二人纵论天下,相谈甚欢,忽必烈当即决定让其担任灭宋之战的元军最高统帅,并给他配备一把最为锋利的“战刀”!

这位“海归“人才便是名将伯颜,生长于中东,曾随父远征波斯,三十岁才来到北京。他和普通蒙古将帅的不同之处是:不爱肆意屠杀取人性命,而爱用智谋征服人心。

忽必烈给伯颜配备的那把最强的“战刀“就是史弼,忽必烈相信,以伯颜的谋略和史弼的武勇,南宋必亡!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九月,伯颜统领元军自襄阳南下,大举征宋,直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征途之中,但凡遇到险关要隘拦阻,雄兵强将迎击,伯颜必定喝道:“史将军何在?”史弼亦必然飞马闪击,刀锋所向,无有不催。

元军一路挺进,行至沙洋堡(今湖北钟祥南),宋军顽强抗击,史弼带头强攻,不料擅长强弓劲射的他却被宋军流矢射中臂膀,而此时的史弼已经杀红了眼,完全进入忘我状态,成了一部不知疼痛不知疲倦的杀人机器,依旧发疯般地砍杀宋兵,待到城破众人观看史弼时,皆大惊失色——史弼的那只几乎被射穿的臂膀已凝血满袖,仿佛一根火焰燃烧的赤棒!

伯颜对史弼的玩命壮举甚为赞赏,立马上表朝廷,史弼光荣获得御赐金虎符一枚。

元军继续前进,打到了阳罗堡(今属湖北黄冈),高天流云之下,滔滔江水之滨,威武戎装的伯颜仗剑誓师道:“先登南岸者为上功!”史弼听后喜不自禁,心想这上功我拿定了!

“弟兄们,跟我来!”史弼率强兵健卒呐喊着涉水奔向南岸,大刀一挥,左劈右砍,上剁下撩,血肉横飞!宋兵被严重惊吓,被疯狂**,被彻底击退!元军全部登南岸后,伯颜论功行赏,史弼自然第一,升定远大将军。

元军平了湖北,杀入江西,前行至大孤山(今江西九江南鄱阳湖出口处),又遇艰险。不过此番并非人为,而是自然现象所致——本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突然天昏地暗,狂风突起,飞沙走石,似群魔乱舞、鬼怪惨嚎,元军行进受阻,受惊不小!

身为全军总帅的伯颜也是有趣,如此险情之中他突发奇想:那史弼武功盖世威震敌胆,乃千载难逢的奇人也,不但可作战,亦可退风!想到此处,伯颜令史弼向山神祈祷,说来也是神奇,只见史弼如拜佛似的开始虔诚地念叨,那狂风还真的即刻止住了。虽说这事儿算是凑巧,但全军都认为史弼果然非同凡人。

经江西、过安徽,元军一番跋涉,势如破竹,顺利进入江苏,南宋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等城池相继沦陷。至元十三年(1276年)三月,伯颜大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赵宋朝廷北迁,誓死不屈,继续抵抗。

烟花三月,春雨迷蒙,桃红柳绿。此时此刻对于伯颜来说,江南美景尽收眼底,然而与这美景极不相称的画面却是元军手中滴血不止的矛尖和刀锋!

虽说南宋都城已成伯颜的掌中之物,但江南的抗元风暴此起彼伏,尤以扬州最为厉害!繁华而美丽的扬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宋军在此顽强死守浴血抗敌,如何将其拿下?是个难题。驻扎于瓜州(扬州南面)的元军召开了军事会议,大将阿塔海建议主帅伯颜:扬子桥乃扬州出入之要道,应设立堡垒,选骁将戍守,以断宋军粮道!

哪位骁将合适?伯颜的目光投向了史弼,那意思是:此乃难事,舍君其谁?

(四)

伯颜交给史弼三千兵士,让他去建立木堡据守扬子桥。史弼随即率数十名骑兵飞奔到扬州城下,这时突然冲出一人拦住了史弼的去路,接着对史弼说出来一个名字:姜才。还说这姜才乃是狠角色,极难对付!

姜才,何许人也?此人算得上史弼平生所遭遇的最强敌手,生得短小精悍,若和史弼站在一起,一个如熊虎,一个似猿猴,明显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但他通兵法,擅骑射,骁勇异常,号称“淮地第一健将”。扬州城郊,他曾大摆三叠阵重挫元军;扬子桥上,他曾奋勇夜战,被乱箭贯穿臂膀后拔箭挥刀向前,所向惊疾狂奔!

姜才好生了得!但史弼不怵他半分!从里门举狮初露锋芒的那天起,史弼就从来不把什么所谓的猛人狠人放在眼里,管他什么“姜才”、“葱才”、“蒜才”,对他来说,都和那石狮子一样,是不足为惧的玩物而已!

史弼对劝阻者淡定而言:“我们占据扬子桥筑堡,占据敌军必争之地,姜才乘立足未稳之机必来攻我,那我便可乘机取胜!”

史弼算得真准。那一夜,月黑风高,姜才果然指挥一万多宋兵前来突袭!

史弼气定神闲,告诉手下们不要惊慌喧哗,他一面向元军副帅阿术告急,一面等待宋兵靠近,待宋兵抵达堡下时,史弼下令元军狂推檑木,狠发炮石,没多时,宋军就死伤一千多人,姜才偷鸡不成蚀把米,郁闷之至!

史弼乐坏了,立马大开堡门,出兵大杀一番,足足折腾了一夜,直到五鼓鸡鸣、东方发白,恰巧元军大将阿术也领兵杀到,夹击宋军!姜才一败涂地,部将张林被生擒。

此战下来,人皆赞言:史将军不仅武功盖世,而且料敌如神,绝非莽夫!

姜才虽遭惨败,但不愧为百折不挠之猛士,不甘心的他于第二年再次攻打史弼,而且玩的还是夜袭。史弼早有准备,从容迎战,三战三捷!

直到天亮后姜才才惊诧地发现:史弼的兵竟如此之少!就这么点兵就把我打成这样了?!真真是气煞本将也!

姜才恼羞成怒,挥师奋起围攻史弼,打算擒贼擒王。这时,两位极端有种的宋军骑兵紧握两支“高科技武器”,一左一右,凶猛地向史弼刺来!

这“高科技武器”便是南宋的火枪——长枪锐利的枪头周边绑缚上火药筒,可发射火焰喷向敌人,亦能以枪头刺杀敌人!

两位宋兵骑兵本以为二打一,再加上威力巨大的火器,可以轻易获胜,哪知道史弼功夫实在超出他们想象。只见他破空一刀,似巨龙盘旋,两人瞬间全被砍下马来,火枪未发挥任何作用!接着史弼挥刀猛冲,哪里宋兵多就往哪里砍,寒光炫舞,血花狂飞,史弼再次变异为杀人机器,一副避我者生,挡我者死的气势!

一番血战,史弼已“手刃数十百人”,待到他突出重围后,数百名顽强的宋军骑兵依旧紧追不舍,史弼横刀嗔目,亲自殿后,如天神伫立,气场逼人!宋兵彻底被震慑了,无一人敢靠近!不多时,元军援兵赶到,终于大败宋军。

倒霉催的姜才无奈之下狼狈地逃奔泰州。扬州的宋军守将朱焕见大势已去,献城投降,史弼先率领几名骑兵进入扬州城勘察一番,表示宋军乃真心投降,元朝大军方才正式入城。

扬州陷落的一年多后,元军俘虏了继续抵抗的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九岁的小皇帝赵昺于广东崖山蹈海,南宋正式灭亡。昔日驰骋于草原大漠的马背上的民族,终于一统了中国,成吉思汗的子孙终于成为天下的主宰。

在征战中尽显武勇极致的史弼再获荣升——被忽必烈封为昭勇大将军、扬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蒙古官名,即地方最高监察官)、兼万户。一个王朝的覆灭,无数悲壮的灵魂,又一次为这位帝国猛士带来了光芒四射的荣耀和地位。

(五)

忽必烈一统江山,元帝国似乎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习惯了厮杀声和血腥味的史弼脱去战袍,摇身一变成为地方行政官员,主要任职于南方,仅是他曾经浴血过的扬州,就前后任职三次,肩负着保一方太平、让百姓安居的重任。

地方官任上,史弼做了不少让人民群众倍感温暖的好事,比如剿灭了一些为害一方的强盗。动刀枪,是他的老本行,易如反掌,无甚惊奇之处,但他成功搞定了两件经济方面的大事儿,并因此被百姓奉若青天,这就比较神了。

江州宣课司(税务局)对大米征收苛捐杂税,米商气得集体逃离,老百姓气得闭门罢市,史弼一看心想:这帮官儿真垃圾!遂下令停征此税。

没几年,又发生了第二起“大米事件”。由于福建民变和春雨泛滥,导致米价猛涨,百姓愁得眼泪汪汪都快赶上雨水了,史弼当即发出大米十万石平价卖出,以稳定米市,事后才向上级汇报,上面的官员觉得这事亏了,便想增加米价,而史弼说:“我不能失信,甘愿停发我的工资,以补偿不足的米价!”在史弼的坚持下,上级又增发了十万石大米,老百姓终于免于饥饿。

从此史弼青天大老爷的名声传遍各地,百姓们都他感恩戴德,无比尊崇,还刻碑颂扬其政绩。昔日的武林高手、威猛大将,已成功转型为元朝人民的好干部,并载入史册。

手握大权,杀人容易,让人害怕更容易,但征服人心难,让世人发自内心地尊敬和爱戴更难。史弼,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一个嗜血的屠夫,他分得清战争年代与和平岁月应该各干什么样子的事儿才是最有价值的。

就在史弼为民造福之时,北京突然下来一道圣旨,皇上传他觐见!莫非是表彰他的政绩?又要升官了?答案:非也!

原来忽必烈被一个万里之遥的外国国王给气着了,决定派人狠揍他,皇上脑海中的第一人选就是史弼。看来又要打仗了。江山早就一统了,又打谁呢?

这成吉思汗家族的人天性好战,扩张成瘾,三天不干仗就浑身痒痒,虽然地盘已大得惊人,但还是忍不住到处点火。继灭掉南宋之后,野心膨胀的忽必烈先后发动了五次对外扩张,分别为:征日本、征缅甸,征占城(今越南南部),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和征爪哇(今印尼爪哇),然而结局却都不咋样……

忽必烈坚定认为,这个世界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必须听臣服于大元。统一中国后,忽必烈盛气凌人地派出使者去海外招抚,满世界喊口号:天下一切都是朕的,所有国家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效忠我大元,还要恭恭敬敬地来北京朝见!

使者来到爪哇,爪哇国王热烈欢迎,表示和元朝通好。但当使者趾高气扬地命令爪哇国王亲赴北京朝觐大元皇帝后,爪哇国王的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他认为元朝得寸进尺,伤其自尊,一怒之下把使者给黥了面(脸上刺字)。

蕞尔小国,胆敢如此!忽必烈很愤怒,决定收拾爪哇,随即召史弼入朝,对这位爱将说:“朕欲出征爪哇,但诸臣中可为心腹者不多,朕想将此事交付于你!”

史弼感激涕零,俯首而言:“陛下交付于臣,臣哪敢不尽力!”

史弼披挂上了久违的盔甲,带上了沉寂多年的弓箭和大刀,踏上了新的征途。此时他只有一个信念:马到功成,报效君王。却未曾料到这一次的厮杀,比以往的都要艰难……

(六)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冬,史弼率水陆大军出征,剑指印度尼西亚!这一年,史弼已六十岁了,皱纹横生,须发皆白,他能宝刀不老嘛?无论是忽必烈还是满朝文武,无论受他恩德的百姓的还是崇拜他的粉丝,都拭目以待……

元帝国远征军浩浩****,扬帆起航,从泉州出发,一路向南。这元军铁骑平日多在陆地作战,骑射功夫自然了得,却多数不识水性,以前南征宋朝算是打过水战,但只是江河之上;两次东征日本倒是跨海作战,结果却惨不忍睹,大海的可怕,他们是深深领教过的。

风急浪涌,舟船颠簸,一路上元军遭罪不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连续几日不能进食。舰队在艰难中行进,好不容易于第二年初接近了爪哇,准备登陆。

就在史弼准备发动攻击之时,爪哇王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比较混乱的惊天大事,注定给元军的这场远征带来一番诡谲之气。

那位极端有种、敢于鄙视忽必烈的爪哇国王突然被人宰了,凶手是邻居——葛郎王国(今印尼爪哇岛东爪哇省一带)的国王哈只葛当。

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阇耶比较孝顺,也很有野心,他为老丈人报仇,攻打哈只葛当,结果气势汹汹杀过去,稀里哗啦滚回来——愣是没打过!

驸马爷土罕比阇耶很忧伤,正巧这时,史弼率领的元朝舰队来了,这位爪哇国王的好女婿突然灵感激发,生出一计!

土罕比阇耶派出使节带着爪哇国的山川、户口图册及葛郎国的地图求见史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归降,并恳请元军帮助他们。

史弼和诸将商量一番,觉得真是送上门的好买卖,正愁在这海外人生地不熟呢!于是乎史弼便出动大军进攻葛郎国军队。那葛郎国军队打爪哇国时极为顺手,但遇到生猛的元军马上土崩瓦解,葛郎国王哈只葛当连滚带爬逃回国内。

元军沉浸于胜仗的欢乐之中,元军副帅高兴(此君的名字,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猛将)对史弼说出一番警醒之言:“爪哇国虽已表示投降,但毕竟他们和葛郎国算是一家,咱们才是外人,如若他们反复无常,中途变卦,联合葛郎国,那咱们可就成了陷入绝境的孤军了,后果难以预料!”

史弼头脑一直挺清醒,觉得高副帅言之有理,随即一声令下,元军发动总攻,三路围攻葛朗国!大军杀到葛郎国首都答哈城下,遭遇葛郎国十万大军,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葛郎军大败,被迫退入城中坚守。史弼下令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哈只葛当吓得魂飞胆丧,悲伤地打出了白旗,元军把他和他的老婆孩子和文武百官共一百多人都俘回军中。

此时此刻最兴奋的人就是爪哇驸马土罕比阇耶,他对史弼说出一番万分感谢的煽情言辞,接着请求准许他回国拿出珍藏的金银财宝以觐见大元皇帝。史弼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出两名万户率领两百军士护送他回国。

归国途中,土罕比阇那突然露出狰狞的笑容,趁两名元将不备,把他们快速做掉,接着乘元军撤退时发动突袭,成功地在背后捅出了刀子!

此乃蓄谋已久:先借元军之力灭掉仇敌,待到仇敌完蛋后再调转枪头对付元军!爪哇驸马,不愧是个超级腹黑!笑里藏刀,借刀杀人,浑水摸鱼,暗度陈仓……中国人发明的这些阴谋诡计,全被这个印尼人运用的炉火纯青!

情况突发紧急,毫无防范的元军如同待宰的羔羊,被饿狼般的爪哇兵肆意**,尸横遍野!

番邦奸贼,恩将仇报!史弼勃然大怒,提刀跃马,大呼不要惊慌,自己亲自断后,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

史弼率军艰难拼杀,行进三百里,才得以登上战船,脱离险境,后又在大海上颠簸了六十八个日夜,终于抵达出发点泉州。此战元军损兵三千余人,虽然得了不少战利品如价值五十多万贯的珍奇异宝,但实在是得不偿失,丧师辱国,史弼作为主要责任人,被杖责十七大板,并没收了三分之一的家产。

一世威名,毁于一旦!遥远的印度尼西亚,那一片瘴气横生的热带雨林,成为史大将军心中永难愈合的伤痕,每每想起皆痛心疾首羞愧难当。

罢罢罢!吾真老矣!史弼遁出朝堂,退隐江湖,归于沉寂……

一晃眼,两年过去了,新即位的元成宗铁穆耳(忽必烈之孙)追思老臣,突然想起了史弼这个曾经威震八方的名字,又有朝臣上奏,说史弼远征爪哇,渡海二十万里,从未有一位战将打到过那么遥远的地方,而且还旗开得胜,俘其国王(指的是葛郎国国王),这一壮举已经很了不起了,史弼虽败犹荣,应予以怜惜!

史弼是我大元的英雄,不应被抛弃和遗忘!元成宗当即下诏把没收的家产归还给史弼,并拜他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三年后又升为平章政事(副宰相),封爵鄂国公。圣旨一下,史弼老泪纵横……

就在进封为副总理和公爵的这一年,史弼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算得上是古代为数不多的长寿名将了。

从里门举狮,到血战襄樊,从激斗扬州,到远征爪哇,史弼写就了元朝初年最为精彩的一段猛将传奇。武林高手,毋庸置疑,但他是英雄吗?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对宋朝而言,他是血债累累的刽子手,对元朝而言,他是披肝沥胆的勋臣;对印尼而言,他是野蛮无理的侵略者;对曾经受他恩德的百姓而言,他是爱民如子的青天……是非成败,众说纷纭。沉默不语的,似乎只有那个呆头呆脑的石狮子,它见证了一个猛将的成长,也见证了一段壮烈的历史。

神奇怪杰们的故事到此结束,下面是本书最后登场的英雄们。他们都是成双入对的两口子——老公勇猛盖世,老婆武艺惊人,夫妻联手,所向无敌。生活中,他们是最好的伴侣,沙场上,他们是最佳的搭档,夫妻的爱情伴随着沙场的豪情,甚是有趣!武功高强的两口子,小说里多的是,但真实历史上,实为罕见,下面就有请五对中国正史上最为骁勇的夫妻登场!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