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南北朝时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传说,有一个两眼大如车轮并放射着诡异寒光的怪人,他武功盖世,他凶残狂暴,他杀人如麻,连深山中的兽中王都畏惧于他!淮汜、荆沔一带若有孩童啼哭,大人只要说他来了,孩童立马止啼!其实,大人们的心里更怕他……
传说中的这位怪人乃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如假包换。不过他真的如传说中那么可怕吗?
此人的名字非常好记,也比较搞笑,以他那传说中大如车轮的双目为名——杨大眼,他还有个兄弟,名字一样无敌:杨小眼。他们家取名字的水平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他是南北朝武都(今属甘肃)氐族首领杨难当的孙子,少年时便胆魄过人,又练得一身绝技——“跳走如飞”,堪比“神行太保”,又如“凌波微步”,若生于现在,铁定奥运夺金!
然而就是那么个神奇“飞人”,却不被家族待见,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乃侧室所出,通俗点说就是小娘生养的。而他兄弟杨小眼却一直受宠,还继承了家族的爵位。杨大眼小小年纪,受尽歧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连读书的机会也被剥夺了,以至于终生都是白睁着俩水汪汪的大眼睛却大字不识一个。
可怜大眼失学也就罢了,甚至有时候还要缺吃少穿,忍饥挨饿,虽然有家却有如流浪儿童。那场景完全可以相像: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有钱又有文化的人们边在家中取暖饮酒烤肉边欣赏美丽雪景,一个衣衫单薄又破烂的少年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手里捧着半个从流浪狗嘴里抢来的烧饼,两眼呆滞地瞅看残垣断壁上贴着的文告,却一个也不认识。
没有一丝温暖的黑暗日子,让大眼饱受苦难,也让大眼变得坚毅顽强。
大眼在磨砺中茁壮成长,整日苦练武艺,使得胆魄更强,功夫更高,眨眼间已成为一条器宇轩昂的好汉。突然有一天,一位“姿貌丰美”的帅哥举行了一次海选,大眼听说后顿时全身热血沸腾,他决定报名参加比赛!
那位帅哥名叫李冲,乃北魏名臣,也是北魏女政治家冯太后的情人,时任尚书之职,只因那壮志凌云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的孙子)决定南征,李冲便奉命举行海选,拔擢能征善战之士。
应者云集,杨大眼也来了。
大眼自告奋勇,请求出战,然而李冲上下打量了大眼一番,感觉眼前这个年轻人除了眼睛比正常人圆点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何过人之处,便将大眼拒之门外。
大眼急了,说:“尚书大人,您不了解俺啊,您给俺一个机会,让俺给你表演一个绝活!您看了之后再做决定要不要俺。求求您了!”
绝活?李冲似乎对大眼有点兴趣了,勉强看看吧。只见杨大眼拿出来一根三丈多长的绳子系在自己发髻之上,接着突然迈开双腿,向前飞奔!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这大眼不但人如猎豹,势如旋风,那脑袋上绳子竟如射出的箭一样,直了!更令人惊异的是,有人打算试试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便骑上一匹矫健的战马来追赶他,却怎么也追不上!
“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这是史书原文上对杨大眼这一表演的记载!李冲惊得目瞪口呆,在场所有的人也都看呆了,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李冲彻底服了,赞叹道:“自从千年以来,也未见如此奇才啊!”接着马上提拔“飞人”杨大眼为军主(即一队人马的统领)。
大眼那个兴奋啊,乐得俩眼似乎更圆更大了,他对同僚说:“俺现在就像蛟龙得水,从此以后,不再和诸位平起平坐喽!”同僚们心想:“不就跑得快混了个小军官当嘛,有啥好得意的?还真以为自己以后能当大将军?哼!”
大眼有点小狂傲,同僚有点不高兴,但大眼说得确实没错,他本就是出类拔萃的蛟龙,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因缘际会,开始翻江搅海。从此,大眼跟随北魏孝文帝鞍前马后,四处征战,只要遭遇敌阵,立马头一个杀将出去,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被誉为“勇冠六军”。
杨大眼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但可以“跳走如飞”,且冲阵斩将亦如飞!
(二)
大眼表现绝佳,连获升迁,不是当将军,就是任刺史,还封了个开国子爵,算是为他那个曾经歧视和虐待他的家庭光宗耀祖了。此时此刻,还有谁再敢不屑地说他是小娘养的?巴结还来不及呢!
杨大眼总是能干出惊异之举,当了大将后他又练出了一项非凡绝技,不过这一本事和武功无关,是文化方面的。话说大眼自幼无缘读书认字,以至于终身文盲,虽说苦日子早已成过去,但这个缺陷却一直无法弥补。
杨大眼原以为当大将能打擅杀就行,殊不知军中那些兵书、文告、战报、命令皆以书面文字呈现,这可苦了大眼。现学,是来不及了,于是大眼灵机一动,凭借自己那过人的记忆力练成了一招令人惊奇的“耳读法”!情景再现如下:
杨大眼威风凛凛端坐帅帐,一文化人在边上手捧书卷高声朗读,大眼过耳不忘,不但全部记住而且都能理解。学完后又自己口授战况进展、军事部署或最新军令,令人书写成公文传遍全军。
不用手写,只用耳朵和嘴巴,便把文字方面的事轻松搞定,大眼真有才!其“耳读法”即便搁在快节奏的时下社会,似乎也挺有用。但前提是,脑子得好使!
智商和武力成正比,这样的大将对于他的敌人来说,最是可怕,所以无论多么凶悍的敌手,只要遭遇杨大眼这个奇才,注定悲剧降临。
北魏正始元年(504年),蛮人首领樊秀安野心爆发,欲过过皇帝瘾,遂扯旗造反。北魏宣武帝元恪大怒,以杨大眼为别将,跟随都督李崇率军平叛。
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大眼极为不屑,他双目圆瞪,一路杀去,连战连捷,蛮兵哭得稀里哗啦,乐得李崇都督眉开眼笑,吓得樊秀安胆战心惊。
这一日,突然有一女子纵马疾驰,来到北魏军中,众人皆惊奇不已,只见她生得婀娜娇媚,柳腰桃面,却双眸如电,一团豪气,更兼顶盔冠甲,背弓携箭,更显飒爽英姿。
杨大眼一见这女子,顿时喜出望外,温柔地扶她下马,又乐呵呵地和她缠绵牵手,步入营帐,并把她介绍给军中诸位将官。
此女不是别人,正是杨大眼之妻潘氏也。这潘娘子武艺高强,擅长骑射,喜好征伐,不让须眉,闺房中兵刃林立,红妆外盔甲生辉。自打嫁给大眼之后,两口子在刀光剑影中蜜月,在金戈铁马中柔情,这一个是身怀绝技的英雄好汉,那一个是弓马娴熟的巾帼豪杰,好一对铁血眷侣,世人无不称奇。
这一回,杨大眼奉命出征蛮酋,离家太久,潘娘子芳心躁动,甚为思念。唉,与其这样饱受相思之苦,不如干脆前去寻找老公!女中豪杰端的是果决凌厉,只见她一身戎装,携带兵器,单人独骑,飞驰千里,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老公身旁!
“这是你们嫂子!都给我好好招待呀,哈哈……”杨大眼自豪地对战友们说。
此后,无论是忙时沙场杀敌,还是闲时山林游猎,潘娘子都和老公并驾齐驱,杨大眼每一次摘取的敌人首级和捕获的飞禽走兽,都有老婆的功劳。回营时夫妻同坐于营帐,面对同僚和部属,谈笑自如,喝酒吃肉,开放得很。大眼常指着娘子对诸将说:“此乃潘将军也!”说完夫妻俩和诸将都哈哈大笑。不久,在夫妻二人联手猛击和将士们的共同奋战下,造反的蛮兵如冰消雪化,一场战火终告平息。
潘娘子所处的北朝,还出现过一位非凡女将,可比潘娘子的名气响亮百倍,她的名字叫花木兰,只不过花木兰只出现于北朝乐府民歌之中,而潘娘子却是正史所载。很多时候,文艺和传说总比真正的历史流传更广也更受世人喜欢。
戎马倥偬,血火苍穹,杨大眼两口子出生入死,威名远播。不少人都想一睹这位“大眼睛奇才”的风采,当然也顺便瞅瞅他那位神奇的老婆到底是啥样的。
凡是见过杨大眼的人,从没失望的,无不对其更加崇拜。有一回,这位老兄展示马上功夫,其装束雄壮挺拔,甲胄闪亮刺目,人马翻转旋舞,好似天兵神将,即威武又惊艳,观者无不惊赞,世人皆曰大眼骑术无敌,更有不少人称赞即便那三国时的关羽张飞重生,也未必赶得上杨大眼,正所谓“关张弗之过也”!
在大眼的无数粉丝中,最崇敬他的便是他麾下的士兵。只因大眼平日治军严整,爱兵如子——还真是亲切地呼唤士兵为“俺的儿子”!每每看到士兵患病或受伤,两只大眼珠子就泪如泉涌,完全没了昔时钢铁**的模样。而一旦进入厮杀状态,大眼必定身先士卒,冲击最坚固的战阵,出入毫不迟疑,敢挡其锋芒者,无不被摧垮!
士兵们都自豪地说:咱们的将军,哦不,咱们的老爸,最无敌,够英雄!
对士兵爱如春风般温暖,对敌人冰刀霜剑毫不留情。就这样,一个恐怖传说在淮泗、荆沔一带流传开来:杨大眼比恶鬼凶神还要可怕!
杨大眼成了恐怖的代名词,当地孩童夜里啼哭,大人们只要吓唬孩童说:“再哭!再哭杨大眼就来了!”小孩立即吓得止住哭闹。
一句“杨大眼来了”,比那些“鬼来了”、“妖怪来了”、“狼来了”之类的“唬娃词”管用太多。其实早在三国时,张辽就擅长此道,杨大眼算是他的翻版吧。
(三)
杨大眼的名声太大,响彻南北。有一个叫王秉的南梁人,原来一直对大眼充满好奇,归顺北魏后终于得见尊容,他对大眼说:“我在南方经常听说您的大名,以为您眼睛真的大如车轮,今日一见,似乎和常人差不多嘛。”
比较自负的杨大眼对王秉笑道:“旗鼓相望,瞪眼怒视,英姿奋发,足以让你们不敢正视,又何必眼睛大如车轮呢?!”
功勋卓著,皇帝青睐,老婆情深,士兵爱戴,敌人丧胆,粉丝泛滥,杨大眼甚是幸福。那个忍饥挨饿备受歧视的孩童如今终于成了人气飙升的偶像巨星。可是,世事无常,诡异的事发生了。突然有一天,杨大眼,受了刺激,似乎是疯了……
他横眉暴怒,对那些曾被他视为儿子的士兵们拳打脚踢鞭挞棍责,惨嚎声声!
他咬牙切齿,拔出利刃,对准了那位曾陪伴他出生入死的爱妻,血溅满屋!
这真是山河逆转,判若两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得从两个信佛的皇帝和一个神奇的病秧子说起……
此时北魏皇位上所坐之人乃宣武帝元恪,年仅二十来岁,笃信佛法,大凿石窟,就连皇后也是尼姑的侄女(即后来祸害了北魏的风流色女)——胡太后。
无独有偶,北魏的仇敌、江南的梁武帝萧衍更是痴迷佛教,广建佛寺,钻研佛经,曾四次舍身出家,最宠爱的穆妃也是个精通佛经的女子。
佛经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而这一南一北两个佛教徒皇帝却三天两头互殴,不是元恪南征,就是萧衍北伐,都恨不能置对方于死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自认为有菩萨保佑的魏梁两国杀得是不亦乐乎!
北魏正始二年(505年),梁武帝萧衍派出来一位美男子挂帅进攻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则派出了一位音乐家迎敌。
美男子名叫萧宏,是萧衍的弟弟,此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却贪财如命平庸无能。音乐家名叫元英(孝文帝的改革之前拓跋英),也是个皇族子弟,通晓音律,擅吹笛子,又聪颖过人,精于骑射,极具军事才华。同是养尊处优的王爷,才气和本事却是天壤之别,二人遭遇,后果可想而知,更何况,配合元英一起出战的还有那个无敌的“飞人”杨大眼!
杨大眼全身披挂,率军出击,双目一瞪,摧枯拉朽,梁军迅疾崩塌,被灭数以万计!
梁武帝不甘示弱,再度发兵,又派出来一个美男挂帅,他便是江州刺史王茂,生得“洁白美容仪”、姿貌瑰丽,须眉如画。”这个小鲜肉比萧宏强些,爱读兵书,曾经也是战功赫赫,无奈他的敌手是杨大眼,任其如何奋战,也抵挡不住!
杨大眼大破王茂,杀敌七千余人,小鲜肉当场吓跑。和小鲜肉一起出征的南梁辅国将军王花和龙骧将军申天化更倒霉,他们稀里糊涂地被杨大眼摘了脑袋。大眼好不兴奋,乘胜追杀,紧追不舍,攻入河南城,进逼汉水(今湖北境内),连陷五城。小鲜肉继续奔逃,好不容易才脱离险境,躲进江州。
两位佛教徒皇帝都打得有些眼红,谁也不想放弃。战争,还在继续。当杨大眼照样双目一瞪打算席卷梁军之时,却突然如掉进了陷阱里的猛兽,任凭其如何挣扎咆哮也无济于事——“飞人”彻底栽了!
设陷阱的人,若论武艺单挑,一百个加一块儿也不及杨大眼,他乃一介文弱书生,原来是个主薄,即秘书,后来萧衍慧眼识才,任他为将。这个秘书出身的大将手无缚鸡之力,孱弱得连马都跨不上,每次出征时从不穿盔甲,而是身穿宽袍大袖,坐在白木车轿中,手持白角如意指挥作战,颇具孔明之风。
他叫韦睿,虽病歪歪的却被北魏人冠以“猛虎”之号。只因他神机妙算,谋略超群,但凡和他交过手的魏军,无不被他的计策搞得灰飞烟灭。尤其是一年前的合肥之战,他妙计迭出,又是水灌城池,又是战舰合围,斩俘魏军万余,射杀魏军大将。以至于后来他奉诏班师撤退时,魏军也无人敢追!
当时魏人有歌谣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所谓“萧娘”便是那位草包美男萧宏。“吕姥”指的是南梁将军吕僧珍,也是个胆小鬼。
“萧小姐”和“吕大妈”,成了北魏人茶余饭后的最佳笑料。而“韦虎”则是北魏人的噩梦,正如杨大眼是南梁人的噩梦一样。
两个噩梦,谁更凶猛?两强遭逢,必有一败!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正月,杨大眼和音乐家名将元英率领数十万大军围攻南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可怜钟离城仅有南梁守军三千,众寡悬殊,钟离城命悬一线!
驻军于合肥的韦睿闻讯,赶紧率军救援,从水陆两面夹击魏军!
只见这位飘逸的文士轻挥白角如意,沉着部署,梁军将士众志成城,以一夜之神速筑成一道长堑,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魏军轻敌,夜间并未防备,直到天亮后,魏军才如梦方醒!
元英见到此情此景,不由得大惊失色,以杖击地惊呼道:“这……是何神也!”
“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杨大眼见元英受惊如此,甚为不屑,诸多魏军将士都畏惧“韦虎”,他却根本不把“韦虎”放在眼里。
杨大眼抖擞精神,上马横矛,引领一万多铁骑猛冲梁军,恨不能将韦睿踏碎!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万马奔腾!大地在震颤,风云在逆转,热血在燃烧!
此时的大眼,一只暴怒的猛兽,而韦睿呢,只是绰号“老虎”而已,毫无半点猛兽风格,只见他照样优雅舒坦地坐在车轿之中,不慌不忙地轻挥着手中的白角如意!他已下令,摆好千百辆战车组成坚固大阵,按兵不动,只等大眼近前!
“韦睿小儿,纳命来!”杨大眼挥舞着长矛,靠近了!魏军铁骑,靠近了!
韦睿嘴角一翘,高高地举起了白角如意!只听梁军中一阵梆子响,梁军将士们万弩齐发,似暴雨狂飞,铺天盖地!
车阵和弩箭,完全阻挡了魏军铁骑的冲击,一开始还兴奋异常的魏军骑兵们人仰马翻!
杨大眼哪里想到韦睿会来这出,他仗着自己功夫过硬,左冲右突,拨打乱箭,无奈乱箭过于密集,他还是中了一箭,还好只是右臂,若是他那传说中吓人无数的大眼被射瞎了,可就郁闷到家了……
意气风发杀敌去,垂头丧气撤回来!杨大眼的心情糟透了。
(四)
头阵受挫后,杨大眼总想挽回颜面,一直想寻找时机冲击梁军,生擒韦睿。但梁军营垒有如铜墙铁壁,韦睿的谋略实在无可匹敌,他每次都被人家的乱箭给射了回去,仰天长叹无可奈何。
不久,淮水暴涨,韦睿再出奇谋,下令焚烧魏军的桥梁,又以敢死队玩命,烈焰如火龙乱舞,湍流似水龙翻滚,梁军嘶吼奋击,如海啸山崩,魏军一败涂地,被斩杀十余万,被淹死十余万,被生擒五万,伏尸四十里,惨不忍睹,俨然人间地狱!
元英和杨大眼再不忍多看一眼这幅惨象,拍马而去!当然,也可以说是逃跑了!
损兵折将丢面子!魏宣武帝元恪龙颜震怒,下诏把元英贬为平民,杨大眼贬为士卒——可怜一代王爷成了百姓,其笛声再不欢悦;一代猛将变成了小兵,其双目顿失光芒。
此乃杨大眼在战场上从未有过的惨败,也是他这辈子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几乎一夜之间,他失去了一切的辉煌和荣耀,人生跌入谷底,他的大眼珠子也没有了往日的炯炯之态。
事业上彻底载了,更可悲的是,他的婚姻也跟着出了意外——那位和他曾经恩爱如胶似漆的“潘将军”给竟他戴了绿帽子!
原来杨大眼被贬到营州当兵之时,他的宝贝娘子依旧留在京师洛阳,由于寂寞难耐孤枕难眠,又本性风流开放,这位美女将军以不亚于习武征战的猛劲儿毅然背叛了杨大眼,选择了红杏出墙,寻觅俊郎翻雨覆云几度春风。可叹昔日的爱情和忠贞全变成了飘渺的云雾。
在古代男人眼中,自己三妻四妾很正常,女人要乱来便是十恶不赦的**妇。老婆出轨的消息传到杨大眼耳中,差点没把他气吐了血。
官帽没了,绿帽有了,在很多人眼里,曾经制造神话的杨大眼成了一个笑话。
不幸中的万幸是,杨大眼命运还没有惨到极致。数年后,宣武帝元恪担忧梁武帝萧衍来犯,他的脑海中突然翻涌了一下,他想起曾经有一个为自己的帝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叫杨大眼,皇上决定重新启用大眼为将!
杨大眼在京师百姓中极富声望,当年他那神奇的功夫和辉煌的战绩让人记忆犹新,他那听上一遍就不会再忘的独特名字更增加了他的人气,无论是见过他的人还是没见过他的人都把他视为传奇大英雄。
当杨大眼返京时,洛阳百姓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扶老携幼,争相恐后前来围观,都渴望一睹猛士英姿。一时间,整个洛阳大街小巷比肩接踵,顿成闹市。
大眼回到京城后的第一件事是参拜皇帝,第二件事就是找老婆算账,恼羞成怒的大眼将潘娘子幽禁,严刑拷打,逼问奸情,在证实了自己确实当了乌龟后,大眼毫不手软地结果了娘子的性命——可怜这英雄女将的下场和两百多年后宋朝那位传说中同样姓潘的女子如此相似,只不过那位潘家女是小叔子宰的。
让英雄爱到极致、又恨之入骨的巾帼豪杰,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南北朝战场上这对看似完美的最勇猛的夫妻搭档,却被历史开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玩笑……
大眼杀妻后不久又娶了一位元娘子,和潘娘子相比,这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大眼怎会知道,他的杀妻再娶之举会引发一场血腥的家庭矛盾,更是直接导致他死后尸骨难安,而他的后人则毅然叛国,投奔了大眼最痛恨的敌国南梁……
杨大眼重出江湖后,再度和南梁开战,受命率军攻打淮堰的梁军,梁军依旧顽强、淮堰固若金汤,本想一雪前耻的杨大眼徒劳无功,一种怒之下凿渠决水来对付梁军。在这段日子里,人们惊悚地发现他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动辄对士兵责骂殴打,虐待体罚,毫无节制,如精神病一般,搞得士兵们怨声载道!
(五)
杨大眼,再也不是那个慈父般的将军了,熟悉的人知道,这都是钟离惨败和老婆出轨两件事给刺激的,再加上淮堰一战打得颇为不顺,更是火上浇油。
脑子不大正常的杨大眼在荆州展示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武勇。淮堰之战后不久,大眼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刚上任就有人来报,说当地一些蛮人心怀不轨隔三差五地聚众作乱,杨大眼听后哈哈大笑,立即玩了两个很暴力的游戏。
第一个游戏:杨大眼以蒿草做成人形并给它穿上青衣,把当地一些蛮人首领召集过来,大眼张弓搭箭,射向草人。这种游戏大眼经常上演。而且表演完毕后还说对观看者说:“看到了?你等若敢为贼作乱,我的应对之策便是这样!”
第二个游戏,北淯郡猛虎成患,大眼得知后异常兴奋,亲自进入深山老林,静候兽中王!猛虎出现后,大眼跳走如飞,上去就打,人虎相搏,咆哮惊天,百兽惊吓,腥风飞扬!不多时,猛虎竟被大眼生擒,虎头被他斩下悬于街市!
大眼的两个游戏吓得蛮人肝胆俱裂噩梦连连,他们口口相传道:“杨公真乃凶恶之人,常以我等蛮人之形以箭射之,连深山中的猛虎也难逃其毒手!”从此蛮人再不敢闹事,全都老老实实过日子了。
大眼在荆州刺史任上两年后去世,永远闭上了他那传说中大如车轮的双眼,然而他尸骨未寒,他的家人却联手惹出了一番大祸。
杨大眼有三个儿子,长子杨甄生、次子杨领军、三子杨征南都是那位飒爽与悲惨相结合的潘娘子所生,个个身上都迸发着他们爹妈的英豪气概,但老爸刚死,他们就开始折腾老爸的阴魂了。
长子杨甄生没好气地向大眼的继室也是自己的继母元娘子索要印绶,说要继承老爸爵位,此时元娘子正怀着大眼的小儿子,她指着自己的大肚子说:“爵位是我儿子的,你们这些婢女养的贱种,别指望了!”
妈的,敢羞辱我娘和我!杨甄生从此怀恨在心!没隔几天,大眼灵柩运回京城经过东城七里宿营时,杨甄生于二更时分突然打开了老爸的棺木!大眼的女婿赵延宝(他的老婆并非潘娘子所生)很是吃惊,质问甄生,这时甄生的三弟杨征南想起当初母亲的死和赵延宝有直接关系,不由得怒中心头起!
原来当初潘娘子给大眼戴绿帽的事儿便是这赵延宝透露给大眼的,杨征男想到此事,立即拿出弓箭,二话不说就射死了赵延宝,算是为老妈报了仇!这场景正好被元娘子看到了,心想这几个养子如狼似虎,估计下一步能宰了自己。连忙挺着大肚子逃跑,还是跳水逃跑!
果不出所料,杨征男抽出了第二支箭,打算把元娘子也干掉!“住手!天下岂有害母之理?!”大哥杨甄生拉住了三弟,看来老大还很有些人伦之理——后妈也是妈,万万不可杀!
老三很听话,放了后妈一条生路。接着,兄弟三人取走了老爸的尸身,叛逃北魏,向南方投奔了梁武帝。荆州一带的兵士都知道杨家三子皆虎狼之徒,不好惹,没一个敢追赶的。更有趣的是,这哥仨中的一人又名杨白花,容貌瑰伟(有人推测是老二杨领军),曾和北魏那位风流的胡太后有过私情,他投了南梁后,胡太后朝思暮想,写下了著名情歌《杨白花歌》,抒怀“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不知大眼在天之灵知道儿子的这些事儿,当作何感想?
杨大眼斯人已去,“跳走如飞、勇冠六年、关张弗过”的传奇早已化为烟云,夫妻猛将的是非成败和爱恨情仇也已多被大多数人遗忘。不过有一样和这位北魏猛士有关的宝贝至今犹存。昔日杨大眼出征凯旋经河南洛阳时发愿开龛,在龙门石窟为那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魏孝文帝建造石像,造像龛旁有书法高手的楷书文字雕刻《杨大眼造像记》,被誉为“龙门二十品”,堪称书法史上的超绝之作。